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篮球战术图解:跑位篇
定价:49.80元
作者:【日】日高哲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54349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498幅高清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图解运动员的98种无球跑位动作!适用于6大类主要赛场场景:·二线阻绝·传球进攻·运球进攻·掩护进攻·攻守转换·针对不同位置的防守本书以无球运动员跑位战术为主,同时也介绍了相应时刻持球运动员的技术。 战术讲解:高清连拍球员赛场动作步骤图,无底色部分是无球运动员动作要点,有底色部分是持球运动员相应动作要点。阵型分析:清晰的赛场俯瞰示意图,攻守双方各自动向一目了然。丰富图例:通过红蓝两色的直线、波浪线、虚线区分双方球员和球的运动轨迹。 错误范例:以图示方式指出错误跑动,帮助球员认识错误学习正确打法,快速提升个人及团队实力。
内容提要
篮球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的运动,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实际持球的时间很短,多数时间是在为持球者投篮成功创造条件,因此无球跑位的技术动作非常重要。借助场上无球运动员的移动、制动以及配合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投篮命中率。毫不夸张地说,运动员在这个时间段内的动作表现,是判断其是否为运动员的关键。 《篮球战术图解:跑位篇》针对6大类主要赛场场景,通过498幅高清彩色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对98种无球跑位动作进行了分步全图解,并对关键技术动作进行真人示范,辅以正确、错误对比演示,对于提高无球跑位战术有所助益。
目录
目 录
引言
无球跑位时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是成长为篮球运动员的关键 2
比对手更能得分的、更正确的投篮选择和冲抢篮板 4
本书的阅读方法 10
章
无球跑位的基本功
不要忘记“进攻=创造空间” 12
将创造空间的基础培养成习惯很重要 14
通过曲线进攻掌握创造空间的方法 16
通过伸缩进攻战术掌握创造空间的方法 18
易获得得分机会的攻守切换时期 20
队伍防守的空间 22
专栏1 理解在实战中必要的技巧与战术 24
第2章
二线阻绝位置的变迁
攻击成功的关键—二线阻绝位置的变迁 26
1 在边线区接球 28
几乎没有空间的状况下,在翼侧接球的方法 28
有充足空间的状况下,在翼侧接球的方法 30
站在3 分投篮线内时的接球方法 32
在被紧密防守时甩开对方防守球员的方法 33
可以利用背后空间的小前锋的动作 34
从低位冲到边线区的动作 35
2 在近篮区接球 36
在低位接球的基本动作 36
用比对方球员更宽的站姿封堵是基础 37
占领防守球员前面位置的战术 38
专栏2 在篮球运动中,希望中学生可以具备的素质 40
第3章
传球中进攻时的动作
为接到传球的队员创造空间的动作很重要 42
1 在传出球后处于边线区的队员的动作 44
利用传球后的切入创造空间 44
用传切配合的方式进攻时,切入球员的动作 45
在不能前切的时候后切 47
在后切中的动作和篮下判断 48
到达边线区时,要采用背后掩护 49
利用传球后的切入来创造空间 50
2 向低位传球时 52
向低位传球后小前锋的动作 52
为在低位实施一打一对策的弧形切入 53
当球在低位时的肘区掩护 54
单打战术和配合协作则为有效进攻 54
利用掩护进行协防位换位 55
针对协防位防守球员的掩护 55
3 近篮区队员的动作 56
传球至高位的优点 56
当持球队员两侧被阻绝时 57
来自协防位的高位接应 58
球在小前锋手中时的高位接应 59
球在底角时创造空间的动作 59
近篮区队员的掩护动作 60
4 协防位的队员的动作 61
利用协防位空间的转体传球 61
用跳起传球进攻协防位空间 62
离开边线区时组织后掩护 63
在传球线路上有空间时的动作 64
冲出防守球员背后空间的动作 64
第4章
利用运球进攻时的动作
无球队员的动作使运球更具效果 66
1 针对运球的边线区球员的动作 68
突破时边线区球员的动作 68
基本的运球的配合动作 69
传球后的动作标准—3 次运球的方向 69
水平方向运球的配合动作 70
2 当纵向突破时 72
纵向V 字形运球的配合动作 72
南北向运球和“画圆战术” 73
移动到持球队员易于传球的位置 74
停止突破时在后方接球的方法 74
3 当底线突破时 76
针对底线突破的无球队员的动作 76
传球至低位后的传球路线 77
4 针对突破的近篮区球员的动作 78
针对中线突破的低位队员的配合 78
针对底线突破的低位队员的配合 79
是“从禁区向肘区移动”还是“迅速跳开”的判断标准 80
盯球的同时,“从禁区向肘区移动”或“迅速跳开” 80
