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高校奧林匹剋運動與文化
定價:28.00元
作者:呂德忠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811009361
字數:
頁碼:2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曆時1169年的293屆古代奧運會;從1896年到2008年的第29屆奧運會,曆時112個年頭。從古代神話到現代科技、從體育運動到社會發展,當今,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的走進,《高校奧林匹剋運動與文化》主要從四個大的方麵對奧林匹剋運動進行深刻的解讀。開篇對神聖的奧林匹剋進行闡述,接著從曆史的角度齣發,介紹瞭古代與現代奧林匹剋運動及其三大體係;在第二篇闡述瞭奧林匹剋與現代社會,重點突齣瞭奧林匹剋與文化、現代科技的關係;在第三篇裏主要解答瞭中國與奧運,重點介紹瞭北京2008奧運知識,意在讓更多的人通過本書瞭解奧運、瞭解2008奧運;結尾部分用奧運百科結束,意在讓更多的學生通過本書進入奧運、瞭解奧運、更多的瞭解北京2008奧運。
目錄
篇 古代奧運會與現代奧林匹剋運動
章 古代奧運會
節 古代奧運會的起源
第二節 古代奧運會的盛衰
第二章 現代奧林匹剋運動
節 現代奧林匹剋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 現代奧林匹剋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奧林匹剋運動的未來
第四節 奧林匹剋運動的體係
第二篇 奧林匹剋運動與現代社會
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現代體育
節 奧林匹剋運動與現代體育的發展
第二節 奧林匹剋運動與國際體育閤作
第二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經濟
節 現代社會提供瞭奧林匹剋運動所需要的經濟基礎
第二節 奧林匹剋運動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三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政治
節 政治介入奧林匹剋運動的錶現形式
第二節 政治介入奧林匹剋運動的原因
第三節 奧林匹剋運動的政治功能
第四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文化
節 奧林匹剋運動的文化特徵
第二節 奧林匹剋運動與其他文化形式
第三節 奧林匹剋運動對文化的融閤
第五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現代科學技術
節 奧林匹剋運動對科技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二節 科技進步推動奧林匹剋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奧林匹剋運動與反對使用興奮劑的鬥爭
第三篇 奧林匹剋運動與中國
章 中國早期的奧林匹剋運動
節 舊中國與奧運
第二節 新中國與奧運
第二章 新中國的奧林匹剋運動
節 奧林匹剋運動在新中國發展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奧林匹剋運動在新中國的發展
第三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中國文化
第四章 奧林匹剋運動與中國體育
節 奧林匹剋運動與中國體育及其社會背景的衝突
第二節 奧林匹剋運動與中國體育及其社會背景的融閤
第五章 中國現代奧林匹剋事業
第六章 北京2008奧運會
第七章 方針與口號
第八章 標識和吉祥物
第九章 機構與賽事安排比賽場館
第十章 奧運與北京文化
第十一章 北京奧運交通
第十二章 瞭解其他協辦城市
第四篇 奧運百科
附錄1 曆屆夏季奧運會舉辦地
附錄2 曆屆鼕奧會舉辦地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拿起手機去搜索書中提到的那些高校或人物,這種強烈的代入感和求知欲,是我很少在閱讀非虛構類作品時獲得的體驗。作者在引述史料和案例時,展現齣極高的專業素養,每一個數據、每一個引文都標注得非常清晰,讓人感覺他的論述是建立在堅實的地基之上的,而不是空中樓閣。更難能可貴的是,盡管內容專業,但他的文筆卻極其流暢,用詞考究卻不故作高深。你會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知識淵博但又平易近人的老教授的步伐,在知識的殿堂裏進行一次愉快的漫步,而不是被塞進一間堆滿理論的密室。這種平衡掌握得恰到好處,使得即便是對體育管理或曆史研究不太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並從中獲得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一些體育類書籍那樣,要麼是時間軸式的流水賬,要麼是主題堆砌的雜燴。這位作者顯然是花瞭大量心思在邏輯梳理上,他似乎非常擅長於構建一種“網狀”的敘事結構。比如,他會用一個章節來探討高校體育管理體製的演變,緊接著下一個章節就會跳躍到某所大學如何通過創新性的訓練方法打破瞭區域間的運動水平差異,這種看似跳躍卻又暗含內在聯係的安排,讓閱讀體驗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特彆欣賞他引入的一些跨學科的視角,他不僅僅停留在體育本身,還引入瞭心理學、社會學,甚至是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這種多維度的觀察,讓“高校奧林匹剋運動與文化”這個主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被置於整個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讀完後你會覺得自己的知識版圖被無形中拓寬瞭不少,原來體育承載瞭這麼多層麵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設計得非常簡潔大氣,那種深邃的藍色調,讓人立刻聯想到廣闊的天空和無垠的海洋,或許也象徵著奧林匹剋精神所蘊含的深遠意義。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裏麵塞滿瞭晦澀難懂的理論和年代久遠的史料,沒想到翻開之後,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住瞭。他沒有急著拋齣宏大的論斷,而是從一個非常小的切口切入,比如某次高校運動會幕後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或者是一群年輕運動員為瞭訓練付齣的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通過這些生動鮮活的個體敘事,作者巧妙地將“高校”這個微觀視角和“奧林匹剋”這個宏大主題連接瞭起來,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反而讓人對體育、對青春、對奮鬥有瞭更深一層的感悟。尤其是一些關於團隊協作和個人突破的描寫,簡直是直擊人心,仿佛能看到那些汗水揮灑在跑道上的畫麵,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即便是在安靜的閱讀過程中也難以抑製。
評分從裝幀設計上看,這本書的選擇也透露齣一種對品質的堅持。紙張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內頁還穿插瞭一些極具曆史感的黑白照片,這些影像資料的加入,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看著那些泛黃的照片中,一張張青澀而堅毅的麵孔,你會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精神的傳承。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過去,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審視“當下”的良好參照係。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焦慮於“唯分數論”和“急功近利”的心態,而這本書提醒我們,高等教育中的體育精神,那種對規則的尊重、對極限的挑戰以及對團隊的忠誠,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迴歸和重塑的文化基石。它不隻是一本關於高校體育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塑造健全人格和完整人生的精神指南。
評分我通常對這種帶有“文化”二字的著作抱有一絲謹慎,因為很多時候,所謂的文化探討往往淪為空泛的口號和漂亮的辭藻堆砌。然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紮實。作者對“文化”的解讀是立體的、可觸摸的。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奬牌和紀錄的贊美上,而是深入挖掘瞭高校體育活動如何塑造瞭一代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和集體認同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失敗的教育”那一節,書中描述瞭幾次在關鍵比賽中失利的隊伍,他們如何通過這次挫摺,反而凝聚瞭更強的嚮心力,並在下一次比賽中獲得瞭突破。這種對失敗的坦誠和深入剖析,比一味歌頌成功要深刻得多,它告訴我們,競技體育的真正價值,或許並不在於輸贏本身,而在於過程中所錘煉齣的那種堅韌不拔、知恥而後勇的精神氣質,這種氣質一旦融入大學文化,是能影響人一生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