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附赠DVD光盘1张)
定价:35.00元
作者:陈斌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381749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实战绝技(套装全2册)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太极少帅”陈斌精诚之作中国太极拳五大门派当代**名师联袂推荐!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 陈正雷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宗传人 杨振铎孙式太极拳第三代 孙永田武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 孙建国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马海龙正统陈氏太极拳奉献!精美图文 高清DVD影像全方位呈现。跟随“太极少帅”步入太极起源圣地河南陈家沟,嫡传陈氏太极拳入门功法要领、秘传练功方法首度公开。
内容提要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初学太极拳的人读这本书,会从陈斌清新的表述方式中找到亲切感,因为这里面避免了传统图书的书卷气。《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中也集合了陈斌习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及其初出茅庐时的稚嫩。相信方家内行读这本书时,不仅能感受到陈斌对太极拳的热爱和激情,更能通过本书体会到与作者隔空“切磋”的乐趣。
目录
章溯本追源,了解太极拳
节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及演变
(一)关于太极
(二)关于陈氏太极拳的起源
(三)关于太极拳发源地
(四)关于陈氏太极拳的传承
(五)关于太极拳的流派
第二节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
(三)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之间密切结合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双人推手和双人黏枪
第二章太极拳的发展状况
节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一)生理效益
(二)精神效益
第二节太极拳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
(一)明星、商业巨子们对太极拳推崇备至
(二)太极健身一股新的健身潮流
第三章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节先明理,再学拳
(一)五心:敬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
(二)三要素:师资、天资、勤学苦练
(三)一个认识:认识太极拳的本质
(四)“三练三不练”原则
第二节陈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一)头颈部
(二)躯干部
(三)上肢部
(四)下肢部(腿部)
第三节基本手型动作解说
(一)掌
(二)拳
(三)钩手
第四节基本步型动作解说
(一)中定步
(二)弓步
(三)虚步
(四)独立步
(五)仆步
(六)坐盘步
第五节基本桩功动作解说
(一)太极浑元桩
(二)单鞭桩
(三)懒扎衣桩
(四)斜行桩
第六节基本行步动作解说
(一)放松行步
(二)屈膝行步
第七节缠丝劲练习动作解说
(一)单手正面缠丝(右手)
(二)单手正面缠丝(左手)
(三)双手正面缠丝
(四)单手侧面缠丝(右)
作者介绍
陈斌,1979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为陈氏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自五岁开始师从父亲陈正雷大师练习家传拳术至今,功架纯正,拳械纯熟,对武术理论及相关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现任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沟太极拳馆执行馆长兼主教练、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体育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996年8月,于第四届河南省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成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第二名;少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名。
1998年开始正式教授太极拳。同年5月,在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交流大赛中夺得男子陈氏太极拳冠军;同年8月在第五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两项一等奖。
2001年4月,在“云台山杯”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中获男子组传统陈氏太极拳、剑及56式三项冠军。
2002年至今,多次率陈家沟太极拳馆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国际太极拳各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10月,组织并参与了第十八届世界客属肯亲大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
2004年4月,策划、组织并直接参与了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上创下吉尼斯纪录的三万人太极大演练活动。
2004年10月,策划、组织及参与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上的大型太极方阵表演,并在赛事期间代表河南省队参赛,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文摘
序言
我这次入手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能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去的,毕竟太极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招式名称,而是将整个功架的演练逻辑贯穿始终。比如,在讲到“野马分鬃”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手要怎么摆、脚要怎么移动,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个动作在整套拳法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它所蕴含的攻防理念。阅读体验上,作者的叙述非常注重“体感”,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他会用很多比喻来描述动作到位时的感觉,比如“气沉丹田如坐井观天”、“捋劲时如同粘住对方”等等,这些描述非常形象,帮助我在枯燥的重复练习中找到那种“对味儿”的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地自我修正,而不是读完一遍后两眼一抹黑。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也买过几本关于太极拳的书,那些书要么就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堆砌,要么就是一些看不懂的古籍注解的现代版本,读起来晦涩难懂,完全没有实操性。但这一本完全不一样,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站桩、马步开始讲起,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最吸引我的是,它没有把所有动作混在一起讲,而是采取了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起势”这一部分,光是讲解站立的姿态就有好几页,配上了不同角度的分解图和动作要领的提示,甚至连脚底板的受力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发现自己以前很多动作上的小毛病,比如身体晃动、重心不稳,都是因为对基础站姿理解不到位造成的。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对症下药”,它似乎能预判到初学者会在哪里卡住,然后提前给出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复杂的东西拆解成了可以被执行的步骤,让“看不懂”变成了“可以做出来”,这对于我这种纯小白来说,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太极拳这东西,光看文字描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但让我惊喜的是,书里对基础动作的拆解简直是细致入微,不像有些教材只给你一张图,然后就让你自己去琢磨那个“劲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把每一个架势的要领,比如松胯、沉肩、敛肘这些听起来玄乎的词,都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和配图解释清楚了。比如,讲到“掤”劲的时候,它不是简单地说要像抱圆球,而是深入分析了手臂、肩膀和身体重心的协同作用,甚至提到了呼吸如何配合,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我对着书上的分解图比着镜子练了好几天,才真正感觉到那个“节节贯通”的初步感觉。而且,作者对于太极拳的哲学背景和练功心法也有不少涉及,虽然不是重点,但这些补充信息让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动作,更多了一种对传统武术意境的理解,让人觉得扎实又过瘾。我特别欣赏它没有一上来就急着教复杂的套路,而是把地基打得非常牢固,这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让我印象深刻,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教材来说非常重要。纸张质量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印刷清晰,即便是黑白照片,层次感也做得非常到位,能清楚地分辨出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状态。而且,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段落跳转,读起来一气呵成。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完一组动作后,会有一个“整体串联要点”的总结,这能帮助我把零散的动作片段串联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真正感受到太极拳“一动全动”的特性。这种系统化的梳理,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从一个完全不懂行的新手,到能够完整打完一套拳架的初级阶段,这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且充满引导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引路人,让我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我对武术的理解比较偏向于实用性,所以买书时非常关注招式的实战意义。这本书在讲解基本功的时候,并没有回避这一点,它巧妙地将功法的理论融入了招式的分解之中。比如,在演示“进步搬拦捶”时,书中不仅详细说明了步法的进退转换,还分析了在实战中如何利用这个动作来化解对方的来力并实施反击,这一点让我眼前一亮。很多传统武术的书籍要么过于强调套路的美观性,要么就是故作高深地谈论内功心法,让普通人觉得遥不可及。但这一本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它让你在练拳的同时,也能建立起一套朴素的武术思维框架。更重要的是,它在每组动作结束后都会有一个“常见错误与修正”的小结,这些都是血泪经验的总结,能帮我们这些自学者避免走很多弯路,直接进入高效的练习状态,这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效率的保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