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明天做什么吃呢 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 100个基本 生活手帖 食帖 中信出版社

包邮 明天做什么吃呢 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 100个基本 生活手帖 食帖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料理
  • 美食
  • 食谱
  • 生活
  • 日式
  • 松浦弥太郎
  • 家常菜
  • 烹饪
  • 实用
  • 中信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8039
商品编码:29548118911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畅销日本传奇杂志《生活手帖》前主编松浦弥太郎,首本料理书公开!继《100个基本》后,松浦弥太郎重新思考饮食的基本,总结出66道超简单、超好吃的私人食谱,以及烹饪诀窍。「食帖」引进出品,柏邦妮、吉井忍、飞机的坏品位推荐!


书名: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
定价:65.00元
作者:松浦弥太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6
ISBN:9787508688039


"怎样才能把简单的食物,做得更好吃?
日本生活美学“教父”松浦弥太郎告诉你答案!

《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是畅销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首部食谱+饮食笔记。内容包含松浦亲手制作并总结的66道食谱、数十条简单烹饪技巧,以及多篇有关饮食与人生的随笔。

?日本生活美学“教父”松浦弥太郎公开料理秘籍!66道简单、家常、制作快速的美味食谱,任何人都能轻易上手!
?日版原作上市半年内,已数次加印!简体中文版由美食类人气内容品牌「食帖WithEating」出品,知名作家及编剧柏邦妮、《四季便当》作者吉井忍、《香蕉哲学》作者飞机的坏品位诚挚推荐!
?数十条松浦总结的烹饪技巧,如何把简单的食物变得更好吃?关键是掌握要诀。
?多篇有关饮食与人生的随笔,继《100个基本》后,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活的基本”。
"


《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是日本生活美学“教父”松浦弥太郎的首部饮食笔记。内容包含松浦弥太郎亲手制作并总结的66道食谱、数十条简单烹饪技巧,以及多篇有关饮食与人生的随笔。


"料理,源于无尽的小想法          2

Chapter 1 主食
温柔、轻巧、绵软的  饭团    12
小小的发明  番茄酱炒维也纳香肠    13
美味到吃一块就心满意足   火腿三明治     16
今天的点心  拿波里意大利面    17
能当早饭也能当点心  格兰诺拉麦片   20
住在巴黎的美国人  在巴黎吃到的法式热狗    21
普通的就是美味的  咖喱饭    24
炒面再来一碗  酱汁炒面    25
让人雀跃的盖饭  牛肉盖饭    28
基础调味  乌冬面的汤汁    29
双重更美味  肉酱意大利面   32
简单却惊人的美味  奢侈的奶酪吐司     33
浇上番茄酱汁的番茄饭  番茄饭    36
越发惹人喜爱  麻婆粉丝     37
请一定严格按照菜谱来做  炒饭    40
煮饺子、煎饺子   美味饺子     41
尝一口扎实的浓郁  卡邦尼白汁意大利面    44
变身为一餐饭   法式咸味烘蛋    45

Chapter 2 和风小菜
就想放在米饭上  酱油溏心蛋    52
奇迹般的美味  炸鸡块      53
我家的私房菜  鸡肉丸子     56
既能做拌饭又能捏饭团    味道清爽的煮羊栖菜  57
使人恢复元气的经典汤品   猪肉蔬菜味噌汤     60
越嚼越香   油炸牛蒡条    61
柔软又弹牙  炖煮猪肉    64
热热暖人胃  蛤蜊生姜健康汤   65
美味就是让人感到温柔的滋味  炒豆腐    68
回味无穷的美味  慢炖鲣鱼块     69
撒满青海苔又嚼劲十足  竹轮磯边炸     72
基础调味  鲜美关东煮汤底     73
生姜和美乃滋酱   猪肉生姜烧   76
雀跃的美味   马铃薯炖肉   77
嘶哩嘶哩咔哧咔哧   芝麻酱拌四季豆    80
虽是麻辣,但也鲜美   麻婆豆腐     81

