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绝妙残局实用版
定价:29.00元
作者:刘立民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308492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实战对局弈至紧要关头,由中局搏杀过渡到残局决胜阶段,后决定胜、负、和的结果即为残局决胜阶段。怎样才能力挽狂澜、转危为安、反败为胜,或者及时求和,这些就需要一个棋手要对象棋残局有精细的研究,到了对弈的后关头才能镇定从容,胸有成竹,轻松取胜。
本书教授实用残局的学习方法;实用单兵种残局例典;实战绝妙残局析解;绝妙残局战术精要等,使象棋运动更加普及,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对弈者的棋艺水平。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宣传做得非常到位,但我个人感觉,书中很多残局的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普通业余棋手在实战中能够准确推演的范围。很多变例需要精确到十几步以上的深度计算,如果是在紧张的比赛节奏下,别说找到了,光是把局面在脑子里模拟清楚都难。我更倾向于学习那些具有清晰“原则性”和“结构性”的残局处理法,比如“控双将”、“要点控制”等,这些可以指导我在混乱中快速抓住核心。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大师级”的残局赏析集,而不是一本能切实提高中等级别棋手对残局胜率的“教材”。如果能用更少的篇幅展示这些极致复杂的“天花板”级别变化,转而增加对一些高频、中等复杂度的实用残局的讲解,这本书的定位可能会更准确。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理解其中关于“铁门栓”类残局的理论部分,结果发现作者的逻辑跳跃性实在太大,中间缺失了太多必要的过渡和解释。他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某些高级术语和基础残局知识了如指掌,直接抛出了结论和变化路线,这对于那些试图通过这本书系统学习残局技巧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设置了极高的门槛。举个例子,某一个弃子后的杀棋路线,书中只给出了结果,却完全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其他看似合理的着法都会导致平局或者被反杀。这种“你必须自己想明白”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种偏向于逻辑推理和寻求深度理解的学习者来说,体验非常糟糕。感觉作者更像是在记录自己多年对弈的心得笔记,而不是一本严谨的教学教材。如果能增加更多的“慢动作”解析,详细拆解每一步背后的思考过程,这本书的价值会提升十倍不止。
评分这本棋谱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拿到手里感觉就像翻阅一本十几年前的印刷品。字体大小不一,有时清晰可辨,有时又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棋形图,简直是在考验我的视力极限。很多关键的着法标注也含糊不清,让人反复揣摩,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装帧质量也令人不敢恭维,书页摸上去粗糙不说,书脊没翻几次就开始松动,真担心它撑不过我完整学习完一遍。对于追求阅读体验的棋友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绝对是一种折磨。我本来期待能有一本能够伴随我长期研究的工具书,现在看来,我可能需要找个打印店重新打印一些关键的图表才能继续下去了。这种粗制滥造的出版物,实在是对我们这些热爱象棋,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学习的棋友的一种不尊重。希望未来能有更用心的出版社来制作此类专业书籍。
评分语言风格上,作者的叙述方式过于口语化和随意,仿佛在跟朋友聊天,缺乏应有的学术严谨性。这使得某些关键术语的定义不够精确,时而使用一些非标准的象棋术语来描述局面,让我不得不频繁地去查阅其他更权威的词典来核对他的意思。比如,他对“腾挪”和“迂回”的界定,在不同的章节里似乎有轻微的偏移,这在分析复杂残局时是致命的。专业的棋谱应当力求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局面,以避免歧义。这本书的这种“信口开河”的表达方式,大大削弱了其作为一本学习资料的可靠性。我需要的是冰冷的逻辑和清晰的路线图,而不是带有太多个人情感色彩的解说。
评分这本书在收集的残局案例选择上,显得有些过于偏向于某个特定流派的风格,这让我的学习过程出现了一定的偏科现象。我主要想提升的是立体防御和双象配合类的残局处理能力,但书中的绝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车马炮的复杂缠斗上。虽然那些车马炮的残局确实精彩绝伦,变化莫测,但对于我当前实战中经常遇到的那些相对“朴素”但更考验细致度的局面,这本书提供的指导就显得力不从小了。我需要的是一套全面覆盖各种常见残局类型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专注于展示“个人绝活”的演出剧本。而且,很多案例的实战背景描述非常模糊,我无法将书中的理论与我实际对弈时遇到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导致学了也用不出来,十分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