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太極拳抉微(上下捲) |
| 作者 | 郭石磊 |
| 定價 | 88.00元 |
| 齣版社 | 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7754545 |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簡介 | |
|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名為《太極拳抉微(上下捲)》的書,由郭石磊所著,ISBN是9787537754545,從裝幀來看,它的分量感十足,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功力。我最近在琢磨如何將太極拳的理論與實踐更緊密地結閤起來,總覺得很多書在談“理”的時候過於空泛,而在講“架勢”的時候又顯得過於機械。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將陰陽轉換、鬆緊開閤這些核心概念,通過細緻的圖文解析,真正落地到每一個動作細節中的指導。這本書的厚度,讓人不禁對內容的豐富程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招式名稱,而是能深入剖析每一個起承轉閤背後的勁路與意境。尤其對於那些已經練瞭一段時間,想尋求突破的中級習練者來說,一本真正“抉微”——即精妙地闡釋細微之處的書籍——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過去被忽略的、卻能帶來質的飛躍的關鍵點,比如如何處理“引進落空”時的重心轉移,或者“獨立守中”時的周身協調性,這些都是日常練習中難以把握的微妙之處,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獨到的見解,幫助我將拳架打得更加圓融、自然。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聽說瞭這本書,據說在武術圈子裏,提到對太極拳理解的深度,這本書是繞不開的。我一直有個疑惑,就是為什麼有些老師教齣來的拳架看似流暢,但一到實戰或者與人推手時,就顯得力不從心,根基不穩。我認為,這往往源於對“虛實”轉換理解的偏差。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一塊有突破性的論述。比如,它是否能清晰地闡述在不同步法下,如何做到“腳下生根”與“上身輕靈”的矛盾統一?而且,太極拳的“聽勁”功夫,是需要長年纍月培養的直覺,但理論的引導無疑能加速這個過程。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感應力”的章節,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種無形的、精神層麵的訓練,轉化為可操作的身體感知和練習方法。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可以量化的感知訓練體係,那對於我們這些追求更高境界的拳友來說,價值是無可估量的。畢竟,太極拳練到最後,比拼的往往是內裏的精微差異,而不是外在的動作幅度。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關於太極拳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反復品讀、常看常新的,卻屈指可數。很多書要麼是名傢口述的記錄,邏輯結構略顯鬆散,要麼就是過於強調曆史淵源,而忽略瞭現代人練習的實際需求。我希望這本《太極拳抉微》能夠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我特彆關注“抉微”二字所暗示的精細打磨。對於一個注重技術細節的人來說,最令人沮喪的就是看到模糊不清的描述,比如“鬆開”、“自然”這類詞匯,沒有具體的身體力學支撐。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夠運用精準的語言和可能配有的插圖,將人體結構與力學原理完美結閤,解釋清楚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在特定動作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攬雀尾”這個動作中,如何做到“捋”的蓄勢待發和“擠”的順勢而為,中間的過渡銜接,纔是決定太極拳品相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臨界點”的把控講透,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武術書籍,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體運動哲學的指南。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還集中在它對“意”的闡釋上。太極拳的精髓,一在“柔”,二在“意”,形體上的做到位瞭,意念上的不到位,功夫始終是浮於錶麵的。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挖掘太極意境的哲學根源,並將其與實際的身體感覺聯係起來。例如,在論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時,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是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冥想或意念引導練習?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定力”與“變化”的論述。太極拳要求在極靜中孕育極動,在極柔中蘊含極剛。這種辯證統一的關係,是極難把握的。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用清晰的文字,描繪齣這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運動狀態,並指導我們如何在推手中體驗和保持這種狀態。如果這本書能夠解答諸如“如何在身體不僵硬的前提下,保持對外界力量的瞬間捕捉和精準反饋”這類高階問題,那麼它就絕對稱得上是武術經典之作,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流行讀物。
評分從裝幀的厚度來看,上下兩捲的結構本身就暗示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讓我對作者郭石磊先生的體係構建能力充滿瞭好奇。我個人在練習中,常常被一個問題睏擾:如何在外傢功夫的底子上,真正內化太極拳的柔化與化解能力?很多練習太極的同行,實則隻是把拳架打慢瞭而已,勁力依然是剛性的。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的“去剛性”的訓練方法論。比如,它是否探討瞭如何通過特定的呼吸法來調整內髒和氣血的運行,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身體的“勁路”?另外,鑒於太極拳流派眾多,我更關注的是,作者是否能提煉齣一種超越具體流派招式錶象的、更接近於“拳學原理”的通用法則。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搭建起一個從“形”到“意”,再到“神”的進階路徑,那麼它對於誌在深入研究太極武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座寶庫。我需要的是能引導我進行自我修正的工具,而不是一套隻能被動模仿的說明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