5 针对横向运球的动作 81
针对横向慢速运球的运球掩护 81
当快速东西向运球时 82
从翼侧开始的肘区突破 83
专栏3 利用运球突破谋求得分的心理状态 84
第5章
在使用掩护战术的攻击中的动作
团队默契是掩护战术成功的秘诀 86
1 挡拆后切入 88
保护持球队员的挡拆战术 88
易得分的掩护队员的切入 92
由于掩护队员的绕切进行的边线区投篮 93
掩护队员针对自上游防守时的向篮筐方向的滑步 94
2 横向掩护 95
在横向掩护中掩护队员的动作 95
在横向掩护中被掩护队员的动作 96
在横向掩护中防守方换防时 97
在横向掩护中的转身动作和转换队形 98
在组成掩护前的快速成形 99
3 各种掩护动作 100
在禁区的球员使用的掩护战术 100
在比赛中使用频率高的内线掩护 103
在防守球员背后组织的背后掩护 106
在边线区可以创造空间的后掩护 108
为从高位进攻的漂移掩护 111
专栏4 初级球员不需要掩护动作? 114__
第6章
由攻守转换组成的攻击
不给对方调整防守准备的时间转为进攻 116
1 快攻 118
因为快攻而利用发球区 118
快攻的4 个步骤 119
接长传球的球员的定位 120
边线区的球员的动作 121
在2 对1 的快攻中,无球队员的动作 122
当防守球员变为3 人时,使用后插上战术 124
关键是不要拘泥于队形,应变地进行比赛 125
凭借传球向前场运球的边线进攻 126
2 第二波快攻 127
在快攻中不能投篮时创造机会的方法 127
3 由抢断组成的快攻 128
在抢断对方的球后立即进行的快攻 128
第7章
防守动作
在防守中必要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130
1 针对持球球员的防守 132
针对接球后的持球球员的防守 132
针对在运球中的持球球员的防守 133
持球球员的防守队员的姿势 134
2 针对无球球员的防守 135
针对无球球员的防守位置 135
阻碍传球的阻绝姿势 136
配合篮球移动的随球移动 137
针对突破的协防和回防 138
配合篮球位置的协防位位置 139
协防位防守球员的基本姿势是手枪站姿 140
在协防位组成的扁三角队形 140
因为突破而被越过时,进行轮转协防 141
成为持球球员的防守队员时的身体趋前往外移位,贴身对球施压的技术 143__
3 针对禁区球员的防守 144
在低位组成的扁三角队形 144
在低位的防守姿势和移动方法 145
4 针对掩护的防守 150
针对横向掩护的防守 150
针对有球侧内线掩护的防守 151
针对无球侧内线掩护的防守 152
针对背后掩护的防守 152
针对挡拆后切入的防守 153
5 防守篮板 154
在投篮后的卡位 154
为确保成功抢篮板,预测对方的移动路线 155
卡位时的姿势 155
有球侧的卡位 156
无球侧的卡位 156
由后转身组成的卡位 157
作者简介 158
结语 159
作者介绍
日高哲朗 1953年出生于鹿儿岛县。东京教育大学毕业后,取得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系博士学位。在1989年世界大会中担任日本代表队教练。2001年就任筑波大学男篮部主教练,次年带领队伍获得关东1部联盟的胜利而备受关注。目前作为教授任教于千叶大学,也担任男篮部的教练。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附赠资源和配套服务是其最大的亮点,这也是我没有直接弃读的主要原因。那个配套的在线视频库做得非常棒,提供了大量清晰的战术演示动画,这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不足。看到那些战术在动态中被分解和重组,比看书上的静态图谱有效率高出太多了。然而,我发现视频库的更新频率似乎很低,很多最新的战术理念和流行打法在视频中是缺失的,这让这本书在时效性上显得有些滞后。我特别希望能看到针对当前流行的“无球掩护战术体系”或者“侧翼对位拆解”的深度分析视频,但这些内容目前看来还是空白。此外,如果能有一个活跃的读者社区或者作者定期的在线答疑环节,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战术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单向的知识灌输终究无法替代思想的碰撞。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静态的、缺乏生命力的参考资料库,而不是一个能够陪伴读者成长的学习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着实令人担忧,它似乎停留在教科书的最基础层面,更多的是对已有的、几乎人尽皆知的战术概念进行机械性的罗列和描绘。对于一个已经关注篮球多年,并且经常观看高水平比赛的爱好者来说,书里展示的这些“跑位”策略,几乎都是从NBA或者欧洲联赛的基础战术手册里可以直接提取出来的,缺乏任何新颖的见解或者独特的战术体系的介绍。我期待看到的是对现有战术体系的“解构与重塑”,比如,作者如何看待现代篮球中“空间”概念的演变对传统跑位的影响,或者针对特定类型球员(例如高位策应中锋或空间型大前锋)进行跑位优化的独到见解。