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培生专辑:吴式太极枪
定价:32.00元
作者:王培生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352859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位居内家拳之首的太极拳以阴阳相互对立、统一、转化之大道释拳理,理通万类,而遍于中华,广行宇内。全书分为吴氏太极枪的源流、特点、枪谱、动作图解四大部分。本书在增强全民体质、提高世界武术运动水平的前提下,挖掘整理传统套路和锻炼方法;研讨修身养性、攻防技击等有效成果,以之公诸同好,作他山之助。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培生,武术家,吴氏太极拳传人。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要学好任何一种武术,领悟其内在的哲学是关键。《王培生专辑:吴式太极枪》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内敛,但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深厚的功力与智慧。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枪杆,更是在引导你如何用太极的理念来驾驭这个器械。比如,书中有一段描述枪是身体的延伸,要求练习者做到“人枪合一”,并通过对“缠丝劲”在枪法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讨。我发现,当真正理解了这种“缠绕”的力量并非单纯的肌肉发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螺旋运动时,我在练习中对枪的控制力突然增强了许多。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复杂的内家功夫概念,用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武术动作作为载体展现出来。这使得高深的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以通过身体去感悟和验证的真理。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人在习武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和深入。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武术技艺的读者,我必须承认,市面上许多关于太极器械的书籍,往往侧重于套路表演性,而忽略了实战应用和内在劲力的培养。《王培生专辑:吴式太极枪》完全避开了这些误区,它呈现的是一种实用且富有生命力的武术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枪意”的探讨。枪意,即使用长兵器时所应具备的威势和心理准备,这本书将其拆解为若干个可训练的要素,比如“抢前不抢进”、“以势夺人”等。这些概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让我意识到,武术的精髓不仅仅在于动作的完美复刻,更在于使用时的精神状态和对环境的感知。当我按照书中建议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行练习时,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出枪时更加果断,收枪时更加顺畅,整个套路不再是僵硬的一组动作连串,而更像是一种流动的、有目的性的攻防过程。这本书无疑为吴式太极枪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其清晰、深入且具有指导价值的文本范例。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这对于学习武术器械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教材的图文总是脱节,要么图看不清动作细节,要么文字描述过于晦涩难懂。而《王培生专辑:吴式太极枪》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张分解动作的图片都标注得极为精确,无论是手部握持的角度,还是步法的重心转移,甚至是眼神的朝向,都考虑到了。我仔细研究了其中关于“拦、拿、扎”这几个关键招式的演示,发现作者对细节的把握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例如,在讲解如何用枪把“扎”出去时的穿透力时,书中不仅强调了腰胯的配合,还特别指出了一瞬间的“抖杆”技巧,这一点在其他很多资料中是很少被提及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弥补了传统口传心授中,一些关键细微之处难以被文字记录和视觉捕捉的缺陷。对于那些无法时常得到名师指点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高水平的替代方案,极大地降低了入门和精进的难度。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我一直对传统武术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流派分明的功法。拿到《王培生专辑:吴式太极枪》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装帧和设计吸引住了。虽然我过去接触过一些其他门派的枪法,但吴式的精髓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持枪姿势到具体的套路分解,每一步都讲解得极其细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劲力”的阐述,作者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文字描述,而是结合了大量清晰的图解和动作要领,让人仿佛能亲身体会到那种刚柔并济的内劲流动。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引练习了几个基本动作,立刻感觉到以往练习中缺失的那种连贯性和整体性。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那样,只是罗列招式,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对于真心想深入了解和练习吴式太极枪的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一种对武学哲思的探讨,让人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意念的运用,这一点我非常欣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市面上关于太极器械的书籍很多,很多都内容空泛,或者图示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用于实际练习。但翻开《王培生专辑:吴式太极枪》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这本书的专业程度和深度简直超乎想象。它不仅仅是动作的记录,更深入到了吴式太极枪法背后的“理”——关于阴阳转换、虚实开合的细腻处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枪随意走”的讲解部分,那段文字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将枪尖的运行轨迹和身体的旋转、转移之间的关系描述得淋漓尽致。我对着镜子尝试了几次,发现以往我总是顾此失彼,而这本书强调的整体联动,一下子打通了我的关节。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从“会打”提升到“会用”阶段的习练者,这本书提供的进阶思考维度是极其宝贵的。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教学层面,而是引导读者去体会气势的培养和内功的渗透,这才是真正高水平武术书籍的价值所在。读完前几章,我感到自己对太极器械的理解上了一个大台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