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操初级教程
定价:35.00元
作者:张予南,高留红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64407452
字数: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体操初级教程》是在遵循《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体操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编写而成,是一本适合于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学生学习的教材。
内容提要
《体操初级教程》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对体操的认识,体操发展简况,体操术语,体操课程的教学设计,体操教学课的组织与方法,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保护与帮助,器械体操,体操活动性游戏,身体素质训练,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张予南,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77级体操专业,同年留校任教。北京体育大学“体操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专家;国家体操中心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修订及推广组核心成员。曾获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体育大学先进个人奖;2006年获得省部级体育科学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得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参与完成课题一项;主持及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六项。参加《体操大词典》、《体操》、《竞技体操高级教程》等多部专业书籍的编著工作;主编出版《团体操》、《呼啦圈》等专著。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40余万字。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先后选入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年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全球教练员大会、第十一届全运会科学大会、2008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训练科学大会、2010年全国民族传统体育学术大会、2010年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201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大会科学大会。
高留红,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入选陕西省体工队,1973年入选国家体操集训队。1985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同年留校工作。主编《团体操》教材并担任团体操课程主讲教师。曾任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国家二三级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推广组副组长,负责大纲的修订和推广工作。多次策划组织全国体操规定动作比赛。所撰写的论文先后入选第五届、第八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六届亚科会、二十六届世界大会学术大会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称号及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动作的演示,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训练哲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长期运动规划的蓝图。在书的后半部分,我惊喜地发现有专门关于“训练周期化”和“体能恢复”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体操训练并非是孤立的、一次性的练习,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的系统工程。作者清晰地阐述了如何根据自身体能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如何利用休息日进行积极恢复,甚至还谈到了营养支持与心理建设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这种宏观视野的引入,将单纯的“动作模仿”提升到了“科学的身体管理”层面。这让这本书的生命周期大大延长,它不会因为我学会了几个动作就被束之高阁,而是会随着我训练水平的提高,不断提供新的指导方向和更深层次的思考点,是真正能陪伴读者从入门走向精进的良师益友。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尝试过其他一些零散学习资源的爱好者,我必须赞扬这本书在“安全与纠错”方面的细致程度。市面上很多教程往往只关注“如何做对”,但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笔墨来讨论“如何避免受伤”以及“动作进行到一半出现错误时该如何快速安全地退出”。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网。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常见错误示范”及其对应的修正指导,而且配图对比非常直观,一眼就能看出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劲。更贴心的是,对于一些对柔韧性要求较高的动作,它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替代方案或辅助练习,确保即便是身体僵硬的人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而不是望而却步。这种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充分考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和人文关怀,让人感到这本书是真正为“我”这样的普通人所写,而不是为那些天生的“柔术天才”准备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在很多入门级教程中是很难得的。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运动生理学名词,而是用非常生活化、极易被大众理解的语言,逐步引入核心概念,比如身体的重心控制、柔韧性的科学原理以及基础力量的构建逻辑。讲解每一个基础元素时,作者都会穿插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种追根溯源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作为读者的求知欲。我以前总觉得一些拉伸动作只是机械地模仿,但读完后才明白,原来每一个微小的角度调整背后都蕴含着力学和生物力学上的精妙平衡。书中对于“预备姿势”的强调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进步缓慢,就是因为起点就错了,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如何建立一个稳固且安全的起始点。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做什么”,而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完成这个动作,这种思维层面的引导,远比死记硬背动作要高明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循序渐进得如同爬一座精心设计的阶梯。它没有一蹴而就地要求读者掌握高难度动作,而是将整个学习路径拆解成了若干个微小、可达成的里程碑。比如,它会用好几页篇幅来专门讲解“核心的激活”,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环节。从最初的地面滚动、到不同方向的支撑练习,每一步都像是为下一阶段的动作做足了“地基工程”。这种扎实的构建过程,让我在练习过程中极少出现“卡壳”或“挫败感”的情况,因为你知道自己每完成一个小单元,都是在为最终目标添砖加瓦。尤其是那些关于平衡感和空间定向力的训练,被设计得像一系列有趣的游戏,不知不觉中,我的本体感觉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保证了读者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的动力,每翻过一章,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技能树的增长。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棒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那种略带粗糙但又吸墨性极佳的触感,让人爱不释手。封面色彩的搭配非常协调,主色调沉稳中带着一丝活泼,很符合运动书籍的气质。我尤其喜欢内页的排版布局,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行间距和段落划分都非常科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插图的质量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准,每一个动作分解图都精准到位,光影的运用使得肌肉线条和关节的受力点清晰可见,简直就像是专业教练在旁边手把手指导一样。对于初学者来说,仅仅是翻阅这些精美的图片,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科学训练的美感。此外,书本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特定动作,也完全不用担心书页会松脱,这对于经常在垫子上、甚至会沾染一些汗水的训练环境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说,从拿到手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和对读者的尊重,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后续的学习体验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