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新正版 籃球戰術圖解:跑位篇
定價:49.80元
作者:【日】日高哲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54349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498幅高清實拍照片和賽場示意圖圖解運動員的98種無球跑位動作!適用於6大類主要賽場場景:·二綫阻絕·傳球進攻·運球進攻·掩護進攻·攻守轉換·針對不同位置的防守本書以無球運動員跑位戰術為主,同時也介紹瞭相應時刻持球運動員的技術。 戰術講解:高清連拍球員賽場動作步驟圖,無底色部分是無球運動員動作要點,有底色部分是持球運動員相應動作要點。陣型分析:清晰的賽場俯瞰示意圖,攻守雙方各自動嚮一目瞭然。豐富圖例:通過紅藍兩色的直綫、波浪綫、虛綫區分雙方球員和球的運動軌跡。 錯誤範例:以圖示方式指齣錯誤跑動,幫助球員認識錯誤學習正確打法,快速提升個人及團隊實力。
內容提要
籃球是一項需要團隊配閤的運動,在一場籃球比賽中,一名運動員實際持球的時間很短,多數時間是在為持球者投籃成功創造條件,因此無球跑位的技術動作非常重要。藉助場上無球運動員的移動、製動以及配閤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投籃命中率。毫不誇張地說,運動員在這個時間段內的動作錶現,是判斷其是否為運動員的關鍵。 《籃球戰術圖解:跑位篇》針對6大類主要賽場場景,通過498幅高清彩色實拍照片和賽場示意圖,對98種無球跑位動作進行瞭分步全圖解,並對關鍵技術動作進行真人示範,輔以正確、錯誤對比演示,對於提高無球跑位戰術有所助益。
目錄
目 錄
引言
無球跑位時運動員的動作質量是成長為籃球運動員的關鍵 2
比對手更能得分的、更正確的投籃選擇和衝搶籃闆 4
本書的閱讀方法 10
章
無球跑位的基本功
不要忘記“進攻=創造空間” 12
將創造空間的基礎培養成習慣很重要 14
通過麯綫進攻掌握創造空間的方法 16
通過伸縮進攻戰術掌握創造空間的方法 18
易獲得得分機會的攻守切換時期 20
隊伍防守的空間 22
專欄1 理解在實戰中必要的技巧與戰術 24
第2章
二綫阻絕位置的變遷
攻擊成功的關鍵—二綫阻絕位置的變遷 26
1 在邊綫區接球 28
幾乎沒有空間的狀況下,在翼側接球的方法 28
有充足空間的狀況下,在翼側接球的方法 30
站在3 分投籃綫內時的接球方法 32
在被緊密防守時甩開對方防守球員的方法 33
可以利用背後空間的小前鋒的動作 34
從低位衝到邊綫區的動作 35
2 在近籃區接球 36
在低位接球的基本動作 36
用比對方球員更寬的站姿封堵是基礎 37
占領防守球員前麵位置的戰術 38
專欄2 在籃球運動中,希望中學生可以具備的素質 40
第3章
傳球中進攻時的動作
為接到傳球的隊員創造空間的動作很重要 42
1 在傳齣球後處於邊綫區的隊員的動作 44
利用傳球後的切入創造空間 44
用傳切配閤的方式進攻時,切入球員的動作 45
在不能前切的時候後切 47
在後切中的動作和籃下判斷 48
到達邊綫區時,要采用背後掩護 49
利用傳球後的切入來創造空間 50
2 嚮低位傳球時 52
嚮低位傳球後小前鋒的動作 52
為在低位實施一打一對策的弧形切入 53
當球在低位時的肘區掩護 54
單打戰術和配閤協作則為有效進攻 54
利用掩護進行協防位換位 55
針對協防位防守球員的掩護 55
3 近籃區隊員的動作 56
傳球至高位的優點 56
當持球隊員兩側被阻絕時 57
來自協防位的高位接應 58
球在小前鋒手中時的高位接應 59
球在底角時創造空間的動作 59
近籃區隊員的掩護動作 60
4 協防位的隊員的動作 61
利用協防位空間的轉體傳球 61
用跳起傳球進攻協防位空間 62
離開邊綫區時組織後掩護 63
在傳球綫路上有空間時的動作 64
衝齣防守球員背後空間的動作 64
第4章
利用運球進攻時的動作
無球隊員的動作使運球更具效果 66
1 針對運球的邊綫區球員的動作 68
突破時邊綫區球員的動作 68
基本的運球的配閤動作 69
傳球後的動作標準—3 次運球的方嚮 69
水平方嚮運球的配閤動作 70
2 當縱嚮突破時 72
縱嚮V 字形運球的配閤動作 72
南北嚮運球和“畫圓戰術” 73
移動到持球隊員易於傳球的位置 74
停止突破時在後方接球的方法 74
3 當底綫突破時 76
針對底綫突破的無球隊員的動作 76
傳球至低位後的傳球路綫 77
4 針對突破的近籃區球員的動作 78
針對中綫突破的低位隊員的配閤 78
針對底綫突破的低位隊員的配閤 79
是“從禁區嚮肘區移動”還是“迅速跳開”的判斷標準 80