然而,全书给我的感觉是安全、保守,仿佛作者刻意避开了任何可能引起争议或需要深入辩论的理论前沿。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只是巩固了初中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对于提升我的球场认知水平,帮助微乎其微。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灾难性的,完全没有为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做任何考虑。信息密度过大,图文混排显得杂乱无章,我常常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分辨哪个注释对应哪条跑动线路。更别提索引部分了,简直是形同虚设,想要查找某个特定的战术组合,比徒手翻阅字典还费劲。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尝试理解那些密密麻麻的箭头和符号,感觉自己更像是在破译一份古代的密文,而不是在学习现代篮球战术。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显得非常跳跃,前一章还在讲基础的掩护跑位,下一章突然就跳到了复杂的区域联防破解,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铺垫,让人感觉像在爬一座没有台阶的陡坡。我个人认为,如果作者能用更清晰的模块化设计,将战术按照不同的场景(例如快攻、半场阵地、死球战术)进行细致划分,并辅以更直观的流程图或心智导图,阅读体验将会得到质的飞跃。现在这种感觉,就像是把一整套复杂的交响乐谱,未经整理地堆在了我的面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精美,封面那种磨砂的质感握在手里就很舒服,色彩搭配也很有品味,不是那种俗气的运动类书籍的廉价感。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份用心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图表和线条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阅读体验来说太重要了,毕竟是看图说话的工具书。那种油墨味散发出来,混合着新书特有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马上翻开来研究一番。不过,坦白讲,我原本是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场外球员心理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培养的内容的,毕竟篮球的灵魂不仅仅在于战术的执行层面,更在于人心和意志力的较量。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硬核的实操技巧,虽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名资深球迷,我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温度”。我期待它能在后续的修订或者续作中,能够融入一些关于顶级教练如何通过非战术手段激发潜能的案例分析,毕竟,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让战术在关键时刻真正‘活’起来,才是最迷人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怎么说呢,只能用“生硬”来形容。很多篮球术语的翻译似乎是直接按字面意思进行的直译,导致在中文语境下显得非常别扭和晦涩难懂。比如,一些表示跑位意图的描述词汇,在原文中可能非常精炼有力,但在译本中却显得拖沓冗长,甚至产生了歧义。我不得不经常在脑海中将这些句子重新组织,试图还原出作者最初想要表达的战术意图,这极大地干扰了阅读的流畅性,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更令人抓狂的是,有些关键的动作描述,比如“切出”(cut)和“掩护”(screen)的细微差别,在翻译中处理得不够到位,这在强调精确性的战术书籍中是致命的缺陷。如果能有一位真正精通篮球且对翻译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审校,这本书的价值至少能提升一个档次。现在的状态是,我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篮球知识和对原文的推测能力,才能勉强读懂,这对于目标读者群体来说,门槛设置得太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