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时空分异、影响机理与风险评估
定价:78.00元
作者:王国栋,康建成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7824108
字数:
页码: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中国东海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对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时空分异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了东海海平面变化对东海黑湖主轴变异的响应,并以上海地区为例,评估了中国东海极限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城市的淹没风险。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外研究现状
1.3.1 全球及中国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1.3.2 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1.3.3 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风险评估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介绍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中国东海
2.1.2 黑潮与东海黑潮
2.1.3 上海地区
2.2 所用数据介绍
2.2.1 卫星测高仪资料
2.2.2 海底地形数据
2.2.3 验潮站资料
2.2.4 AIPOcean再分析资料介绍
2.2.5 上海地区地面沉降数据
2.2.6 上海市地形数据库
2.3 方法介绍
2.3.1 小波变换方法
2.3.2 时间序列Winters指数平滑法
2.3.3 经典谱估计法
2.3.4 主成分分析方法
2.3.5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
2.3.6 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3章 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时空分异及趋势预测
3.1 海平面变化多尺度周期分析
3.1.1 周期项分析
3.1.2 趋势项分析
3.2 海平面变化空间分异
3.2.1 年际变化
3.2.2 季节变化
3.2.3 逐月变化
3.3 东海海平面EOF分析
3.4 海平面峰值变化规律
3.5 海平面未来峰值年预测
3.6 海平面变化未来趋势预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平面变化对东海黑潮主轴变异的响应
4.1 东海黑潮边界的确定及主轴提取
4.1.1 边界确定
4.1.2 主轴提取方法
4.2 东海黑潮主轴流径变化及垂向分布规律
4.2.1 主轴流径时空变化
4.2.2 主轴垂向分布规律
4.3 东海黑潮主轴流速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东海极限海平面变化及淹没风险评估——以上海地区2025年预测情景为例
5.1 大增水与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的关系
5.1.1 风暴潮灾害
5.1.2 风暴潮灾害形成的机理
5.1.3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5.1.4 大增水与风暴潮灾害等级的关系
5.2 上海地区地面沉降系统分析与模拟预测
5.2.1 地面沉降系统分析
5.2.2 建模与测试
5.2.3 模拟与结论
5.2.4 讨论
5.3 上海地区极限海平面变化淹没风险
5.3.1 极限海平面(Extreme Sea Level,ESL)的计算
5.3.2 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淹没风险等级划分——以2025年为例
5.3.3 相对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淹没风险的贡献
5.4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彩版插图
作者介绍
康建成,1957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生态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社会有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冰川冻土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水文气候环境、海平面变化,城市土壤环境、水环境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碳排放的环境效应评估等。
承担过国家攻关、专项、国家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项目等40余项。
王国栋,1977年生,讲师,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海洋环境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文摘
序言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时空分异、影响机理与风险评估》,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问号。我对海平面变化这一宏大的环境议题一直充满好奇,尤其是涉及到我们身边的海域——中国东海。从标题来看,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海平面在上升或下降,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种变化并非均匀同步,而是存在着“时空分异”。这让我很好奇,这种分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南方沿海和北方沿海存在差异,还是不同时间段的变化速率不同?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数据,将这种复杂的时空分布图景呈现出来。而“影响机理”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深度所在,它承诺要解释“为什么”海平面会发生变化。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驱动海平面变化的科学原理,比如,它是否会细致地剖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东海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水补给的具体影响?同时,它是否也会关注区域性的因素,例如,地质构造的活动、河流携带泥沙的变化、甚至人类活动(如围垦、抽水)对区域海平面产生的影响?最后一个部分,“风险评估”,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践意义。我希望它能超越理论层面,为我们描绘出海平面变化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海岸线的侵蚀、洪水灾害的频发、咸水入侵对淡水资源的威胁,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甚至是对沿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评分一本偶然翻到的书,封面上“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几个字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虽然我对这个领域算不上是专业人士,但对于海平面上升这个全球性议题,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经历了前几年几次强度不小的台风,以及沿海城市频繁出现的潮汐内涝后,对家园的担忧愈发强烈。我很好奇,中国东海这片我们熟悉的近海,究竟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是不是真的像一些新闻报道里那样,正在加速“沉降”?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会深入探讨海平面变化的“时空分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通过图表、数据,细致地描绘出东海沿岸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海平面升降趋势,比如某个渔港可能比另一个更显而易见,某个时段的变化比另一时段更剧烈。而“影响机理”更是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还是区域性的地质沉降、水文循环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层层剥开这些复杂因素的运作方式,让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走到对具体原因的清晰认知。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居住在沿海地区,对家园的未来发展充满关切的普通居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正是我一直想了解的!”海平面上升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紧迫感,尤其是在新闻里看到其他国家沿海城市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忍不住担心我们美丽的东海海岸线是否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这本书的标题清晰地指出了其研究对象——中国东海,这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贴近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我特别好奇“时空分异”这一部分,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到具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比如,它是否会告诉我,在过去几十年里,上海、宁波、厦门等不同城市的海岸线变化情况有何不同?是哪个地方的海平面变化得更快,哪个地方又相对稳定?更让我感到安心的是,“影响机理”的表述,这表明作者并非只罗列数据,而是会去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除了大家常说的全球变暖,还有没有其他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因素在影响着东海的海平面?比如,是不是因为地下水的过度抽取,或者是沿海过度开发导致了地面下沉?最后,“风险评估”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描述问题,还在为我们指明方向。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海平面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具体的风险?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饮用水源?会不会让台风的破坏力更强?这本书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应对这些风险的思路?
评分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化我对海洋变化理解的学术著作。当看到《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时空分异、影响机理与风险评估》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其严谨的学术框架所吸引。标题中的“时空分异”预示着本书将采用地理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东海海平面变化进行精细化的刻画。我期望书中能包含多尺度的时空分析,例如,不同年代海平面变化速率的趋势分析,以及沿海不同岸段、不同河口地带海平面变化的差异性研究。同时,“影响机理”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相信本书将深入探讨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多种驱动力,并可能涉及气候模型、水文模型以及地质模型等多学科的交叉应用。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大气环流变化、海洋环流异常、冰川融水输入、以及区域地壳均衡运动等复杂过程是如何耦合作用,进而影响东海海平面的。特别是,对于区域性的因素,如抽取地下水、河流径流变化、以及沉积物供应等对海平面变化叠加效应的讨论,将极大地丰富我的认知。而“风险评估”则表明本书将目光投向未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来预测海平面变化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我希望书中能涉及对海岸侵蚀、洪水风险、咸潮入侵、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以及对沿海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在风险的量化分析。
评分作为一名对海洋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兼具深度和可读性的著作,来系统地了解中国东海的海平面变化。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影响机理与风险评估”这几个字,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更是在探索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潜在后果。我想象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观测数据分析,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潮汐站数据,来量化东海不同区域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并可能呈现出详细的空间分布图,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哪里是变化最显著的区域。更让我期待的是“影响机理”的部分,这部分很可能深入剖析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例如,它是否会详细解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如何通过海水温度升高和冰盖融化间接影响东海?同时,它是否也会探讨区域性的地质活动,如构造沉降、地下水抽取等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叠加效应?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而“风险评估”更是点睛之笔,它预示着本书会进一步探讨这些变化对我们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比如海岸侵蚀、咸潮入侵、海洋生态系统改变,乃至对沿海经济活动的潜在威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