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太极拳运动(附光盘) | 作者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925866 | 出版日期 | 2005-01-01 |
| 字数 | 页码 | 37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太极拳是我国而古老的健身拳术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独特的练功方法和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享誉世界,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健身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太极拳运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行文流畅、读来自然,实用更是《太极拳运动》追求的目标,它能有效地帮助读者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太极拳、剑知识,并从容自如地进行练习。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概述 节 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第二节 太极拳的特点、要领及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第三节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第二章 太极拳的技术内容及套路介绍 节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二节 四十八式太极拳 第三节 八十八式太极拳 第四节 三十二式太极剑 第五节 四十二式太极拳 第六节 四十二式太极剑 第七节 太极推手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稍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胯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屈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15.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6,云手:两掌在体前交叉向两侧画立圆,指高不过头、低不过裆;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 17.撩掌:掌经下向前或前下方撩出,掌心向上或向前上方,高不过胸,低不过裆。 18.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斜上方,掌心斜向外。 19.撑掌:两掌上下分撑,对称用力。 20.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下落压按。 21.托掌:掌心向上,掌由下向上托举。 22.采:掌由前向斜下捋带。 23.捌:掌向斜外侧撕打。 24.靠:肩、背或上臂向斜外发力。 25.滚肘:前臂竖于体前,边旋转边向外撅挡。 各种手法均要求走弧形路线,前臂做相应旋转,不可直来直往,生硬转折,并注意与身法、步法协调配合。臂伸出后,肩、肘要松沉,腕要松活,掌指要舒展,皆不可僵硬或浮软。关于手法的着力点,主要是说明其攻防含义,练习中应重意不重力地去体现,不可故意僵劲。 …… |
| 序言 | |
| 章 概述 节 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第二节 太极拳的特点、要领及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第三节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第二章 太极拳的技术内容及套路介绍 节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二节 四十八式太极拳 第三节 八十八式太极拳 第四节 三十二式太极剑 第五节 四十二式太极拳 第六节 四十二式太极剑 第七节 太极推手 |
我是一个对“道”的意境比较看重的人,很多武术书籍只教你“如何做”,却从不告诉你“为何而做”,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味道。然而,这本太极拳的书籍,在讲解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要领之前,往往会先引述一段与该动作相关的古代典籍或哲学思想,这种“先哲思,后身法”的结构安排,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它将太极拳塑造成了一种融入生活的艺术,不仅仅是健身活动。特别是关于“步法”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对虚实转换中的重心转移、落步的轻重缓急,分析得比我跟着师傅学的时候还要细致入微,甚至连脚掌与地面的接触角度都做了细致的插图说明。每次练习结束后,我都会翻阅几页,那些看似普通的文字,在身体的酸麻和意念的集中之后,会焕发出新的理解,让人感觉这本书的价值是随着你的练习深度而不断增长的活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太极拳运动》后,我首先被其内容的全面性所折服。市面上很多太极书要么重架势轻内涵,要么就是故弄玄虚,难以理解,但这一本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不仅详尽地展示了标准拳架的每一个细节,还特别辟出了一部分篇幅专门讨论了太极推手的基础原则与实战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这对于想要将所学应用于实处的朋友来说,无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作者在描述推手时,那种强调“引化”而非“对抗”的理念阐述得非常到位,语气平和却坚定有力,让人在阅读时就仿佛能感受到那股顺应和借力打力的神韵。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习练者的注意事项也做了区分说明,比如老年人如何保护关节,年轻人如何加强爆发力的训练等,考虑得非常周到和人性化,显示出作者对不同群体习练需求的深刻洞察。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冲着那张附带的光盘去的,毕竟光看文字学拳,总有点抓瞎的感觉,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却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教学光盘附赠品”的预期。它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行文流畅中带着一股沉稳的气韵,读起来让人心神安定。作者显然是位对太极拳理解深刻的行家,他对于“劲路”的阐述尤其精妙,那种“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的微妙状态,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精确的语言描述了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在练习中总是卡在某个关卡,无法突破“僵硬”瓶颈的习练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的章节逻辑安排得极有章法,从基础的桩功、身法到套路的拆解,每一步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论支持,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死记硬背动作。我感觉这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程了,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太极拳内功心法集锦,即便是暂停练习一段时间,再拾起来翻阅,也能迅速找回那种运动的感觉和内在的连接。
评分这本关于太极拳的精装书,从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光是封面那种温润的质感,就让人对内里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翻开的第一印象是排版极其考究,大量清晰的手绘图和实景照片交错呈现, अगदी是把复杂的拳架动作拆解得丝丝入扣。比如讲到“起势”时,对呼吸与意念的结合描述得那叫一个细致入微,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你耳边轻声指导。我特别欣赏它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不仅仅停留在招式的演示上,更深入探讨了阴阳转换在人体运动中的体现,读起来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武术教程,而是一部结合了哲学思考的养生宝典。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那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人在晦涩的术语面前不至于望而却步。光盘的附赠更是点睛之笔,视频的流畅度和角度选择都非常专业,完美弥补了文字在动态演示上的局限性,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立体教学效果,让我在练习时能随时对照,及时纠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采用的纸张厚实有质感,即便是高强度的翻阅和比对,也不会轻易出现折痕或损坏,这对于经常带着它去户外练习的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更让我称赞的是,书中对不同流派的招式差异并没有回避,而是做了客观的对比分析,这体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开放的心态。比如,在解析到某些特定转折点时,作者会列举出不同拳架在这部分的侧重点,这对于那些想深入研究太极拳源流和演变的人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呼吸与导引”那一章的深度解析,它将呼吸的深、长、匀、细与肢体的开合、进退巧妙地融为一体,阐述了太极拳如何成为一种主动的内家调息法门,而非仅仅是舒缓的肢体运动。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整体意境的把握,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