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seven convessationg lon

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seven convessationg l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 苏·约翰逊Sue Johnson 著
图书标签:
  • 依恋理论
  • 亲密关系
  • 伴侣沟通
  • EFT
  • 情感聚焦疗法
  • 婚姻
  • 爱情
  • 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0538
商品编码:2952298732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seven convessationg lon a lisetime at love

定价:69.00元

售价:56.6元,便宜12.4元,折扣82

作者:苏·约翰逊(Sue Johnson)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154805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21世纪,爱情关系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核心。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刻和爱侣发生矛盾,陷入一些消极互动,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们走出爱的迷宫? 情绪取向疗法(EFT)适用于普通读者重建亲密关系,也为婚姻咨询提供路线图。苏·约翰逊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为读者呈现创建和谐情感、幸福婚姻的心理疗法,让陷入纷争的爱侣们学习如何走出伤痛、纠结、疲惫和无奈。苏·约翰逊博士将情绪取向伴侣治疗的方法归纳成七种对话,辅以充实的案例,让读者能够依此重塑亲密关系:①辨识“魔鬼式对话”——识别争吵的原因;②寻找伤痛之处——发现争吵的源头;③重返崎岖处——着手修复;④请抱紧我,情感的投入与联结——创造正向互动;⑤创伤与宽恕——重建信任;⑥通过性爱与付出联结——开启亲密重塑;⑦让爱情充满活动——巩固亲密关系。

内容提要


先贤哲人自古讴歌爱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然而,一旦恋爱中的两个人步入平淡期,互不理解,甚至争吵冷战便不期而至。事实上,此时伴侣之间的爱恋依旧是主旋律,只是熟悉的两个人,期待对方更多的理解,才造成了关系的紧张。在《依恋与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呈现了伴侣互动中经常会出现的种种恶性循环,并给出如何走出这种不良互动泥淖的良方。不断实践,便可以让爱情保鲜,让婚姻美满。原来,我们不必煞费苦心地提升争辩技巧,也不需分析童年创伤,更不必为创造浪漫而大费周折;我们需要的是认清我们与伴侣之间的情感依恋部分,能够敞开心扉,懂得互相理解与回应。作者将伴侣需要做的事情归纳为辨识魔鬼式对话、寻找伤痛之处等七种对话方式,这便是本书对话的核心内容。本书不仅适合于夫妻、伴侣提升生活质量,也适用于个体咨询师和家庭婚姻咨询师帮助自己的来访者看到其伴侣互动中发生的事情,从而提升关系。

目录


第 一部分 “爱情”新亮光

第 1章 “爱”的革命性新见解 3

全新的依恋理论 // 5

成年人之间的“爱” // 10

大量的医学实证 // 13

第 2章 为何爱情会失去联结 17

原始的恐慌 // 19

魔鬼式对话 // 20

情感联结与脱节的关键时机 // 24

第3章 情感的回应——情系终生的秘诀 29

EFT情绪取向疗法的起缘 // 31

EFT的七种对话 // 39

探索你的情感联结 // 47



第二部分 情系终生的七种对话

第4章 辨识魔鬼式对话 51

魔鬼式对话一:揪出坏蛋 // 54

魔鬼式对话二:抗议之舞 // 59

男女大不同 // 67

魔鬼式对话三:冻结与逃离 // 73

第5章 寻找伤痛之处 81

识别触到痛处的时刻 // 86

与你的伴侣分享 // 92

第6章 重返崎岖处 101

减缓消极互动的步骤 // 103

认识你对伴侣的影响 // 108

看清恐惧如何驾驭你的伴侣 // 114

第7章 请抱紧我——情感的投入与联结 121

对话四包含了两部分 // 123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和谐的关系 // 138

