新书--《辞海》第六版普及本(全三册)

新书--《辞海》第六版普及本(全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征农,陈至立 著
图书标签:
  • 辞海
  • 工具书
  • 百科全书
  • 综合性词典
  • 普及版
  • 第六版
  • 参考书
  • 汉语
  • 文化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1056
商品编码:29488674985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新书--《辞海》第六版普及本(全三册)
作者 夏征农,陈至立
定价 600.00元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31056
出版日期 2010-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辞海》是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辞海》之所以独树一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缘其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名词、概念、术语、成语、人名、地名、学校、机构、企业、会议、事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其释文简明扼要,准确可靠;且十年修订一次,与时俱进,贴近时代。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由夏征农、陈至立担任主编。其篇幅较第五版略增,总字数约2200万字,比1999年第五版增加约10%;总条目近12.7万条,比第五版增8%;其中新增1万多条,词条改动幅度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删去条目约7000条。除了新增条目,在原有条目中,也大量援引新的提法,作出新的解释,反映新的情况,执行新的规范,运用新的数据。在增补以前遗漏的词目、音项、义项和释文内容,改正解释、资料、文字、符号等差错,精简不必要的词目和不合适的释文等方面亦着力甚多。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特点:1、针对性强:与“彩图本”和“缩印本”相比,“普及本”用纸考究,在印制中将字号放大,查阅更轻松。2、原汁原味:文字内容与“彩图本”保持一致,图片采用线描图形式,约3000幅。
本书特点
记述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新发展
  新版《辞海》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首先,在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上增加了一系列重大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条目形成系列。大大充实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如新增管理学学科,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甚至是21世纪初,国际上管理学*的理论动态和思想理念。还新增了有关“科教兴国”方面的一些条目。
全方位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追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适应社会需要,此次修订主要着眼于重大的科技成果和科技热点。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新增了“‘神舟’系列宇宙飞船”这项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成果。其内容涵盖从“神一”到“神七”的一系列发展历程。记录了迄今为止各次发射的时间和获得的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新名词的涌现反映了近十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日趋现代化和便捷化。新版《辞海》增加了“3G”“虚拟局域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USB”(通用串行总线)“BBS”(电子公告板系统)“SIM卡”“CCD”等条目。
见证法制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
  新版《辞海》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新成果,反映时代新特征。如新增了行政复议、行政监督、听政制度、采购、知情权、网络犯罪、弹性用工、竞业限制、私人财产、生命权、健康权、无效婚姻、雇主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商事仲裁,等等。还增补了一批与公民日常法律活动紧密相关的词目,具体反映在民法、知识产权法方面。如增补了民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和一般术语;增强了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条目。
增列已故的人物
  根据《辞海》只收已故人物的惯例,第六版增列已故的人物。2009年7月,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和被*称为“凤毛麟角”的任继愈先生同一天逝世,在感慨惋惜的同时,《辞海》人更是将其两位迅速纳入新版《辞海》的“人物”条目。新版《辞海》还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进行了收录,包括: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黄昆,卫星测控技术奠基人陈芳允,中国自动检测学奠基人杨嘉墀,计算机专家、汉字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电机工程学家、文学艺术家顾毓琇等。此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均有去世的人物收录,如华国锋、巴金、叶利钦、、苏哈托等。
增收现代汉语的词汇
  第六版突破《辞海》只收古代汉语的陈规惯例,增收5000条常用的现代汉语。如果按义项计,则增收了20000个义项。如(赖)(lài),1999年版仅收5个义项,2009年版增收了5个现代义项,即:诬赖、责怪、不好(坏)、无赖、当离开而不肯离开赖着不走。这与新增词目如机制、基本、激化、极限、*、集体、季节、纪念、家底、家长、尖锐、剪彩、僵局、僵化、交代、解决等一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词汇,使用频率极高。所以说,增收现代汉语条目,无疑能使《辞海》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增收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条目
   新版《辞海》收录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医学知识,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非典”)、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即“禽流感”)等;在出行方面,新增了磁浮列车、动车、动车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氢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还有卢浦大桥、东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也亮相《辞海》第六版。汉字字形、注音、异形词规范、数字用法、量和单位、科技名词等也均按国家统一规定处理。如将质量(重量)单位“公斤”改用“千克”、将长度单位“公里”改用“千米”、将面积单位“平方公里”改用“平方千米”。因此,新版《辞海》将是我国一部*的规范辞典。
彩色图照五彩缤纷