Chapter 3 西洋菜式

甜滋滋的清爽味   美味凉拌胡萝卜    88
软软嫩嫩、奶香浓郁   炒鸡蛋   89
口感扎实的黄油酱油味炒玉米   黄油炒玉米粒   92
众里寻它千百度   马铃薯沙拉    93
好吃又健康   蒜香炒西蓝花    96
暖暖的温柔   蔬菜浓汤   97
令孩子破涕为笑   玉米浓汤      100
将母亲的味道延续下去   通心粉沙拉    101
决胜的好味道    可乐饼    104
热腾腾的法兰西风味    马铃薯奶汁烤菜   105
味醇口感佳   炖煮卷心菜肉卷   108
简单西洋风天妇罗   油炸鱼贝     109
蛤蜊和三文鱼   温哥华的巧达浓汤     112
用大量洋葱做出柔软口感     私藏的炸肉饼     113
炎炎夏日的健康沙拉    苹果西芹综合沙拉      116
酥酥脆、蓬蓬松   嫩煎鸡肉     117

Chapter 4 甜点
清凉甘甜的小点心   糖渍香橙     124
自己也会做   甜甜圈     125
一直以来,谢谢你   苹果克拉芙缇      128
兼具美貌与美味   生奶油乳酪蛋糕     129
作为表扬的奖励品   油炸面包     132
甜滋滋软绵绵   蜜汁炸红薯     133
每天都想吃    美味马铃薯饼      136
停不下手,住不了口   奶酪坚果     137
稠厚甜蜜的常备食物   焦糖牛奶酱     140
想给孩子尝尝的小零食   苹果干     141
就像魔法一样   坚果糖块    144
生活宛如焦糖   布丁     145
温暖清晨的果汁   热橙汁     148
送给我喜欢的你   综合果干巧克力板      149
营养满分的食物纤维的宝库   简单椰枣巧克力    152
闪亮而甜美的宝石   橘皮果酱     153

Chapter 5 随笔
对拿波里意大利面的喜爱从未改变     46
跟母亲学来的酱汤做法     82
海鲜沙拉的滋味    118     
果酱是一种微小而幸福的奢侈     154
与其只看当下,不如等待渐入佳境    157
"


"松浦弥太郎
日本畅销书作家,传奇杂志《生活手帖》前主编,生活美学者。日本网友与媒体对其评价:“全日本没有比他更会生活的男人”。

18岁辍学,一个人去欧美闯荡游历。后回到日本,开了多年的独立书店,41岁成为日本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2015年创立网站“生活的基本”,分享与衣、食、住有关的灵感与思考。已出版《100个基本》《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等多部畅销作品。
"


"“我曾听人说过何为美味料理:刚入口时应是让人分辨不清的淡淡滋味,而后用鼻子、舌头和喉咙去感受,动用自身的力量去探寻,这样琢磨出来的味道,才是“美味”。还听说过真正美味的东西,就算吃完以后,美妙的余味也会始终留存。

如果把美味分成“只看当下”和“渐入佳境”两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仅仅是料理,在工作、生活乃至人际关系中,余味的好处都值得重视。不要贪图“只看当下”,而是把“渐入佳境”铭记于心。我想成为一个珍视余味的人。”


“从前,我并没有特别钟情于吃水果这件事,不过自从开始用草莓、蓝莓、杏子、苹果和蜜柑等应季水果熬煮果酱之后,每次去超市,我一定会想着:“现在有什么水果呢?”“有没有适合做成果酱的水果呢?”现在,我甚至可以说“我喜欢水果”,这个转变完全是托了果酱的福。
果酱不仅可以用来招待客人,装入瓶子里作为赠礼也很讨人喜欢。而且果酱比较适合保存,就算做了很多也不会觉得困扰。
每天早晨,我都要在餐桌上摆开三、四种果酱,或是随意放入格兰诺拉麦片中,或是涂在面包上,又或是直接食用。清晨,望着摆放在餐桌上的几种自制果酱,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啊!多么微小的幸福呀。”同时又知道,这亲手熬煮的果酱是多么奢侈。”


