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身体锻炼与保健指导
定价:34.00元
作者:黎茜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92285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生身体锻炼与保健指导》内容深入简出、图文并茂,详细讲解和示范了各种练习方法。练习手段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易学性的特点,练习场地和设备条件简单、方便,适合于大学生们在课余、课间等所有业余时间进行。《大学生身体锻炼与保健指导》还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锻炼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体质测试”成绩。
目录
章 身体练习是健康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1.1 身体练习是解决体力与健康危机的重要手段
1.2 身体练习有助于文化学习
1.3 未来向您的身体提出挑战
第二章 课余时间的身体练习方法
2.1 身体练习原则
2.2 宿舍内的身体练习方法
2.3 学习场所的身体练习方法
2.4 室外身体练习方法
2.5 向身体提出挑战
第三章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力测试项目的锻炼方法
3.150米跑的锻炼方法
3.2 立定跳远的锻炼方法
3.3 引体向上的技术与练习(男生测试项目)
3.4 仰卧起坐的技术与练习(女生测试项目)
3.5800米和1000米跑的技术与练习
第四章 身体练习效果检测与评价
4.1 评定身体身形、机能的一些常用指数
4.2 身体机能的自我测验
第五章 大学生应掌握的卫生保健知识
5.1 运动卫生知识
5.2 体育运动的一般卫生知识
5.3 女生体育卫生
5.4 游泳卫生
5.5 防治运动性外伤
5.6 “学习卫生”知识
5.7 校园文化生活与健康
5.8 校园环境与健康
5.9 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六章 大学生自我保健方法
6.1 自我保健的意义
6.2 集体自我保健
6.3 个体自我保健
6.4 自我保健小百科
6.5 笑——精神的阳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附录二 样表
附录三 一些检查项目的正常参考值
作者介绍
黎茜,女,1985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获体育教育专业学位。毕业后在陕西省行政学院(原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体育教研室从事公共体育教学,至今三十多年。1999年12月晋升副教授,现任体育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2014—2015年带领教研室完成校级课题《陕西省公务员体质研究》1项,2015年主持陕西省科技厅科普项目1项,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之后,我立刻尝试去找一些关于“如何高效利用宿舍空间进行锻炼”的章节,毕竟大学宿舍的环境大家都懂,空间极其有限。令人沮丧的是,这本书在介绍器械训练时,似乎完全默认读者可以在校内拥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对于那些受限于场地和器材的同学来说,书中的很多建议简直是天方夜谭。它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杠铃进行深蹲,如何操作固定器械进行腿部推举,但对于如何用一个瑜伽垫和一瓶水完成全身性训练的指导,却少得可怜,或者说得过于笼统,完全没有实操指导的深度。这让我感觉作者似乎生活在一个理想化的大学校园里,完全脱离了我们这些在拥挤寝室里挣扎求生的普通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脱节感,让这本书的“指导”价值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本理论基础教材,而不是一本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灾难。我怀疑是不是直接把几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运动学讲义扫描后直接拿来印刷了。字体大小不统一,段落间距时而拥挤时而空旷,而且图示质量非常感人——那些用来展示动作要领的插图,线条生硬,人物比例扭曲,很多复杂的动作细节根本看不清楚,甚至有些姿势看起来怪怪的,让人担心模仿错误动作会不会导致受伤。我必须承认,有些文字描述是专业的,但当核心的视觉辅助工具如此粗糙时,读者的大部分学习过程就变成了在文字和模糊图片之间进行痛苦的“考古”。如果出版社能在图文质量上投入哪怕是现在三分之一的精力,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都会飙升一个档次,现在这样,阅读体验真的非常糟糕,让人提不起深入研究的欲望。
评分这本《大学生身体锻炼与保健指导》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平庸,那种蓝白相间的配色,加上宋体加粗的标题,仿佛是从上个世纪的印刷厂直接搬过来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这厚度就让人望而生畏,心想难道要我把所有运动解剖学都啃一遍吗?翻开扉页,那密密麻麻的前言和目录结构,更像是一份严谨的学术报告,而不是一本面向普通大学生的实用指南。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些充满活力的图片,或者至少是图文并茂的介绍,结果大部分内容都是文字堆砌,理论性强到让人昏昏欲睡。说实话,作为一名对健身有点兴趣但又怕麻烦的学生,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不是深入探讨细胞代谢过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严肃了,严肃到让人提不起翻下去的兴趣,感觉像是在被迫学习一门高难度的选修课,而不是一本能真正指导我日常生活的工具书。如果能多一些生动案例,或者更贴近大学生活的场景描述,或许还能挽救一下。
评分关于“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这一章,我本来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大学生活压力山大,这部分内容应该至关重要。然而,这一章的内容更像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它提到了“正念练习”和“保证充足睡眠”,但对如何具体应对期末考试带来的焦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或者在感到极度疲惫和倦怠时如何科学地进行自我恢复,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步骤或有效的策略。它用了很多学术名词来包装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比如“要保持积极心态”。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感觉作者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境缺乏深入的了解或同情心。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具操作性的时间管理技巧,或者是在高压下如何快速进行情绪“降温”的实用小窍门,而不是这些大而空的口号,这部分内容的薄弱,严重拉低了整本书的综合价值。
评分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它在“营养”板块的处理方式。我本以为作为一本保健指导,它会给出一些关于如何平衡食堂三餐、如何识别高油高盐食物的“避雷指南”。结果呢?大段大段地分析宏量营养素的比例,卡路里计算公式复杂得我宁愿直接跳过。它推荐的食谱看起来营养均衡,但坦白讲,有哪个大学生会为了精确称量50克鸡胸肉和100克糙米而早起去做饭?食堂里你找到的无非是“大锅菜”和一些相对固定的套餐。这本书对如何在外就餐时做出“次优”选择,如何处理宵夜的诱惑,几乎是只字未提。给出的建议更像是给一个有专业厨师和营养师团队的运动员看的,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应付考试周、熬夜赶论文的普通人来说,这些指导显得既不接地气,也缺乏操作性,实在有点“高高在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