第8章 创伤与宽恕 143

小事件,烦 // 144

宽恕的六个步骤 // 150

第9章 借由性爱与抚触联结 161

情感封闭式性爱 // 163

安抚慰藉式性爱 // 165

深情欢合式性爱(或称同步式性爱) // 168

解决性的问题 // 171

第 10章 让爱情充满活力 179

前面危险——设立改道标志 // 181

纪念心灵相通的时刻 // 182

重视离与聚的依恋仪式与默契 // 184

首先要感觉到安全 // 188

创作一个关系复和的爱情故事 // 190

创作一个未来式的爱情故事 // 194

把握每个良机——创作新的示范 // 196



第三部分 “请抱紧我”的力量

第 11章 爱的力量能疗愈创伤 203

情感的封闭 // 205

向至爱寻求安慰 // 208

创伤经历的重复映现 // 211

独处与隔离 // 212

第 12章 爱——的联结与待开发的领域 219

爱是如何运作的 // 221

更宽广的人际范围 // 225

情侣之爱与家庭之爱 // 226

社会群体 // 228

专有名词 233

致 谢 239

作者介绍


苏·约翰逊(Sue Johnson)情绪取向伴侣治疗学派的创建者;加拿大渥太华伴侣/夫妻与家庭研究院及国际情绪取向杰出治疗中心(ICEEFT)总监;美国亚哥阿里安特大学研究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协会院士;美国和加拿大军事部门顾问;美国纽约消防部门顾问;获得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学会(AAMFT)颁发的“婚姻与家庭治疗杰出成就奖”;获得美国家庭治疗学会颁发的“家庭治疗研究奖”。

