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法则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谢斯,西索迪亚,夏雨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1111243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杰格迪什·谢斯和拉金德拉·西索迪亚写出了一本多年来*有争议的、原汁原味的商业书籍。无论你的公司是所在行业中的通才型企业、专家型企业,还是陷入壕沟的企业,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继续生存、重新振作且繁荣昌盛的实用战略。”
内容提要
随便举出一个行业,你就会发现三个强大而且有效率的公司,它们控制着70%—90%的市场份额。麦当劳、汉堡王和温迪耐克、阿迪达斯、锐步通用磨房、家乐氏和波斯特默克、 强生和百时美施贵宝 作者在长期观察产业发展之后发现:如果人为干预不多,任产业自然整合、进化,后通常会留下“产品线齐全的三大通才型企业”,与许多小型的“专家型企业”,以及一些高不成低不就,卡在”壕沟”里的企业。 《3法则》提供了一个简单清晰的架构帮助读者立刻找出企业的定位点,以及相对应的策略。
目录
杨元庆专文推介
导言 3法则:内容及其工作原理、
第1章 提高效率的四种机制
创立标准
行业的成本结构和共享的基础设施
干预
行业的集中
行业重组的动态特征
发现重组的早期预警信号
第2章 三者不为多
美国的汽车行业
3法则——理论
为什么不是多于3个
“3法则”的障碍
第3章 通才型企业和专家型企业
通才型企业和专家型企业的主要特点
通才型企业和专家型企业增长的含义
第4章 壕沟
公司是如何掉进壕沟中的
退出壕沟
从壕沟到细分市场
第5章 全球化和“3法则”
本地化思维模式转向全球化思维模式
“3法则”和市场的地域范围
“3法则”和国内竞争
第6章 通才型企业的战略
名公司的战略
第二名公司的战略
第三名公司的战略
结论
第7章 专家型企业的战略
第8章 市场的混乱
破坏性的技术
破坏性的法规
破坏性的市场变化
破坏性的投资
结论
附录A 美国企业兼并简史
附录B 市场一瞥
美国的汉堡包市场
比萨饼市场
冷麦片市场
隐形眼镜市场
运动鞋市场
糖果市场
预制婴儿食品市场
附录C 三巨头
美国行业中的三巨头
欧洲和亚洲的三巨头
全球三巨头
作者介绍
杰格迪什·谢斯博士执教于埃默里大学商学院。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曾经在许多公司中担任战略顾问,这些公司包括AT&T;、南方电报、考克斯通讯、福特、通用汽车、摩托罗拉、北电、德州仪器等。他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信管理中心和埃默里大学关系管理中心的创始人,也是
文摘
序言
我通常不太喜欢读那种鼓吹“极简主义”或“断舍离”的书籍,总觉得它们把复杂的人生简化得过于理想化了。《3法则》虽然也强调聚焦,但它的核心在于“有效性”而非“表面上的简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关于“资源分配的优先级”那一章。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人生的精力比作有限的燃料,而我们每天的琐事则像是无数个需要点火的微小引擎。如何避免能量在不重要的摩擦中耗尽,是这本书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之前一直困惑于如何平衡家庭责任和个人发展,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取舍”问题,而是一个“能量场域重构”的过程。书中提供的量化评估方法非常实用,让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时间黑洞在哪里。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不满足于表面的“效率提升”,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什么对我而言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产出”。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手,我有点被它的厚度吓到,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法则”二字的,总免不了晦涩的哲学思辨。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且富有画面感。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堪称一绝,像是搭积木一样,层层递进,逻辑环环相扣。每一个“法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我发现,作者在阐述理论的时候,非常注重平衡性,既有宏观的战略高度,也有微观到日常执行层面的具体建议。比如,书中关于“延迟满足”的探讨,就远远超出了我们常见的肤浅理解,它深入挖掘了这种行为背后的神经科学基础和环境诱因,让我对自己的拖延症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另外,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值得称赞,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就是一位深谙此道的智者在娓娓道来。这本书适合反复阅读,因为每次重读,你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都会加深一层,发现新的层次。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号称能“改变人生”的书持保留态度,大多是空话连篇,看完只剩一堆便利贴上的口号。然而,《3法则》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揭示了某些底层运行的规律。它的力量不在于给你提供一个虚幻的安慰剂,而在于精准地指出你当前卡住的那个“结”到底在哪里。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认知偏差”那部分的论述,作者用了好几个非常巧妙的心理学小实验来佐证观点,读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同时又感到一丝寒意——原来我过去这么长时间,都是活在自己构建的滤镜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直击痛点,绝不拐弯抹角,但又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必要的同理心,让你在被“点醒”的同时,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我把书里一些核心的观点摘抄下来,贴在了工作区显眼的位置,每次感到迷茫时,看一眼,就能迅速将思绪拉回到正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一套可操作的“思维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心灵鸡汤”。
评分这本《3法则》简直是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是在一个朋友强烈推荐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起来的,结果完全停不下来。首先,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场景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情节带着走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人物时的细腻之处,那些“法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挣扎、顿悟和实践,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自己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困境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蒙在眼睛上的纱布被一下子扯开。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到位,没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乎,而是有清晰的逻辑链条,让人可以对照自己的生活进行模仿和实践。我周末特地留出大块时间,泡上一杯咖啡,沉浸其中,感觉这不只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和灵魂梳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很用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这种实体书的体验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
评分我买了很多关于个人成长的书,但大多数都成了书架上的装饰品,翻开几次就束之高阁了。唯独《3法则》这本书,我几乎是带着“批判性阅读”的态度去翻的,结果却被它严谨的论证结构深深折服。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推销一种哲学,而是在展示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它的语言风格介于学术研究的精确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之间,既有数据支撑,又不失人文关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反馈回路”的讨论,作者将人际关系中的互动模式,用类似于工程学的概念进行了解构,让人瞬间明白为什么有些努力总是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这种将复杂的人类行为模式用清晰的结构图谱展示出来的能力,是作者功力的体现。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其实不高,但它对读者的“主动思考”要求很高,它更像是一个挑战,邀请你去检验自己的既有认知,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这些“法则”的普适性。读完它,我感觉自己不仅读了一本书,更是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思维升级训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