“柔软又弹牙的台式炖煮猪肉

在台湾旅行时印象深刻的,要数炖煮猪肉那无以伦比的美味了。原本以为是道费时费力的料理,向当地朋友请教之后才发现,烹饪方法其实相当简单。按照学到的技巧,我马上就成功做出一道既喷香入味又柔软弹牙的炖煮猪肉。诀窍就是:不要煮过头。
烹饪过程中我使用了足量的绍兴酒和生姜,因此猪肉完全没有肉腥味。放置一晚后,风味会更醇厚浓郁,用来做便当配菜也很适合。

食材
4人份

猪五花肉 800克
生姜 1块
蜂蜜 2大勺
酱油 80毫升
绍兴酒 100毫升
水 200毫升
八角 1个
大葱 适量

做法
1.将猪五花肉切成约5厘米厚的肉块。用锯切法将菜刀从前拉到后,这样切肉会更容易。
2.将去皮后的生姜切成薄片。
3.将猪肉块放入较深的平底锅中码好,开中火煎至肉块表面出现轻微焦色。
4.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倒入酱油煮沸。
5.把生姜、绍兴酒、水和八角倒入锅中,盖上锅盖,转小火焖煮20分钟后关火。
6.将肉在锅内放置约1小时,待味道充分浸透,继续开小火焖煮20分钟。
7.将肉块盛盘,点缀以葱白细丝,即可享用。

*注意撇去冷却后汤汁表面浮起的白色油脂。
切好的葱白细丝可放入水中浸泡5分钟,口感会更好。”
"