文摘


序言



《爱之语:揭秘依恋模式,解锁深度亲密》 在浩瀚的人类情感图谱中,依恋无疑是最深刻、最基础的联结之一。它如同无形的丝线,将我们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紧密相连,塑造着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感受、行为与期待。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构建自己的依恋模式,这种模式将如影随形,影响着我们成年后与伴侣建立、维持和深化亲密关系的能力。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深入理解依恋的奥秘,并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您和伴侣打破沟通的藩篱,建立更稳定、更满意、更具深度的亲密联结。 第一部分:依恋的基石——理解你的依恋模式 依恋理论,由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开创,并由玛丽·安斯沃斯及其同事发扬光大,为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提供了强大的框架。它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寻求亲近和安全感的需求,而早期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的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方式。 安全型依恋:亲密与独立的和谐共存。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童年时期通常能获得稳定、可靠的照顾。他们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并且相信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在亲密关系中,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需求,既能享受亲密,也能保持独立的自我。他们通常拥有健康的沟通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冲突,并且对关系抱有积极的期望。他们视伴侣为可靠的盟友,能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焦虑型依恋:对被抛弃的恐惧与不安。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童年时期的照顾可能是不一致的,有时热情,有时又疏远。这使得他们对被抛弃有着深深的恐惧,并常常担心自己的伴侣不够爱自己。在关系中,他们可能表现出过度的依恋、需要不断的确认,或者容易感到嫉妒和不安。他们渴望亲密,但又害怕被拒绝,这种内在的矛盾常常导致沟通上的困难和关系中的动荡。他们可能难以信任伴侣,过度解读对方的行为,并将小小的分歧放大为关系的危机。 回避型依恋:独立与疏远的自我保护。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童年时期可能经历过照顾者的忽视或过度独立的要求。这使得他们倾向于压抑情感需求,并将独立视为一种保护机制。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可能表现出对承诺的恐惧,避免深入的情感交流,或者在感到被侵犯时迅速退缩。他们可能认为情感表达是软弱的表现,并且难以向伴侣敞开心扉。他们珍视个人空间,但这也可能导致伴侣感到被疏远和不被重视。 混乱型依恋:复杂的童年创伤与矛盾行为。 混乱型依恋的个体,其童年经历可能包含创伤、虐待或照顾者的不稳定行为。这种经历使得他们在情感上感到困惑和矛盾,既渴望亲密,又害怕被伤害。在关系中,他们可能表现出极端的行为,时而极度依恋,时而又突然疏远。他们可能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且常常在关系中感到混乱和不安。 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是建立健康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它并非宿命,而是起点。认识到自己的模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在关系中的反应,识别导致冲突的根源,并为接下来的改变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爱的语言——七种EFT对话的实践指南 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是由苏·约翰逊博士及其团队发展的一种以依恋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模式。EFT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和不满,往往源于双方在情感上的“脱钩”和“疏离”。通过EFT,伴侣可以学习识别、理解和表达彼此的情感需求,从而打破负面的互动模式,重塑积极的情感联结。本书将聚焦于EFT中七种核心的对话模式,它们如同七把钥匙,能够解锁您与伴侣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1. “我感觉…”的表达:倾听内心的低语。 这是EFT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对话方式。它鼓励伴侣用“我感觉…”开头,而不是指责或评判。例如,与其说“你总是忽略我”,不如说“当我感到被忽略时,我会感到很难过和失落”。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情感状态,避免引起对方的防御,从而为更开放的沟通创造空间。它强调的是“我”的主观感受,而非对对方行为的客观判断,这大大降低了沟通的门槛,让对方更容易走进你的情感世界。 2. “我需要…”的呼唤:清晰你的渴望。 在表达感受之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伴侣之所以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例如,“当我感到孤单时,我需要你能够花时间陪我,即使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这种直接而具体的表达,能够帮助伴侣了解如何才能让你感到被爱和被支持。它避免了含糊不清的暗示,让“爱”变得更具象化,更容易被感知和回应。 3. “我担心…”的袒露:揭开恐惧的面纱。 依恋关系中的很多冲突,都源于我们对失去、被拒绝或不被爱的深层恐惧。EFT鼓励伴侣坦诚地袒露这些恐惧,例如“我担心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离开我。”或“我担心我做的不够好,会让你失望。”当恐惧被看见和理解时,它就不再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种坦诚的沟通,能够化解很多误解和猜疑,建立更深的信任。这是一种“情感的赤裸”,将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展现在对方面前,也因此给予了对方靠近和疗愈的机会。 4. “我理解…”的回应:同理心的桥梁。 