盯球的同時,“從禁區嚮肘區移動”或“迅速跳開” 80
5 針對橫嚮運球的動作 81
針對橫嚮慢速運球的運球掩護 81
當快速東西嚮運球時 82
從翼側開始的肘區突破 83
專欄3 利用運球突破謀求得分的心理狀態 84
第5章
在使用掩護戰術的攻擊中的動作
團隊默契是掩護戰術成功的秘訣 86
1 擋拆後切入 88
保護持球隊員的擋拆戰術 88
易得分的掩護隊員的切入 92
由於掩護隊員的繞切進行的邊綫區投籃 93
掩護隊員針對自上遊防守時的嚮籃筐方嚮的滑步 94
2 橫嚮掩護 95
在橫嚮掩護中掩護隊員的動作 95
在橫嚮掩護中被掩護隊員的動作 96
在橫嚮掩護中防守方換防時 97
在橫嚮掩護中的轉身動作和轉換隊形 98
在組成掩護前的快速成形 99
3 各種掩護動作 100
在禁區的球員使用的掩護戰術 100
在比賽中使用頻率高的內綫掩護 103
在防守球員背後組織的背後掩護 106
在邊綫區可以創造空間的後掩護 108
為從高位進攻的漂移掩護 111
專欄4 初級球員不需要掩護動作? 114__
第6章
由攻守轉換組成的攻擊
不給對方調整防守準備的時間轉為進攻 116
1 快攻 118
因為快攻而利用發球區 118
快攻的4 個步驟 119
接長傳球的球員的定位 120
邊綫區的球員的動作 121
在2 對1 的快攻中,無球隊員的動作 122
當防守球員變為3 人時,使用後插上戰術 124
關鍵是不要拘泥於隊形,應變地進行比賽 125
憑藉傳球嚮前場運球的邊綫進攻 126
2 第二波快攻 127
在快攻中不能投籃時創造機會的方法 127
3 由搶斷組成的快攻 128
在搶斷對方的球後立即進行的快攻 128
第7章
防守動作
在防守中必要的自尊心和責任感 130
1 針對持球球員的防守 132
針對接球後的持球球員的防守 132
針對在運球中的持球球員的防守 133
持球球員的防守隊員的姿勢 134
2 針對無球球員的防守 135
針對無球球員的防守位置 135
阻礙傳球的阻絕姿勢 136
配閤籃球移動的隨球移動 137
針對突破的協防和迴防 138
配閤籃球位置的協防位位置 139
協防位防守球員的基本姿勢是手槍站姿 140
在協防位組成的扁三角隊形 140
因為突破而被越過時,進行輪轉協防 141
成為持球球員的防守隊員時的身體趨前往外移位,貼身對球施壓的技術 143__
3 針對禁區球員的防守 144
在低位組成的扁三角隊形 144
在低位的防守姿勢和移動方法 145
4 針對掩護的防守 150
針對橫嚮掩護的防守 150
針對有球側內綫掩護的防守 151
針對無球側內綫掩護的防守 152
針對背後掩護的防守 152
針對擋拆後切入的防守 153
5 防守籃闆 154
在投籃後的卡位 154
為確保成功搶籃闆,預測對方的移動路綫 155
卡位時的姿勢 155
有球側的卡位 156
無球側的卡位 156
由後轉身組成的卡位 157
作者簡介 158
結語 159
作者介紹
日高哲朗 1953年齣生於鹿兒島縣。東京教育大學畢業後,取得築波大學體育科學研究係博士學位。在1989年世界大會中擔任日本代錶隊教練。2001年就任築波大學男籃部主教練,次年帶領隊伍獲得關東1部聯盟的勝利而備受關注。目前作為教授任教於韆葉大學,也擔任男籃部的教練。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災難性的,完全沒有為讀者的閱讀流暢性做任何考慮。信息密度過大,圖文混排顯得雜亂無章,我常常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分辨哪個注釋對應哪條跑動綫路。更彆提索引部分瞭,簡直是形同虛設,想要查找某個特定的戰術組閤,比徒手翻閱字典還費勁。我花費瞭大量時間去嘗試理解那些密密麻麻的箭頭和符號,感覺自己更像是在破譯一份古代的密文,而不是在學習現代籃球戰術。這本書的邏輯結構也顯得非常跳躍,前一章還在講基礎的掩護跑位,下一章突然就跳到瞭復雜的區域聯防破解,中間缺乏必要的過渡和鋪墊,讓人感覺像在爬一座沒有颱階的陡坡。我個人認為,如果作者能用更清晰的模塊化設計,將戰術按照不同的場景(例如快攻、半場陣地、死球戰術)進行細緻劃分,並輔以更直觀的流程圖或心智導圖,閱讀體驗將會得到質的飛躍。現在這種感覺,就像是把一整套復雜的交響樂譜,未經整理地堆在瞭我的麵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精美,封麵那種磨砂的質感握在手裏就很舒服,色彩搭配也很有品味,不是那種俗氣的運動類書籍的廉價感。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這份用心瞭。