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丹台玉案(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
定价:26.00元
作者:(明)孙文胤 原著,王小岗,胡馨 校注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5200361
字数:250000
页码:3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丹台玉案》,综合性医书。六卷。明·孙文胤撰。刊于崇祯九年(1636)。卷一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后列调摄养生十六条,继之以灵兰秘典(内论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二至卷六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治验,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口齿等多种病证。每种病证按因、证、脉、治的次序论述。选方较广泛,对于一些主方的适应证、用法及加法,叙述比较具体。本次《丹台玉案》点校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年丁丑孙氏仁寿堂刻本为底本,改繁就简,加以句读,横排出版。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丹台玉案》,综合性医书。六卷。明·孙文胤撰。刊于崇祯九年(1636)。卷一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后列调摄养生十六条,继之以灵兰秘典(内论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二至卷六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治验,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口齿等多种病证。每种病证按因、证、脉、治的次序论述。选方较广泛,对于一些主方的适应证、用法及加法,叙述比较具体。本次《丹台玉案》点校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年丁丑孙氏仁寿堂刻本为底本,改繁就简,加以句读,横排出版。
目录
丹台玉案序
丹台玉案叙
丹台玉案序
丹台玉案序
丹台玉案自叙
丹台玉案凡例
丹台玉案卷之一
先天脉镜叙
调摄养生
灵兰秘典篇
丹台玉案卷之二
伤寒门
温病
瘟疫
脚气
食积
夹痰症
虚烦
蓄血症
江南溪毒
螺蛳疔
验舌形症三十六种
中风门
类中风证
疠风门
厥门
麻木门
中暑门
解急方法
中湿门
丹台玉案卷之三
疟疾门
痢疾门
黄疸门
火门
发热门
痰门
三消门
斑疹门
内外伤辨
眼疾门
喉痹门
齿痛门
口门
丹台玉案卷之四
诸血门
诸虚门
痨瘵门
诸气门
诸痛门
头痛门
头眩门
咳嗽门
呕吐门
霍乱门
噎膈门
脾胃门
心痛门
痞块门
腹痛门
虫门
丹台玉案卷之五
鼓胀门
胁痛门
腰痛门
泄泻门
秘结门
淋闭门
便浊门
疝气门
股痛门
妇人科
经闭
血鼓门
崩淋门
带下门
怀孕药忌
怀孕食忌
胎前门
子烦
子悬
子痫
子淋
子肿
子气
子喑
腹内儿哭
临产门
产后诸症
丹台玉案卷之六
小儿科
丹毒门
中恶门
吐泻门
惊风门
疳积门
疟疾门
痢疾门
伤风门
咳嗽门
痧麻
疮疡科
发背门
痈疽门
乳痈门
悬痈门
疔疮门
瘰疬门
痔疮门
耳疮门
我对古代的养生理论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关于“导引术”的秘籍,简直是圆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梦。它不是那种市面上泛滥的、零散的养生小技巧集合,而是系统地介绍了一整套从呼吸吐纳到肢体舒展的完整功法体系。文字描述非常细致,生怕读者理解错了一个动作的微妙之处,配图虽然是传统的线描,但关节的起止、身体的姿态都交代得十分清楚。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尝试做了几个基础的动作,那种身体内部气血流动的微妙感觉是初次体验,与单纯的体育锻炼有显著区别,更强调“意”的引导。坦白说,全套功法想要完全掌握,没有良师指导几乎不可能,但这套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理论框架和入门路径。它让我明白了,古代的养生之道,绝非简单的保健操,而是一门与心性修持紧密结合的大学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正本清源”,让我对传统导引有了更深刻、更敬畏的认识。
评分这本关于古代疫病防治记录的汇编,读起来让人心情沉重,却又充满了对生命力的敬畏。它收录了从汉代到明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瘟疫爆发的详实记录,包括症状描述、当时的社会反应、官方采取的措施,以及民间流传的“偏方”。最触动我的是其中关于灾后重建和对逝者家属安抚的文字,那种记录者带着同理心的笔触,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通过这些零散的记录,我构建了一个关于古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初步概念,看到了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如何用集体的智慧去抵抗看不见的威胁。很多当时的“巫术”或迷信的记载,放到今天来看,或许是恐惧下的应激反应,但它们同样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心理的重要资料。这本书的史料价值远超医学价值,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巨大灾难时的脆弱与坚韧。
评分翻开《本草纲目》的这套增补版,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比我以前看过的任何版本都要清晰、写实得多。李时珍老先生当年走南闯北,搜罗整理的那些物候、形态描述,加上现代科学绘图技术的加持,简直是物种识别的绝佳教材。我主要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矿物药和异域药材的部分,过去总觉得这些记载有些玄乎,但对照着现在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去反推,会发现古人的观察入微程度令人咋舌。当然,书中难免存在一些基于当时认知局限性的内容,但这恰恰是研究古代科学史的宝贵史料。我不是为了学开药方,更多的是想从这部巨著中体会古代人如何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自然观。阅读的过程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时而震撼于古人的博学,时而会心一笑于那些小小的认知偏差。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常看常新的巨著。
评分我最近在研读《伤寒论》,手头这本据说是某位名家整理的注释本,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每一条经典条文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是结合了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对疾病传变的深刻理解。比如对“太阳病中风”的辨证,书中列举了数个不同病程阶段的案例对比,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作者在注解中穿插了不少现代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案例,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非常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不过说实话,要真正吃透这本书,光靠一遍两遍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对照着自己接触到的病人情况去思考。对我这种还在摸索阶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但如何将“经方”的精髓转化为“活法”,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来印证和深化理解。整体而言,这是一部严谨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著作。
评分这本《千金方》的精装本真让我惊艳!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装帧的用心,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的字体清晰雅致,排版也相当讲究。作为一本流传千年的医学经典,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即便是今天看来,依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这次校注版本在注释上的细致入微,对于一些古奥难懂的词句,都做了详尽的解释,让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也能大致领略其精髓。特别是关于药材的鉴别和炮制方法,描述得非常具体,让人不禁想要去实践验证一番。虽然有些方剂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已经不常用了,但它们所体现的整体观和对人体的理解,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医学典籍,更像是一部承载了古代人民生活智慧和对健康追求的百科全书,放在书架上,都觉得气韵非凡。我打算花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品读,光是翻阅目录和导读部分,就已经收获颇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