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找穴取穴全真图解(大字大图版)(养生大图典) |
| 作者 | 时素华 |
| 定价 | 19.80元 |
| 出版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965516 |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这是一本让你一读就懂的穴位大图册。真人图和骨骼图相搭配,图与穴位一一对应,每个穴位在什么位置、主治什么病症、如何快速取穴、怎么按摩,翻开书一看就能懂,一学就会用。 |
| 作者简介 | |
| 时素华,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医针灸的研究,导师为的针灸大师李志刚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养生堂特邀专家)。 |
| 目录 | |
| 章手太阴肺经 中府…………………2 云门…………………2 天府…………………2 侠白…………………2 尺泽…………………3 孔…………………3 列缺…………………3 经渠…………………3 太渊…………………4 鱼际…………………4 少商…………………4 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6 二间…………………6 三间…………………6 合谷…………………6 阳溪…………………7 偏历…………………7 温溜…………………7 下廉…………………7 上廉…………………8 手三里………………8 曲池…………………8 肘髎…………………8 手五里………………8 臂臑…………………8 肩髃…………………8 巨骨…………………8 天鼎…………………8 扶突…………………8 口禾髎………………8 迎香…………………8 第三章足阳明胃经 承泣…………………10 四白…………………10 巨髎…………………10 地仓…………………10 大迎…………………11 颊车…………………11 下关…………………11 头维…………………11 人迎…………………12 水突…………………12 气舍…………………12 缺盆…………………12 气户…………………12 库房…………………12 屋翳…………………12 膺窗…………………12 乳中…………………12 乳根…………………12 不容…………………12 承满…………………12 梁门…………………12 关门…………………13 太乙…………………13 滑肉门………………13 天枢…………………13 外陵…………………13 大巨…………………13 水道…………………13 归来…………………13 气冲…………………13 髀关…………………13 伏兔…………………13 阴市…………………13 梁丘…………………14 犊鼻…………………14 足三里………………14 上巨虚………………14 条口…………………14 下巨虚………………14 丰隆…………………14 解溪…………………14 冲阳…………………14 陷谷…………………14 内庭…………………14 厉兑…………………14 第四章足太阴脾经 隐白…………………16 大都…………………16 太白…………………16 公孙…………………16 商丘…………………17 三阴交………………17 漏谷…………………17 地机…………………17 阴陵泉………………18 血海…………………18 箕门…………………18 冲门…………………18 府舍…………………18 腹结…………………18 大横…………………18 腹哀…………………18 食窦…………………18 天溪…………………18 胸乡…………………18 周荣…………………18 大包…………………18 第五章手少阴心经 极泉…………………20 青灵…………………20 少海…………………20 灵道…………………21 通里…………………21 阴郄…………………21 神门…………………22 少府…………………22 少冲…………………22 第六章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24 前谷…………………24 后溪…………………24 腕骨…………………24 阳谷…………………25 养老…………………25 支正…………………25 小海…………………25 肩贞…………………26 臑俞…………………26 天宗…………………26 秉风…………………26 曲垣…………………26 肩外俞………………26 肩中俞………………26 天窗…………………26 天容…………………26 颧髎…………………26 听宫…………………26 第七章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28 攒竹…………………28 眉冲…………………28 曲差…………………28 五处…………………29 承光…………………29 通天…………………29 络却…………………29 玉枕…………………30 天柱…………………30 大杼…………………30 风门…………………30 肺俞…………………30 厥阴俞………………30 心俞…………………30 督俞…………………30 膈俞…………………30 肝俞…………………30 胆俞…………………30 脾俞…………………31 胃俞…………………31 三焦俞………………31 肾俞…………………31 气海俞………………31 大肠俞………………31 关元俞………………31 小肠俞………………31 膀胱俞………………31 中膂俞………………31 白环俞………………31 上髎…………………31 次髎…………………31 中髎…………………31 下髎…………………31 会阳…………………31 承扶…………………32 殷门…………………32 浮郄…………………32 委阳…………………32 委中…………………32 附分…………………32 魄户…………………32 膏肓…………………32 神堂…………………32 ………………32 膈关…………………32 魂门…………………32 阳纲…………………32 意舍…………………32 胃仓…………………32 肓门…………………32 志室…………………33 胞肓…………………33 秩边…………………33 合阳…………………33 承筋…………………33 承山…………………33 飞扬…………………33 跗阳…………………33 昆仑…………………33 仆参…………………33 申脉…………………33 金门…………………33 京骨…………………33 束骨…………………33 足通谷………………33 至阴…………………33 第七章足少阴肾经 涌泉…………………35 然谷…………………35 太溪…………………35 大钟…………………35 水泉…………………36 照海…………………36 复溜…………………36 交信…………………36 筑宾…………………37 阴谷…………………37 横骨…………………37 大赫…………………37 气穴…………………38 四满…………………38 中注…………………38 肓俞…………………38 商曲…………………38 石关…………………38 阴都…………………38 腹通谷………………38 幽门…………………38 步廊…………………38 神封…………………38 灵墟…………………38 神藏…………………38 彧中…………………38 俞府…………………38 第九章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40 天泉…………………40 曲泽…………………40 郄门…………………41 间使…………………41 内关…………………41 大陵…………………42 劳宫…………………42 中冲…………………42 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44 液门…………………44 中渚…………………44 阳池…………………44 外关…………………45 支沟…………………45 会宗…………………45 三阳络………………45 四渎…………………46 天井…………………46 清冷渊………………46 消泺…………………46 臑会…………………46 肩髎…………………46 天髎…………………46 天牖…………………46 翳风…………………46 瘈脉…………………46 颅息…………………46 角孙…………………46 耳门…………………46 耳和髎………………46 丝竹空………………46 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48 听会…………………48 上关…………………48 颔厌…………………48 悬颅…………………49 悬厘…………………49 曲鬓…………………49 率谷…………………49 天冲…………………50 浮白…………………50 头窍阴………………50 完骨…………………50 本神…………………51 阳白…………………51 头临泣………………51 目窗…………………51 正营…………………51 承灵…………………51 