当伴侣袒露了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后,最有效的回应方式之一就是表达同理心。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你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行为。例如,“我理解你感到被忽略时的难过,换作是我,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同理心能够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对方感到被看见、被接纳。它是一种“情感的回声”,让对方知道,他们的感受被听见了,并且被认真对待。 5. “我需要你的…”的邀请:共同的行动。 在表达情感和需求之后,可以将这些转化为具体的、共同的行动。例如,“我需要你的支持,我们能不能一起计划一个周末的放松活动?”将情感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能够让关系更具建设性,也更容易看到改变的成效。这种邀请,将单方面的需求变成了双向的承诺,让双方都成为关系改进的积极参与者。 6. “我记得…”的回顾:珍藏美好的瞬间。 在经历过冲突或挑战后,回顾过去美好的时刻,能够重新点燃关系的温暖。例如,“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时,你紧张的样子,让我觉得很可爱。”这种积极的回顾,能够强化伴侣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结,帮助他们在困难时期记住彼此的爱。它如同在情感的河流中打捞起闪亮的鹅卵石,提醒着你们曾经的美好,也为未来的前行注入力量。 7. “我们一起…”的承诺:共创未来。 最终,EFT的目的是帮助伴侣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充满爱意的关系。这需要双方共同的承诺,例如“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好。”或“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我们都感到幸福的未来。”这种共同的承诺,象征着双方都愿意为这段关系投入时间和精力,共同成长。这是一种“团队的宣言”,宣告着你们将并肩作战,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分享彩虹的美好。 第三部分:打破循环——从冲突到联结的转化 在亲密关系中,负面的互动模式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将伴侣推向更远的距离。EFT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伴侣识别并打破这些“脱钩反应”。 识别脱钩反应: 例如,一方感到被指责时,可能会选择沉默(回避)或反击(焦虑)。另一方感到被忽视时,可能会更加强烈地表达需求(焦虑)或感到失望后退缩(回避)。这些反应,虽然看似不同,但都源于对情感需求的压抑或恐惧,并最终导致更深的疏离。 重塑回应模式: 当一方能够识别自己的脱钩反应,并尝试用EFT的对话模式来表达情感时,另一方就有了新的回应机会。例如,当一方表达“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今天工作不顺利,而且你似乎没有注意到”,另一方可以尝试回应“我听到你感到难过,我没有注意到你今天的工作不顺,对此我很抱歉。我愿意听你说说,也想告诉你,我爱你。”这种温和、接纳的回应,能够化解对方的攻击性或退缩感,建立安全感。 建立安全基地: 当伴侣能够稳定地运用EFT的对话模式,并能够理解和回应彼此的情感需求时,他们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个“安全基地”。在这个基地中,他们感到被看见、被接纳、被支持,即使在面对挑战时,也能够依靠彼此,共同度过。 结语:爱的进阶 本书提供的依恋理论洞察和EFT对话实践,旨在帮助您和您的伴侣超越表面的冲突,触及关系中最核心的情感需求。理解依恋模式,并非为了给彼此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对方;掌握EFT对话,也不是为了学会一套说辞,而是为了搭建一座通往彼此内心的桥梁。 亲密关系的建立和深化,是一场持续的旅程,需要耐心、勇气和不断的实践。愿这本书成为您在这段旅程中值得信赖的指南,帮助您和您的伴侣,解锁更深层次的依恋,体验更真挚的亲密,共同谱写属于你们的爱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被它所蕴含的深度所吸引。我一直对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特别是那种能够触及灵魂的亲密关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本书的名字《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便直接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隐藏在伴侣日常互动中的奥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作者在书的开篇就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但她处理复杂理论的方式却异常清晰和易懂。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依恋理论,让我理解到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爱情模式。这种对根源的探索,比单纯的技巧传授更有力量。我开始认识到,许多我们当下在关系中遇到的挑战,其实都有其历史的印记。 书中关于EFT(情绪聚焦疗法)的介绍,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对话模式,而是深刻地剖析了EFT的核心理念——如何去识别、理解和转化伴侣之间负面的互动循环,从而建立起更安全、更积极的情感连接。她强调了“情绪”在沟通中的核心地位,指出许多冲突的产生,并非是由于观点不合,而是源于未能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回应。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七种对话”时所展现出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她并没有一次性给出所有答案,而是逐步引导读者去接触和实践。从最初的“识别危机点”到最终的“重新连接”,每一种对话都像是一块拼图,共同构成了修复和深化亲密关系的全景图。书中的案例分析,也让我觉得异常贴切,仿佛就在描述我和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能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作者的文字充满智慧和温暖,让我感受到一种被理解和被引导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伴侣沟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创造更深层情感连接的指南。我深受启发,并相信它能为许多正在经历亲密关系挑战的人们带来希望和方向。