《一日三餐,生活的美学》 品味生活,从厨房开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常常匆忙地吞咽食物,而忽略了其中的滋味?我们是否常常在下班回家后,面对冰箱里剩余的食材,感到一阵无从下手的疲惫?“吃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成为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小石头。然而,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果腹,它更是连接我们与生活、与情感、与创造力的桥梁。 《一日三餐,生活的美学》是一本献给所有渴望在平凡日常中发现不凡滋味的读者。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集,也不是一本枯燥的烹饪教程,而是一次关于“吃”的深入探索,一场关于“生活”的美学体验。本书以一种温暖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邀请您重新审视厨房,重新认识食物,重新发现烹饪带来的乐趣与治愈。 拥抱“基本”,重拾烹饪的初心 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对“基本”的推崇。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里,我们常常追求新奇的食谱和复杂的技巧,却忽略了那些简单、纯粹、却能带来无穷满足的“基本款”。什么是构成我们一日三餐的最基础的食材?如何处理它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其原有的风味?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简单却高效的厨房空间? 本书将带领您回溯烹饪的本源,从认识食材开始,学习最基础的处理方法。比如,如何辨别新鲜的蔬菜,如何储存鱼肉以保持其鲜度,如何调制一份万能的酱汁,如何煮出一碗完美的米饭。这些“基本”的功课,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烹饪的基石。掌握了这些,您就能自信地应对各种食材,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味。 想象一下,当您掌握了最适合自己口味的煮蛋秘诀,无论是溏心还是全熟,都能恰到好处;当您学会了如何用几种简单的调料,就能做出让人回味无穷的家常小炒;当您能轻松地为家人准备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这些“基本”的力量,将让您在厨房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与成就感。 “明天做什么吃”,从容应对的智慧 “明天做什么吃?”这个问题,在很多家庭中都是每日的“固定节目”。而这本书,正是为了帮助您摆脱这种“每日选择困难症”。我们提倡的是一种“预见性”的准备和“灵活性”的应对。 本书将分享一系列关于如何规划一周菜单的实用建议。这并非强制性的束缚,而是一种引导。您可以根据当季的食材、家人的喜好、以及自己的烹饪时间,来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例如,周一可以准备一道需要提前腌制的肉类,周二则可以利用周末准备好的高汤来烹饪一道汤品。这种提前的规划,不仅能节省您每天思考的时间,还能有效地避免食材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教您如何将“基本”的烹饪技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使您没有严格按照计划来,也能凭借着对食材和烹饪方法的理解,即兴发挥,创造出美味。例如,当您发现冰箱里有剩余的蔬菜,您可以将它们与前一天煮好的米饭一起炒制,变成一份美味的炒饭;当您有多余的面条,可以尝试制作一份清爽的凉面。这种从容应对的智慧,让烹饪不再是负担,而是充满乐趣的创造过程。 不止是料理,更是生活手帖 《一日三餐,生活的美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手帖。书中渗透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热爱。作者相信,每一次的烹饪,都是与食材的一次对话,与生活的亲密接触。 本书将引导您关注烹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选择一套顺手的厨具,它能让您的烹饪体验事半功倍;布置一个温馨的厨房空间,它能让您在烹饪时心情愉悦;学习如何利用香草和香料,为您的菜肴增添层次与风味;甚至,如何通过摆盘,让您的餐桌变得更加雅致。 在本书中,您会读到许多关于“用心”的故事。关于食材背后的故事,关于季节的变化如何影响食物的味道,关于家庭成员因为一顿饭而产生的温情瞬间。这些故事,如同点缀在平淡日子里的星光,温暖而闪耀。 “食帖”,连接你我的美食社区 “食帖”的概念,寓意着食物能够像一张邀请函,将人们连接在一起。本书倡导的,不仅仅是个人烹饪的乐趣,更是通过食物来建立的连接与分享。 您可以邀请家人和朋友,一同参与到厨房的准备和烹饪中来。分享一道拿手菜的制作心得,品尝彼此的作品,交流烹饪的经验。本书提供的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也非常适合与他人一同制作,增添乐趣。 同时,本书也鼓励您将烹饪的成果分享到社交平台,与更多热爱美食的人们交流。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次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一次对美食的致敬。通过“食帖”的概念,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温暖而积极的美食社区,让更多人感受到烹饪带来的快乐与力量。 让厨房成为一方治愈之地 在喧嚣的世界里,厨房可以成为我们内心的避风港。当您卷起袖子,开始洗菜、切菜、翻炒,专注于眼前的食材,所有的烦恼和焦虑似乎都会渐渐消散。烹饪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本书将分享一些能够带来治愈感的料理。它们或许简单朴实,但却蕴含着温暖的力量。一碗热腾腾的粥,能够抚慰疲惫的身体;一道充满爱的家常菜,能够温暖冰冷的心。通过这些料理,我们希望帮助您在厨房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中信出版社,品质之选 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倾力打造,秉承其一贯的高品质出版理念。我们精选优质内容,用心打磨文字,力求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精美的插图、考究的排版,都将为您的阅读体验增添一份愉悦。 《一日三餐,生活的美学》,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鼓励您放慢脚步,用心感受食物的美好,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它将帮助您发掘厨房的无限可能,将日常的“吃”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享受。 这本书适合谁? 渴望提升生活品质的都市人: 厌倦了外卖和快餐,希望在家中找到烹饪的乐趣。 新手厨娘/暖男: 想要学习基础烹饪技巧,做出让家人朋友称赞的美味。 追求健康饮食的你: 了解食材的价值,学会制作营养均衡的餐点。 热爱生活、注重细节的观察者: 愿意在日常的点滴中发现美好。 所有希望通过“吃”来连接情感、治愈心灵的人。 加入我们,一起用美食点亮生活,用烹饪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包邮 明天做什么吃呢 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 100个基本 生活手帖 食帖 中信出版社》的书名简直像是一份夏日午后闲逛超市时的购物清单,充满了日常的烟火气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光是“松浦弥太郎”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他那种不动声色的、近乎禅意的生活哲学。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样,不只是教你如何烹饪,而是启发你如何“对待”食物和生活。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那些复杂的、需要特殊食材才能完成的“网红菜谱”,而是真正能融入日常、让人感到安心的“基本款”。比如,如何把一碗白米饭煮出令人愉悦的香气,如何用最简单的调料搭配出清爽的口感,如何处理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食材,让它们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种连续性,“明天做什么吃”,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生活秩序的维护和对每日期待的建立。我更看重的是,在这一百个“基本”中,作者是如何提炼出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厨房的普适性智慧。它应该是一本可以常年摆在厨房台面上,翻开任何一页都能获得即时慰藉的实用美学指南,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精装典籍。那种淡淡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读起来应该比吃一顿精心准备的家常菜还要熨帖。

