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成药家庭用药指南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定价:22.00元
作者:刘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1170624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成药家庭用药指南》是一套指导老百姓选购中成药的科普书。书中收载了以北京同仁堂产品为代表的,名、特、优、新的中成药。
本书是《中成药家庭用药指南》的一个分册。全书详细叙述了治疗心脏管常见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昏迷、中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癫狂、癫痫、关节疼痛的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功能主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常见病中成药家庭选用指导,常见病症的家庭防治与调养方面的知识。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了一些独到的中成药使用方法。
目录
部分 中成药概述
一、中成药发展史
二、中医药基本知识
三、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与使用方法
四、本书撰写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概述
冠心病
一、什么叫冠心病
二、冠心病的中医分型
三、用药注意事项
四、冠心病常用中成药
五、冠心病家庭选药指导
高血压病
一、什么是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
三、用药注意事项
四、治疗高血压病常用中成药
五、高血压病家庭选药指导
昏迷
一、什么是昏迷
二、昏迷的中医分型
三、用药注意事项
四、昏迷常用中成药
五、昏迷病人家庭选药指导
中风病
一、什么是中风
二、中风病的中医分型
三、用药注意事项
四、中风病常用中成药
五、中风病家庭选药指导
癫狂和癫痫
一、什么是癫狂
二、什么是癫痫
三、癫狂、癫痫用药注意事项
四、癫狂、癫痫常用中成药
五、癫狂、癫痫家庭选药指导
关节炎
一、什么是关节炎
二、关节炎的中医分型
三、用药注意事项
四、关节炎常用中成药
五、关节炎家庭选药指导
附录 非处方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灾难性的,阅读体验非常糟糕。信息量本身就不小,如果再没有合理的结构划分,那就成了信息的迷宫。我发现有些关键信息点被藏在了冗长的大段文字里,需要我反复地、逐字逐句地去抠才能找到。比如,关于药物的“禁忌人群”和“不良反应”这部分,本来应该是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最好能用红色字体或者加粗框选出来,但在这个版本里,它们往往被淹没在对药物历史渊源的介绍中了。作为一本家庭用药指南,时间效率至关重要。在紧急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个药的创始人是谁,我们需要在三秒内知道“我能不能吃这个药”。希望再版时能大幅度优化视觉设计,引入更多的图表、流程图和对比表格,让知识的获取路径更加扁平化和直观化。目前的状态,更像是一本学术专著的初稿,而非面向大众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本正经的参考书。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吸引了,纸张质量似乎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手感很舒服,不至于一下子就磨损。不过,我最期待的还是它内部的实用性,毕竟市面上同类型的书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让人抓不住重点。我希望这本能更侧重于日常家庭情境下的操作指南,比如某个症状出现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哪些药物,剂量怎么控制,以及与常见食物或西药的相互作用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处理突发状况时,一本清晰的指南能够起到定心丸的作用,而不是看完之后更加迷茫。从目录上看,它似乎覆盖了很广的范围,但愿内容不会过于学术化,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药理知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需要的只是安全、有效的居家用药建议。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中成药家庭用药指南》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点点忐忑的。我之前对中成药的认识非常模糊,总觉得它们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肯定没啥副作用”,但这种盲目的信任反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所以,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在“辨证施治”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它有没有提供一些简明易懂的自查表格,帮助我这个外行人大致判断一下自己属于哪种证型?光罗列一堆药名和适应症对我来说用处不大,我更需要知道的是“为什么”要用这个药,以及用药后身体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如果能配上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了,比如张大爷因为受凉引起的咳嗽,用了A药后效果显著,而李阿姨用B药后反而加重了,通过对比,读者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这种深度解析,远比简单地堆砌药物说明书要来得有价值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用药的“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新旧结合”这一点比较感兴趣,但实际阅读下来感觉有点割裂。它试图将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这个思路非常棒,说明作者具有跨学科的视野。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这种结合似乎并不顺畅。比如,当书中描述一个中成药的某个成分时,一会儿用五行的理论来解释其“性味归经”,一会儿又跳到西医的化学结构和靶点作用。对于初级用户来说,这种快速的切换会让人感到困惑和疲惫,仿佛需要同时掌握两套不同的知识体系才能理解书中内容。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翻译”过程,即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传统理论的合理性,而不是生硬地把两者并列摆在那里。只有当理论能够互相印证,并且能够清晰地指导家庭用药实践时,这本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否则就成了“两头都讨好,结果谁也没说透”的尴尬局面。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如何储存和管理家庭常备药方面的内容显得过于简略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家庭的药箱都是一个“时间胶囊”,药品过期、受潮、变质是常有的事,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些问题。我期待能有更详尽的章节来讲解不同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的最佳储存环境,例如湿度和温度的具体数值范围,以及如何通过外观变化来判断药物是否失效。另外,关于“过期药品如何安全销毁”的指南也缺失了,我们往往直接丢弃,但这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一本家庭用药指南不能很好地覆盖“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那么它的实用性就会大打折扣。毕竟,安全的用药习惯,是从正确的储存开始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内容在这方面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