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家秘笈:太极王家拳开山力作
定价:68.00元
作者:王占海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552319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王家秘笈》因其作者的、拳法的正宗、内容的丰赡、讲解方式的清晰明了,以及图文结合的著作体例,成为学习太极拳名副其实的著作,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进入太极世界,了解太极的微妙,更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理论素养和拳艺水平,建立准确的阴阳辩证思维体系,从而登堂入室,成为太极名家。
内容提要
《王家秘笈:太极王家拳开山力作》为你揭开太极传承百年的技击秘技!
《王家秘笈》是太极王家拳的开山力作,是想继续深入系统学习太极王家拳学者的福音。
★ 作者王占海蝉联了10年世界冠军,战绩赫赫,是当之无愧的“太极王者”。他父亲王西安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轰动国际武坛,被美国的《美国新闻》誉为“国际太极拳王”。
★ 招招式式每个动作大师亲自演示,并加上实际技击与细节图,将传统的拳术、功法和技艺系统、清晰的展现出来,是深入系统学习太极拳不可错过的修炼秘笈。
★ 本书详细明了介绍太极心法,思维理论,使动作心神合一,姿势更正确。
很多时候初学者找不到理论和实践衔接的桥梁。本书的特点之一便是把阴阳理论如何在动作上表现,以及在具体动作中如何以阴阳理论来进行动作调整指导等问题更好的解决。
★ 此书饱含独树一帜的王家拳之精髓,与传统陈式太极拳有些区别,其对抗性特别强。作者不遗余力地推广,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这项运动里面来,从中获益。
习太极拳不可错过的修炼秘笈。★ 本书详细明了介绍太极心法,思维理论,使动作心神合一,姿势更正确。
很多时候初学者找不到理论和实践衔接的桥梁。本书的特点之一便是把阴阳理论如何在动作上表现,以及在具体动作中如何以阴阳理论来进行动作调整指导等问题更好的解决。
★ 此书饱含独树一帜的王家拳之精髓,与传统陈式太极拳有些区别,其对抗性特别强。作者不遗余力地推广,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这项运动里面来,从中获益。
目录
章太极王者——王家拳
节王家拳介绍及其传承脉络
第二节 太极拳的功能、特点和对当代人的作用
第三节 尚武精神——现代人习武的作用
第二章王家拳理论篇
节王家拳拳论
第二节 王家拳十大要领
1.虚灵顶劲
2.含胸塌腰
3.松腰养气
4.分清虚实
5.沉肩坠肘
6.以意行气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招势相连
10.动中求静
第三节 太极阴阳呼吸法
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腹式顺呼吸和腹式逆呼吸
第四节 王家拳桩功——武者的静修
1.“精”桩
2.“静”桩
3.“净”桩
第三章王家拳套路篇
节《王家拳六十六式》介绍
第二节《王家拳六十六式》基本动作
1.手型
2.步型
3.手法
4.步法
5.腿法
6.身法
7.眼法
8.跳跃
第三节注意事项
1.练拳方向
2.练拳时间
3.呼吸方法
4.关于一路、二路拳法在学习锻炼中选择问题
5.起势要点
6.震脚
第四节 套路分解
1.《王家秘笈》六十六势 招法名称
2.《王家秘笈》六十六势 技术动作
第五节 技法解释
1.前28招技法解释
2.后28招技法解释
第四章 王家拳推手篇
节 五种推手法
1.五种推手法的作用
2.五种推手法的练法
第二节 推手劲论
1.听劲论
2.懂劲论
3.沾粘劲论
4.连随劲论
5.引化劲论
6.拿劲论
7.开合劲论
8.发劲论
9.提劲论
10.缠丝劲论
第三节 技击劲论
1.意气劲论
2.丹田劲论
3.掤劲论
4.捋劲论
5.挤劲论
6.按劲论
7.採劲论
8.挒劲论
9.肘劲论
10.靠劲论
作者介绍
王占海,太极拳世界冠军,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王西安大师之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现任香港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
2011年,与马云、李连杰共同创办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太极拳的都市化、时尚化,让世界的年轻人参与到太极运动中,梦想将太极打造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向全世界推广中华太极文化。王占海在太极禅公司任技术总监一职,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教练培训等技术方面,是“太极禅”的幕后军师。
自幼在父亲王西安言传身教下苦练套路、揣摩实战、深得真传。深谙太极拳“四两拨千斤”、“螺旋缠绕”之理,对太极技击的“爆发力”、“穿透力”、“旋贯力”颇有见地,16岁参赛即夺得冠军,其后十余年间参加所有全国及国际性太极拳赛事均夺得冠军,从无败绩,被誉为“无敌战将”。
多年浸润在太极领域,王占海老师已成为太极界大师级的人物。他一直致力于太极拳的都市化、年轻化、生活化,让更多年轻人、青少年认识太极、爱上太极,让太极成为一种适合现代社会的健康运动。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对很多武术书籍的实战应用部分往往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真实的对抗环境。然而,这本书中关于“拆劲”和“应变”的章节,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务实精神。作者并没有鼓吹一招制胜的神话,而是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如何通过借力和卸力来化解对方的来势,并伺机反击。其中对“听劲”的描述尤其到位,它不是一种玄乎其上的感觉,而是基于对压力变化极其敏感的身体反应训练。我尤其喜欢其中提到的一系列针对不同角度攻击的防御与反制方案,它们都建立在严谨的力学原理之上,让人在欣赏其精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在实战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这种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战指导价值的内容,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代入感。它没有将太极拳的历史简单地视为一系列人名和年代的罗列,而是将其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去考察其演变轨迹。通过对创始者及其传承人所处时代环境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某些特定的技法会在特定时期被发展和强调。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赋予了这套拳术更多的文化厚度和精神内涵。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所练习的不仅仅是一套拳法,更是承载着数代人智慧与心血的历史遗产。这种讲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探究武术背后文化根源的兴趣,让阅读体验从技能学习升华为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使得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图文配合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对于学习武术的人来说,静态的文字描述往往难以捕捉到动作的动态瞬间和微妙的转换。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关键动作的分解图都捕捉得极其精准,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环节的重心转移、关节的开合、肌肉的受力方向,都通过专业摄影和精细的后期处理清晰地展现了出来。更难得的是,旁边的文字注释并非简单的动作名称堆砌,而是针对该动作在实战或对练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练习者容易出现的错误点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对于自学者而言,这套图文结合的体系无疑是极佳的导师,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武术动作的门槛,让人仿佛有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身边实时指导一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选用的材质很有质感,那种微微泛着光泽的纸张,摸上去非常舒服。设计风格上,它没有采用那种花里胡哨的图案,而是用了一种非常内敛和沉稳的色调,中间的字体设计更是点睛之笔,既有传统武术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洁大气。每一次翻开书页,都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装订的工艺处理得极其精细,书脊的支撑力非常好,即便是平摊阅读也不会有任何不适感。内页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行间距和页边距都控制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实体书本体的重视,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远超出了单纯获取信息的层面,更像是在收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对于追求阅读体验的同好来说,光是这份对书籍本身的敬意,就足以让人心生好感。
评分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武术哲学思想的著作,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给我的启发尤其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招式和套路的讲解上,而是着重探讨了“力”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在论述“内劲”的生成与运用时,作者的阐释角度非常新颖。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柔中寓刚”的论述,作者没有用空泛的口号来搪塞,而是通过一系列清晰的类比和生活中的实例,将太极拳中那种看似绵软实则蕴含巨大爆发力的精髓剖析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对于练习者理解拳理至关重要,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也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读完这些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平衡”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这种理论上的提升远比单纯学习几套动作来得宝贵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