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調好體質少生病
:25.00元
售價:18.3元,便宜6.7元,摺扣73
作者:楊允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8007424
字數:135000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通過閱讀《調好體質少生病》這本書,我們可以知道,人的體質分多種,除瞭平和體質外,其他的體質都有一定的偏頗,將體質調理好,迴歸到自然平衡的狀態,纔能保證身體的正氣充足,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人的體質分為9種,除瞭平和體質外,其他的8種體質都有一定的偏頗,將體質調理好,迴歸到自然平衡的狀態纔能保證我們的身體正氣充足,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調好體質少生病》由留美中醫博士為您細緻解析體質調理的方方麵麵,包括吃穿住行運動等等內容,好操作易見效。
楊允:楊氏中醫第四代傳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美國國際醫藥大學首任博士班教務長,加州針灸師。擁有中國大陸、香港、美國加州三地執照,行醫10餘年。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自我修復係統”的藍圖。我以前總覺得,一旦身體齣瞭小毛病,就得趕緊找醫生、吃藥,治標不治本。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套從根源上建立強大免疫力和自愈力的哲學。它強調“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並通過日常的起居、飲食、情誌三大闆塊,係統性地指導我們如何把身體的“發動機”調校到最佳狀態。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睡眠質量”的深度剖析,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要睡夠八小時”,而是深入到“子午流注”的理論,告訴你什麼時候入睡、什麼時候起床纔能最大限度地契閤身體的修復周期。我按照書中的建議,嘗試調整瞭我的睡前習慣,比如睡前一小時不再看電子屏幕,改做一些輕柔的拉伸和冥想,僅僅調整瞭兩周,我發現我早晨醒來時那種“被電擊醒”的感覺完全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然蘇醒的舒適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改變。這本書不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張長期的健康地圖,指引著你穩健前行。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簡直是健康生活的一本“百科全書”。我以前總覺得養生就是吃點補品,或者吃得清淡點就行瞭,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帶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作者花瞭很大篇幅去講解“氣血”和“五髒六腑”之間的動態平衡,這些概念聽起來很高深,但作者的解讀卻非常接地氣,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聽得懂。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寒濕”的部分,原來我常年手腳冰涼,竟然是體內濕氣過重的錶現,而不是單純的血液循環不好。書裏詳細分析瞭寒濕是如何一步步侵蝕身體的,讓人看瞭不禁冒冷汗,覺得自己過去的生活習慣有多糟糕。更棒的是,它不是隻告訴你問題齣在哪兒,而是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日常調理建議,從飲食的寒熱屬性到泡腳的水溫、時間,都寫得清清楚楚,非常具有實操性。讀完後,我真的開始嘗試調整我的早餐,減少瞭那些被認為是“寒涼”的食物,雖然時間不長,但感覺整個人確實比以前更有精神瞭,不再是那種昏昏沉沉的狀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明白,健康不是靠臨時抱佛腳,而是靠日復一日的精微調整。
評分說實話,我剛拿到這書的時候,心裏還有點忐忑,怕又是那種老生常談、照搬傳統醫學理論的書。但翻開第一頁我就發現我想多瞭,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富有感染力,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說教感。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個性化”指導思路。它不是給你一個統一的食譜或運動清單,而是引導你去“觀察”自己身體發齣的信號。比如,它會教你如何通過觀察舌苔的顔色和形狀來判斷自己的體質是偏虛還是偏實,如何通過早晨醒來後的精神狀態來判斷前一晚的睡眠質量和身體負擔。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治療或建議,而是主動成為瞭自己健康的“偵探”。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情緒與體質”關聯性的分析。過去我總覺得心情不好隻是心理問題,但書中指齣,長期的焦慮和壓力會導緻肝氣鬱結,進而影響到消化和睡眠。這種深層次的聯係被揭示齣來後,我開始更加重視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統一性。讀完後,我給自己製定瞭一個“情緒排解時間錶”,配閤書中的一些簡單的舒緩動作,效果齣奇地好,這套方法比我以前盲目嘗試的瑜伽或冥想更有效,因為它更針對我的“病根”。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簡直是為現代忙碌的都市人量身定做的。現在市麵上的養生書,要麼是晦澀難懂的古籍注釋版,要麼就是浮於錶麵的“速成秘籍”。這本書恰好卡在瞭中間那個最舒服的平衡點上。它既有足夠的理論深度來讓你信服,又有非常清晰、步驟化的操作指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復雜的中醫理論時,所使用的比喻和類比。比如,將人體的“脾胃”比作“後天之本的發動機”,將“腎氣”比作“生命的原廠電量”,這些生動的比喻讓我瞬間抓住瞭核心概念。而且,書中對各種食材的處理方式也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同樣是薑,什麼時候應該用生薑發散,什麼時候應該用乾薑溫中,都有明確的界限和應用場景,這解決瞭我在廚房裏最大的睏惑——“這個東西到底該怎麼用纔對?”我嘗試著用書裏的建議來烹飪瞭幾次,發現傢人對飯菜的接受度也明顯提高瞭,因為這些食物吃起來不僅健康,而且味道上也更符閤我們日常的口味習慣,而不是為瞭“養生”而犧牲瞭美味。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是:嚴謹中帶著溫暖,科學中透著人文關懷。它不像某些健康指南那樣充滿恐嚇式的語言,生怕你不照做就會生大病。相反,作者的語氣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耳邊細語,循循善誘。書中關於“體質辨識”的部分設計得尤其巧妙,它不是簡單地問幾個“是”或“否”的問題,而是引導讀者去迴憶自己過去幾年的身體變化,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畫像。我通過書中的自測問捲,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屬於那種“氣虛血瘀”的復閤型體質,這比我自己籠統地認為“我就是容易纍”要具體得多。知道瞭自己的底層體質問題後,我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去選擇運動方式——原來我應該多做一些溫和的拉伸,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後者反而會加重我的氣虛。這種精準定位的指導,讓我感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瞭刀刃上,效率大大提高。這本書真正教會我的,是如何“瞭解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去“對抗”身體的不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