评分

我最近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这本《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这本书的封面就透露着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气质,让我对即将展开的探索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人类的情感世界,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微妙互动非常着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 在阅读的初期,作者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她对依恋理论的阐释,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伴侣行为的金钥匙。她生动地描述了不同依恋模式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投射出不同的模式,例如,有时我们会在伴侣的疏离中感到恐慌,有时又会在伴侣的靠近中感到窒息。这种对个体差异的深刻洞察,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包容和理解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伴侣的互动。 这本书最令我眼前一亮的部分,是对EFT(情绪聚焦疗法)的详细介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将EFT的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对话场景中。她提出的“七种对话”并非是教条式的沟通模板,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探索和表达深层情感的艺术。我特别赞赏她关于“如何说出我们最深层的恐惧和渴望”的指导,这往往是我们平时最难以启齿,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书中的许多例子都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感同身受。她分析伴侣之间常见的误解和冲突时,往往能直击要害,并提供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这些敏感话题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既不回避问题的复杂性,又能给予读者前进的方向。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关于亲密关系深度探索的旅程。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去理解和连接伴侣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而充满同情心的导师对话,让我对如何建立更稳固、更和谐的亲密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希望深化与伴侣情感连接的人。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内心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人,我一直对依恋理论和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模式深感兴趣。《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这个标题,精准地概括了我一直以来想要探寻的核心问题。 这本书的开篇,作者便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依恋理论的世界。她详细地阐述了不同依恋类型(如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如何塑造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形成我们与伴侣之间的互动“舞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这些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生动比喻,它们让枯燥的学术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甚至在阅读中开始对照自己的经历,对过往的一些关系困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七种EFT对话”的实践指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提供几句“模板式”的对话,而是将EFT的核心理念——关注情感、表达脆弱、建立安全感——融入到具体的对话场景中。她详细解析了每一种对话的适用情境、关键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了化解的方法。我发现,这些对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冲突,更是为了构建一种长期、健康的沟通模式,让伴侣之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感需求。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伴侣沟通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例如,她关于“表达需求而非指责”的论述,就让我深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潜意识里是想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却用了一种指责性的语言,从而引发了伴侣的反感和防御。 总体而言,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是引导我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情感探索。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富有同情心和理解力的方式去面对伴侣,如何去建立一个真正安全的情感港湾。我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渴望改善亲密关系,追求更深层情感连接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富有质感,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印象。当我拿到它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渴望从中找到解决伴侣沟通难题的金钥匙。我一直认为,一段健康的情侣关系,其基石在于有效的沟通,而我一直在这方面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经常陷入误解和争吵的泥沼。 在阅读初期,作者就迅速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她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所谓的“秘诀”,而是娓娓道来,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切入。她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依恋风格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例如,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回避型”伴侣的距离感,或者“焦虑型”伴侣的时刻寻求确认,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并非是为某种行为开脱,而是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框架,让我们能够看到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对话”的定义。她强调对话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和连接。书中提供的七种EFT对话,并非是僵硬的套路,而是引导我们进入一种更开放、更脆弱的沟通模式。例如,她提出的“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你的想法”这一原则,就让我大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评判对方的行为,却忽略了这些行为背后所引发的自身情感波动,而EFT对话正是要将焦点拉回到这些原始的情感上。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耐心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探索。她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比喻和类比,让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记得她用“情感的深海”来形容伴侣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安全港”来比喻亲密关系中相互给予的支持。这些生动的描述,让我对如何建立更深层的情感连接有了更清晰的图景。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和谐伴侣关系的大门。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与伴侣之间的互动,并教会我们如何用更富有同情心和理解力的方式来沟通。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疗愈和成长的过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期待看到积极的改变。

评分

这本书在我手中已经停留了一段时间,但直到最近我才抽出时间来深入品读。我一直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模式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瞬间就吸引了我。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技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与伴侣之间的交流。 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开头部分就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依恋理论的基础。这一点让我觉得作者非常严谨,并非仅仅抛出几个技巧就草草了事。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依恋类型如何影响我们在关系中的行为和期望,例如,为什么有些人会害怕亲密,而另一些人则会过度依赖。这种理论铺垫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让我明白,沟通技巧的有效性往往根植于对自身和伴侣依恋模式的深刻理解。我开始反思自己和伴侣在关系中的一些模式,也对一些过往的冲突有了新的解读。 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展开。作者在描述不同的沟通场景时,常常穿插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同身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她并没有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任何一方,而是着重于分析双方互动中出现的“舞蹈”,以及如何打破负面的互动模式。 我非常喜欢作者关于“情绪聚焦疗法(EFT)”的介绍。虽然之前我对EFT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这本书将其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她强调了“表达需求”和“倾听回应”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对话框架,例如如何表达脆弱、如何寻求安抚、如何处理冲突等。我尝试着在一些日常对话中运用书中的一些小技巧,发现效果出奇地好。伴侣之间的误解似乎在减少,情感的连接感也得到了增强。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沟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和连接的书。它引导读者深入探索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学习如何与伴侣建立更深层、更安全的情感联结。书中的方法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改善亲密关系,或者对人类情感互动模式感到好奇的人。它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健康、更幸福的人际关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