  新建的国家和更换国旗的国家,新版《辞海》增加其国旗和地图等。如新建的国家有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等。1999年版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胸肩章方面作了变化。新版《辞海》也做了及时的撤换,补充了新的胸肩章图。新版《辞海》还更换了大部分省市省会的城市图,尤其是替换了近百张植物、生物图片,使图文更贴切。因内容更新,如纽约条,9.11事件将纽约双子星大厦毁掉,已不存在。新版《辞海》作了及时的撤换补上了新图。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辞海》第六版普及本(全三册): --- 中华文明的瑰宝: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深度探索 书名:《汉唐风骨: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与精神世界》 作者: 著名古代文学史学家 钱景明 教授 出版社: 东方文华出版社 字数: 约 85 万字 装帧: 精装,三卷本(分别探讨先秦至魏晋、唐代文学、宋代文学的深度与广度) 内容梗概与价值定位 《汉唐风骨: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与精神世界》并非一部简单的文学选本或编年史,而是一部立足于深厚文本考证与前沿文学理论的宏大叙事。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文学从萌芽期至宋代鼎盛期,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核心的审美范式以及社会思潮的投射与反思。作者钱景明教授以其毕生学术积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学研究体系,试图回答“中国古代文人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构建并安放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核心命题。 本书共分三卷,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全面覆盖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哲学意蕴、汉赋的盛世气象、魏晋玄学的空灵诗意、唐诗的宇宙情怀,直至宋词的精微心境。 第一卷:草昧初开与思想的熔铸(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核心聚焦: 哲学思辨如何塑造文学的初始形态,以及民族大分裂时期精神的探索与自我超越。 本卷细致梳理了《诗经》与《楚辞》的文化源流,重点分析了“赋”这一文体的兴衰轨迹。作者特别指出,先秦诸子的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其文字的张力与逻辑架构,奠定了后世中国叙事与议论的典范。在先秦部分,本书深入探讨了“文以载道”的思想如何从最初的巫祝语言中提炼出来,并最终发展为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话语体系。 进入魏晋时期,本书笔锋一转,聚焦于“玄学”对文人精神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被置于其对抗士族门阀政治、追求个体自由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解读。建安文学的慷慨悲凉,正始之音的清峻,都与当时的政治动荡和士人对生命本体的焦虑紧密相连。本书对“永明体”的声律研究也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揭示了文学形式探索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卷:盛世的歌咏与个体的觉醒(唐代文学专题研究) 核心聚焦: 统一帝国背景下的文化自信、题材的拓展、诗人群体的光谱以及边塞精神的塑造。 唐代文学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作者认为,唐诗的繁盛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举制度、开放的社会阶层流动以及对盛世气象的集体认同之上的。本书打破了传统上对盛唐气象的单一化理解,构建了“双重叙事”模型:一方面是建功立业的积极入世,另一方面则是儒释道三家杂糅下的个体生命困境。 对李白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浪漫主义的标签,而是深入分析了其游侠精神与“仙道”思想的融合;对杜甫的解读,则侧重于其“史诗”性与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展现了其如何将个人命运融入到国家兴亡的大叙事之中。 中晚唐部分,本书对韩愈的古文运动进行了辩证分析,揭示了其在维护儒家正统的同时,也无意中为后世的散文体裁开辟了新的空间。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被视为一种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通俗文学理念的结合。本书尤其关注了女性诗人的地位变迁,如鱼玄机、薛涛等,她们在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中如何发出独特的声音。 第三卷:精微的心境与哲学的内敛(宋代文学与文学观念的转型) 核心聚焦: 理学的兴起对文学审美的影响、词体的成熟与心物交融的境界追求。 进入宋代,本书清晰地论证了文学重心从“气象”向“情境”的转移。理学(程朱学派)对文学的渗透是理解宋代文学的关键。作者认为,宋词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它更适合表达经过内省和哲思提炼后的、精微而复杂的个人情感。 本书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三位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苏轼被视为“士人精神的典范”,其词作体现了超然物外、旷达豁朗的哲学境界。辛弃疾的“以文为词”,则展示了士大夫强烈的政治抱负与现实失意的矛盾张力。李清照的词作,则被置于女性生命体验与国破家亡的双重悲剧下,探讨其如何达到格调上的“易安体”高度。 此外,本书对宋代小品文的崛起进行了专门论述,如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散文,标志着文人开始将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提升到审美品位,为后世的“雅文化”奠定了基础。 学术特色与阅读体验 《汉唐风骨》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宏观视野与微观考证的完美结合。作者不仅熟稔经典的文本细节,更擅长利用社会史、思想史的交叉视角来“激活”古代文本的生命力。本书的语言典雅流畅,逻辑清晰,虽然学术性极强,但绝非晦涩难懂的学院派著作。每章的引文考证严谨,注释详尽,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参考基础;同时,作者的阐释充满洞察力与美感,能够引导普通读者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层魅力。 本书适合对象: 古代文学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 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审美变迁感兴趣的深度阅读爱好者。 希望系统了解汉唐宋文学精神内核的文化工作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套《现代汉语大词典》,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有韧性,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平日里写文章、做研究,对词语的精确性要求极高,很多时候一些细微的语义差别,就能决定一篇文字的成败。这套工具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它不仅仅是收录了大量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对每个词条的释义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力求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阐述其核心含义。我尤其欣赏它在例句上的考量,每一个例句都仿佛是从生活或经典著作中截取出来的“活的语言”,能让人迅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停留在晦涩的定义层面。比如,对于一些古今异义或多义词的区分,它处理得非常清晰,用小标题和不同的编号区分开来,避免了混淆,这对于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深度是极其有帮助的。

