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3辑)棋圣之艺10:襄夏授子谱 | 作者 | 陈祖德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35897 | 出版日期 | 2012-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1.280Kg |
| 内容简介 | |
施襄夏是清代乾隆年问的大国手,与范 西屏一起被后人尊为“亚圣”。亚圣之由来,当是以儒家的孔子(圣人)比之黄龙士,而以孟轲(亚圣)比之施范。这自是极高的赞誉。施先生不仅棋艺精湛,而且对局态度极为严谨。在面对明显不如他的下手时,仍然计虑周详, 丝毫没有上手一方的取巧、沾沾乃至侥幸之态。考之上下古今,有这等棋艺,这等对局态度而始终如一者,实在是罕见。从本书所选十局棋中,棋艺之 外,施先生的君子之风范,尤令人肃然起敬。《襄夏授子谱(精》的作者是陈祖德。 |
| 作者简介 | |
| 陈祖德,1944年生,上海人。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国际围棋联盟副会长。我国建国以来的杰出运动员和教练员。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曾两次获得体育荣誉奖章。曾获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他是我国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著有《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其中《自我》曾获“人民文学奖”。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代表。 |
| 目录 | |
| 总序 序 推荐序中国流,大格局 自序 局 ○施襄夏●邵含章(受四子) 第二局 ○施襄夏●卜沧如(受四子) 第三局 ○施襄夏●钱长泽(受四子) 第四局 ○施襄夏●张元若(受三子) 第五局 ○施襄夏●金在田(受三子) 第六局 ○施襄夏●郭溶川(受三子) 第七局 ○施襄夏●胡兆麟(受二子) 第八局 ○施襄夏●僧贯如(受二子) 第九局 ○施襄夏●郑涟漪(受二子) 第十局 ○施襄夏●朱天叙(受二子)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陈祖德编著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是**套系统精解中国围棋古谱的系列丛书,三年陆续出齐,是对中国围棋智慧的总结和提升,给围棋专业、人士、围棋爱好者的精品珍藏礼物。这本《襄夏授子谱(精)》是其中一册。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有一个习惯,每当学习完一个阶段的新内容,我总喜欢找一些配套的练习题来巩固理解。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只是静态的讲解,更像是一个互动的学习系统。在剖析完一个重要的棋局脉络后,它常常会设置“请君定夺”的环节,把棋局停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歧点,让你尝试代入当时的棋手思考下一步的最佳应对。这个设计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参与感和思考深度。我常常会暂停下来,拿出棋盘和棋子,模拟计算好几分钟,然后再与书上的标准解答进行对比。这种主动学习模式,远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要有效得多。每一次的自我检验,都让我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让我体会到了古人布局时的那种“如履薄冰”的谨慎和精准。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时,我对它的难度是抱有一定程度的敬畏的。毕竟是流传下来的“古谱精解”,我担心里面的术语和棋理会过于晦涩难懂,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背景资料。然而,实际阅读后发现,作者在翻译和注释方面做得非常人性化。他们似乎非常理解现代棋友的学习习惯,将那些看似深奥的古文描述,用现代围棋语言进行了精准的转译,并且在关键节点加入了详尽的白话注解。每一步棋的得失分析都充满了逻辑性和说服力,即便是初学者,只要有基础的围棋常识,也能跟随作者的思路走下来,不会轻易迷失在历史的迷雾中。这种平衡历史原貌与现代可读性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地方,极大地降低了学习古代围棋的门槛。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研究古代棋谱,总觉得那些老棋手的布局思路和精妙手筋中蕴含着比现代棋手更纯粹的围棋哲学。阅读这套书系的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棋谱,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大师坐在你身边,一步一步为你剖析局势的微妙变化和关键决策背后的深层考量。讲解的角度非常多维,从宏观的全局掌控到微观的局部攻防,都讲解得极其透彻。很多我以前看着似懂非懂的古谱定式,经过这本书的深入解读后,茅塞顿开,立马明白了其中的精髓所在。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神来之笔”的着法,作者没有简单地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的棋局背景和对手可能的应对,使得整个棋局的逻辑链条变得无比完整和严谨。这套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古老的智慧来审视今天的棋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字号和行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是那些古谱的图示部分,线条清晰,着色典雅,将古棋盘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棋手们在竹林下对弈的年代。对于我这种对手卷实物有执念的棋迷来说,这样的实体书体验是电子版完全无法替代的。每次抚摸着封面上的烫金字体,都觉得收藏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不仅仅是学习棋艺的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物料和工艺的极致追求,让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仪式感,非常值得喜欢实体书的棋友们入手。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段位的棋手,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实战中总感觉变化应对不够灵活,尤其面对一些非常规的开局思路时常常措手不及。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系统性地展示了古代职业棋手们在有限信息和相对固定的定式体系下,是如何进行高水平的深度思考和创新布局的。它不像现代围棋教材那样强调速度和效率,而是更注重“气势”的营造和“大局观”的培养。通过研读这些经典对局,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对局中融入一些更具战略性的布局构思,不再仅仅依赖于背诵死记硬背的定式。虽然一开始应用起来有些生涩,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的棋风似乎变得更加沉稳厚重,少了一些浮躁的争胜之心,多了一些追求极致棋理的耐心。这本书是拓宽我围棋视野的一把金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