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體操初級教程
定價:35.00元
作者:張予南,高留紅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64407452
字數:
頁碼:3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體操初級教程》是在遵循《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對體操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結閤一綫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科研成果編寫而成,是一本適閤於體育院校體操普修課學生學習的教材。
內容提要
《體操初級教程》共分13章,主要內容包括:對體操的認識,體操發展簡況,體操術語,體操課程的教學設計,體操教學課的組織與方法,隊列隊形練習,徒手體操,持輕器械體操,保護與幫助,器械體操,體操活動性遊戲,身體素質訓練,體操比賽的組織與方法。
目錄
作者介紹
張予南,碩士學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77級體操專業,同年留校任教。北京體育大學“體操精品課程”負責人;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在綫特聘專傢;國傢體操中心體操等級運動員規定動作修訂及推廣組核心成員。曾獲北京體育大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奬;北京體育大學先進個人奬;2006年獲得省部級體育科學論文二等奬;2008年獲得北京體育大學教學成果二等奬;2010年獲得全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訓練論文報告會一等奬等多項奬勵。參與完成課題一項;主持及參與完成省部級課題兩項、校級課題六項。參加《體操大詞典》、《體操》、《競技體操高級教程》等多部專業書籍的編著工作;主編齣版《團體操》、《呼啦圈》等專著。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60餘篇,40餘萬字。所撰寫的學術論文先後選入第五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07年國際教練教育委員會全球教練員大會、第十一屆全運會科學大會、2008年全國體育管理科學大會、2010年中國高等教育體育教學訓練科學大會、2010年全國民族傳統體育學術大會、2010年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科學大會、201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大會科學大會。
高留紅,碩士學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70年入選陝西省體工隊,1973年入選國傢體操集訓隊。1985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係,同年留校工作。主編《團體操》教材並擔任團體操課程主講教師。曾任國傢體育總局體操中心《國傢二三級體操運動員規定動作》推廣組副組長,負責大綱的修訂和推廣工作。多次策劃組織全國體操規定動作比賽。所撰寫的論文先後入選第五屆、第八屆中國體育科學大會、第十六屆亞科會、二十六屆世界大會學術大會等,公開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曾獲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在綫評審專傢稱號及北京體育大學教學成果奬等多項奬勵。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章節邏輯編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循序漸進得如同爬一座精心設計的階梯。它沒有一蹴而就地要求讀者掌握高難度動作,而是將整個學習路徑拆解成瞭若乾個微小、可達成的裏程碑。比如,它會用好幾頁篇幅來專門講解“核心的激活”,而不是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環節。從最初的地麵滾動、到不同方嚮的支撐練習,每一步都像是為下一階段的動作做足瞭“地基工程”。這種紮實的構建過程,讓我在練習過程中極少齣現“卡殼”或“挫敗感”的情況,因為你知道自己每完成一個小單元,都是在為最終目標添磚加瓦。尤其是那些關於平衡感和空間定嚮力的訓練,被設計得像一係列有趣的遊戲,不知不覺中,我的本體感覺就得到瞭極大的提升。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保證瞭讀者能夠持續保持學習的動力,每翻過一章,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技能樹的增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棒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那種略帶粗糙但又吸墨性極佳的觸感,讓人愛不釋手。封麵色彩的搭配非常協調,主色調沉穩中帶著一絲活潑,很符閤運動書籍的氣質。我尤其喜歡內頁的排版布局,字體的選擇清晰易讀,行間距和段落劃分都非常科學,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插圖的質量達到瞭專業級彆的水準,每一個動作分解圖都精準到位,光影的運用使得肌肉綫條和關節的受力點清晰可見,簡直就像是專業教練在旁邊手把手指導一樣。對於初學者來說,僅僅是翻閱這些精美的圖片,就已經能感受到一種科學訓練的美感。此外,書本的裝訂非常牢固,即便是頻繁翻閱查找特定動作,也完全不用擔心書頁會鬆脫,這對於經常在墊子上、甚至會沾染一些汗水的訓練環境來說,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可以說,從拿到手的瞬間,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和對讀者的尊重,這份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為後續的學習體驗奠定瞭極佳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動作的演示,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訓練哲學”。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份長期運動規劃的藍圖。在書的後半部分,我驚喜地發現有專門關於“訓練周期化”和“體能恢復”的章節,這讓我意識到,體操訓練並非是孤立的、一次性的練習,而是一個需要長期規劃的係統工程。作者清晰地闡述瞭如何根據自身體能狀況調整訓練強度、如何利用休息日進行積極恢復,甚至還談到瞭營養支持與心理建設對運動錶現的影響。這種宏觀視野的引入,將單純的“動作模仿”提升到瞭“科學的身體管理”層麵。這讓這本書的生命周期大大延長,它不會因為我學會瞭幾個動作就被束之高閣,而是會隨著我訓練水平的提高,不斷提供新的指導方嚮和更深層次的思考點,是真正能陪伴讀者從入門走嚮精進的良師益友。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這在很多入門級教程中是很難得的。它沒有一上來就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運動生理學名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極易被大眾理解的語言,逐步引入核心概念,比如身體的重心控製、柔韌性的科學原理以及基礎力量的構建邏輯。講解每一個基礎元素時,作者都會穿插解釋“為什麼這麼做”,這種追根溯源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作為讀者的求知欲。我以前總覺得一些拉伸動作隻是機械地模仿,但讀完後纔明白,原來每一個微小的角度調整背後都蘊含著力學和生物力學上的精妙平衡。書中對於“預備姿勢”的強調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很多時候我們進步緩慢,就是因為起點就錯瞭,這本書清晰地指齣瞭如何建立一個穩固且安全的起始點。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做什麼”,而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完成這個動作,這種思維層麵的引導,遠比死記硬背動作要高明得多。
評分作為一名已經嘗試過其他一些零散學習資源的愛好者,我必須贊揚這本書在“安全與糾錯”方麵的細緻程度。市麵上很多教程往往隻關注“如何做對”,但這本書卻花費瞭大量筆墨來討論“如何避免受傷”以及“動作進行到一半齣現錯誤時該如何快速安全地退齣”。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安全網。書中列舉瞭大量的“常見錯誤示範”及其對應的修正指導,而且配圖對比非常直觀,一眼就能看齣自己哪裏做得不對勁。更貼心的是,對於一些對柔韌性要求較高的動作,它提供瞭不同程度的替代方案或輔助練習,確保即便是身體僵硬的人也能找到適閤自己的切入點,而不是望而卻步。這種對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充分考量,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教學經驗和人文關懷,讓人感到這本書是真正為“我”這樣的普通人所寫,而不是為那些天生的“柔術天纔”準備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