评分

我购买这套《世界各国风俗志》主要是为了满足我作为一名旅行规划师的好奇心。我需要了解目的地的文化禁忌和礼仪规范,而这本书给出的信息详尽到令人咋舌。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非常贴近旅行者和文化交流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它会细致描述在东南亚国家,递名片时应该用哪只手,或者在拜访中东家庭时,地毯上的哪个位置是不宜坐下的。书中的描述充满了对地方风土人情的尊重和细腻观察,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正的文化包容性。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了“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习俗背后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根源,使人明白,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民族深层的价值体系。这套书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让我的下一次旅程的准备工作变得更有深度和意义。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纯粹的科学普及读物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会充斥着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但是这本《宇宙的奥秘:从量子到黑洞》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了深奥的物理学理论和我们日常的直观认知。作者的讲解风格如同一个经验丰富且极具耐心的老师,他擅长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类比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用揉皱的纸张来比喻时空的弯曲,或是用抛硬币来解释概率论的基础。阅读的过程充满了解谜的乐趣,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教会读者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浩瀚宇宙,让人对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产生更深层次的敬畏与好奇。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精讲》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窗户。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宏大的历史脉络梳理,又没有忽略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闪耀的个体光芒。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罗列作家和作品,更是在剖析特定历史时期下,文学思潮是如何萌发、演变并最终影响后世的。比如,在谈及唐诗的巅峰时期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盛唐气象”的口号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对李白、杜甫创作风格的塑造作用,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篇章,书中也提供了详尽的注释和深入的解读,让即便是初涉此道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间的韵味,这极大地降低了古典文学的学习门槛。

评分

这本《西方哲学通论》的排版和设计实在令人赞叹,它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学思想论述,变成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不同学派的观点被用清晰的色块和流程图区分开来,使得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的对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逻辑推导,都变得一目了然,极大地缓解了阅读哲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的迷失感。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哲学家小传和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插图,这些元素让冰冷的理论第一次有了“温度”,能够感受到康德在沉思时可能身处的那个普鲁士小镇的氛围,或是尼采在阿尔卑斯山中呐喊时的孤独感。对于一个希望系统性了解西方思想脉络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框架,让你清楚地知道,后来的思想家是如何在前人建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批判、继承和发展的,这种体系性构建非常到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