脑空…………………51 风池…………………51 肩井…………………51 渊腋…………………51 辄筋…………………51 日月…………………51 京门…………………51 带脉…………………51 五枢…………………51 维道…………………51 居髎…………………52 环跳…………………52 风市…………………52 中渎…………………52 膝阳关………………52 阳陵泉………………52 阳交…………………52 外丘…………………52 光明…………………52 阳辅…………………52 悬钟…………………52 丘墟…………………52 足临泣………………52 地五会………………52 侠溪…………………52 足窍阴………………52 第十二章足厥阴肝经 大敦…………………54 行间…………………54 太冲…………………54 中封…………………54 蠡沟…………………55 中都…………………55 膝关…………………55 曲泉…………………55 阴包…………………55 足五里………………55 阴廉…………………55 急脉…………………55 章门…………………55 期门…………………55 第十三章督脉 长强…………………57 腰俞…………………57 腰阳关………………57 命门…………………57 悬枢…………………58 脊中…………………58 中枢…………………58 筋缩…………………59 至阳…………………59 灵台…………………59 神道…………………59 身柱…………………59 陶道…………………59 大椎…………………59 哑门…………………59 风府…………………59 脑户…………………59 强间…………………59 后顶…………………60 百会…………………60 前顶…………………60 囟会…………………60 上星…………………60 神庭…………………60 素髎…………………60 水沟…………………60 兑端…………………60 龈交…………………60 印堂…………………60 第十四章任脉 …………………62 曲骨…………………62 中极…………………62 关元…………………62 石门…………………62 气海…………………62 阴交…………………62 神阙…………………62 水分…………………62 下脘…………………62 建里…………………62 中脘…………………62 上脘…………………63 巨阙…………………63 鸠尾…………………63 中庭…………………63 膻中…………………63 玉堂…………………63 紫宫…………………63 华盖…………………63 璇玑…………………63 天突…………………63 廉泉…………………63 承浆…………………63 第十五章经外奇穴 |
| 编辑推荐 | |
| 大字大图版,图文更清晰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哇,这排版真是用心了!”那种大字、大图的组合,简直是为我这种视力不太好,又喜欢自己动手摸索养生知识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买过不少关于穴位的书,但很多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眼睛疼,实践起来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字体足够清晰,图示也特别直观,简直就是我的“福音”。特别是那些关键穴位的标注,配色和线条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一眼就能找到重点。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指引,给自己按了几个常用的穴位,比如合谷、内关,感觉非常舒服,那种精准的定位感,不是随便翻翻其他书能比拟的。我特别欣赏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每一个穴位的作用和操作手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友好度简直是满分。我已经把它放在床头柜上了,没事就翻两页,感觉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不仅仅在于它教授了“如何找穴”,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自我健康管理的兴趣。在此之前,我总是习惯于有问题了才去求医问药,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小毛病通过日常的自我调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开始尝试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工作间隙按压一下神门穴来缓解焦虑,或者睡前轻揉足三里来调理脾胃。这种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插图风格非常传统且典雅,没有那种廉价的卡通感,给人一种信赖感和专业感,让人愿意长期把它作为案头参考书。
评分说实话,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怀疑的,毕竟市面上打着“全真图解”旗号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徒有其表,图是图了,但穴位在哪儿,怎么按,按多大力度,讲得含糊不清。然而,这本《找穴取穴全真图解》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穴位长在哪里,更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不同病症下的应用。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手法和力度的描述非常细致,比如“轻柔缓和地按压”和“适度用力点按”,这些细微的差别在实际操作中至关重要,但很多书都忽略了。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穴位旁边附带的小贴士,比如某些穴位不适合孕妇,或者在特定时间段不宜多按,这些都体现了编者严谨和负责的态度。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中医老师在身边指导。
评分我之前总觉得,学习穴位按摩就是死记硬背穴位名称和位置,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似乎是按照人体经络的循行路线来编排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你就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穴位,而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概念。这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穴位之间相互关联性的理解。举个例子,当我学习到胃经的几个关键穴位时,我发现它们不仅能解决消化问题,还和情绪调节有关联,这种跨领域的知识串联,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图版的优势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身体正面图、背面图,还是局部放大图,细节都清晰可见,我甚至不用戴着老花镜,就能准确地在自己身上定位。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工具书要求比较高的人,尤其是涉及到人体的书,我更希望它既实用又权威。这本《找穴取穴全真图解》的权威性,从它对穴位描述的精准度和图解的细致程度就可以看出来。它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知行合一”。我特别欣赏它没有过度美化或夸大某些穴位的功效,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科学(基于中医理论)的方式来呈现。比如,书中对于某些穴位需要“得气”的描述,就非常到位,告诉我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找到了正确的刺激点,而不是盲目地按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精准操作的人来说,太重要了。这本书已经彻底取代了我之前收藏的几本老旧的穴位图谱,成为了我家庭健康工具箱里的核心藏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