评分

坦白说,我对美食书籍的要求一向很高,它们必须具备一种“时间抵抗力”。很多新潮的食谱书,流行一季就过时了,因为它们依赖于短暂的潮流食材或复杂的技巧。而松浦弥太郎的名字,在我心中已经和“经典”挂钩了。《食帖》这个概念的引入,更让我确信这不会是一本只谈风月的书,而是有扎实的“食”的根基。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如何在一个日本人对精致饮食有如此高要求的文化背景下,提炼出这“100个基本”。这“基本”必然是跨越地域和文化的,是人类共通的对美味和舒适的追求。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味道的平衡”的深刻见解,不是那种化学公式般的配比,而是依靠经验和直觉建立起来的和谐感。例如,他会如何描述“酸”在食物中的角色,或者“咸味”如何提升整体风味而又不喧宾夺主。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每次在厨房忙碌时,多一份从容不迫,少一些焦躁不安,让简单的煎蛋都能带上某种哲思的意味,那它就是一本极其成功的作品。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那种朴素的装帧设计所吸引,完全没有如今市面上许多美食书那种浮夸的色彩和不切实际的摆盘。它更像是一本老旧的日记本,散发着时间的味道。内页的排版和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慢”的坚持。我总觉得,松浦弥太郎的书,重点从来不在“吃什么”,而在于“如何看待”。我猜想,这“100个基本”里,很多内容可能根本不涉及具体的烹饪步骤,而是关于如何选择食材时的心态,如何对待烹饪工具的敬意,甚至是如何在厨房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我期待读到一些关于“浪费”的讨论,比如如何物尽其用,如何对待那些剩余的边角料。这种对日常琐碎的认真态度,恰恰是现代都市人最缺乏的。这本书如果能让我重新审视我对待餐桌的态度,从机械的“填饱肚子”进化到有意识的“款待自己”,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一本菜谱的范畴。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方法论,教我如何将“做饭”这件事,从一种不得不完成的家务,变成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自我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组合让人感觉像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提案”,从“包邮”带来的便利,到“明天吃什么”的日常困扰,再到“松浦弥太郎”提供的解决方案,最后落脚于“食帖”和“基本”的沉淀。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100个基本”这个数量的设定的。这个数字既不至于让人望而生畏,又足够涵盖日常烹饪的核心要点。我猜测,这本书会着重强调“准备”的重要性,远胜于“烹饪”本身。例如,对刀工的理解,对火候的掌控,这些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而非一蹴而就的技巧。我希望作者能用非常直白、不加修饰的语言去描述这些过程,如同他与老友交谈一般。如果这本书能让我下次在面对空空的冰箱时,不再感到焦虑,而是能从中迅速找到灵感,并以一种更富创意和珍惜的态度去对待现有的食材,那么它就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它提供的不是食谱,而是一种面对日常的从容和智慧。

评分

读这本书的体验,我设想会是一种非常私密的、睡前阅读的享受。它不适合在喧闹的咖啡馆里快速翻阅,而应该是在一个安静的下午,伴随着微弱的阳光,慢慢咀嚼文字。这本书的魅力,我想在于它提供的“可操作性”与“精神深度”之间的完美平衡。我希望那些“基本”不仅仅是步骤,而是蕴含着生活的哲学。比如,关于“保存”的章节,我相信不会仅仅是教你怎么冷藏,而是会谈论如何珍惜食物的生命周期,如何与自然保持一种尊重和连接。这种对“慢生活”的倡导,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效率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书中那些不经意的“生活手帖”部分,它们可能涉及如何擦拭砧板、如何收纳碗碟,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恰恰是构成一个美好家庭氛围的基石。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来自一位生活大师的温柔提醒: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我们最不经意间忽略的日常细节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