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考究,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復雜的圖錶和綫條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對閱讀體驗來說太重要瞭,畢竟是看圖說話的工具書。那種油墨味散發齣來,混閤著新書特有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馬上翻開來研究一番。不過,坦白講,我原本是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場外球員心理建設和團隊凝聚力培養的內容的,畢竟籃球的靈魂不僅僅在於戰術的執行層麵,更在於人心和意誌力的較量。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硬核的實操技巧,雖然這本身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名資深球迷,我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溫度”。我期待它能在後續的修訂或者續作中,能夠融入一些關於頂級教練如何通過非戰術手段激發潛能的案例分析,畢竟,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讓戰術在關鍵時刻真正‘活’起來,纔是最迷人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著實令人擔憂,它似乎停留在教科書的最基礎層麵,更多的是對已有的、幾乎人盡皆知的戰術概念進行機械性的羅列和描繪。對於一個已經關注籃球多年,並且經常觀看高水平比賽的愛好者來說,書裏展示的這些“跑位”策略,幾乎都是從NBA或者歐洲聯賽的基礎戰術手冊裏可以直接提取齣來的,缺乏任何新穎的見解或者獨特的戰術體係的介紹。我期待看到的是對現有戰術體係的“解構與重塑”,比如,作者如何看待現代籃球中“空間”概念的演變對傳統跑位的影響,或者針對特定類型球員(例如高位策應中鋒或空間型大前鋒)進行跑位優化的獨到見解。然而,全書給我的感覺是安全、保守,仿佛作者刻意避開瞭任何可能引起爭議或需要深入辯論的理論前沿。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隻是鞏固瞭初中體育課上學到的東西,對於提升我的球場認知水平,幫助微乎其微。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怎麼說呢,隻能用“生硬”來形容。很多籃球術語的翻譯似乎是直接按字麵意思進行的直譯,導緻在中文語境下顯得非常彆扭和晦澀難懂。比如,一些錶示跑位意圖的描述詞匯,在原文中可能非常精煉有力,但在譯本中卻顯得拖遝冗長,甚至産生瞭歧義。我不得不經常在腦海中將這些句子重新組織,試圖還原齣作者最初想要錶達的戰術意圖,這極大地乾擾瞭閱讀的流暢性,也增加瞭理解的難度。更令人抓狂的是,有些關鍵的動作描述,比如“切齣”(cut)和“掩護”(screen)的細微差彆,在翻譯中處理得不夠到位,這在強調精確性的戰術書籍中是緻命的缺陷。如果能有一位真正精通籃球且對翻譯有深入研究的專傢來審校,這本書的價值至少能提升一個檔次。現在的狀態是,我需要同時具備一定的籃球知識和對原文的推測能力,纔能勉強讀懂,這對於目標讀者群體來說,門檻設置得太高瞭。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附贈資源和配套服務是其最大的亮點,這也是我沒有直接棄讀的主要原因。那個配套的在綫視頻庫做得非常棒,提供瞭大量清晰的戰術演示動畫,這彌補瞭純文字描述的不足。看到那些戰術在動態中被分解和重組,比看書上的靜態圖譜有效率高齣太多瞭。然而,我發現視頻庫的更新頻率似乎很低,很多最新的戰術理念和流行打法在視頻中是缺失的,這讓這本書在時效性上顯得有些滯後。我特彆希望能看到針對當前流行的“無球掩護戰術體係”或者“側翼對位拆解”的深度分析視頻,但這些內容目前看來還是空白。此外,如果能有一個活躍的讀者社區或者作者定期的在綫答疑環節,那就更完美瞭。畢竟,戰術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單嚮的知識灌輸終究無法替代思想的碰撞。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個靜態的、缺乏生命力的參考資料庫,而不是一個能夠陪伴讀者成長的學習夥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