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乐理》这套系列乐理书编者为来自马来西 亚的琳娜昂,作者有多年音乐教育实践经验。
《音乐理论简单学(3)》是作者使用**有创意 又有趣的方法来让儿童可以轻松掌握及学习音乐理论 课程。它是特别为4-7岁儿童所设计的版本。并且还 可以与“英皇乐理考级”同步使用!
三十六分音符(Demisemiquaver)
有4个升记号或降记号的大调(Maj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主三和弦(Tonic Triads)
两条加线以上(Beyond 2 Ledger Lines)
八度变调(Transposition)
复拍子6 8 9 8 12 8(Compound Time 6 8 9 8 12 8)
复拍子的规则(Rules of Compound Time)
有4个升记号或降记号的小调(Min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复拍子中的音符和休止符组合(Grouping Notes and Rests in Compound Time)
音阶和调号复习(Scales and Key Signatures Revision)
四小节节奏(Four-bar Rhythm)
音程(Intervals)
简单乐句结构(Simple Phrase Structure)
演奏指示(Performance Directions)
综合练习(General Exercises)
复习(Revision)
说实话,市面上的“简单学”系列书籍,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内容浅尝辄止,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这一本,着实让我刮目相看。它虽然标题里带着“简单”二字,但其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特别是关于二十世纪及以后现代和声的介绍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很多进阶书籍往往会跳过这些内容,或者只是简单提及,让有志于向更复杂音乐领域发展的学习者感到迷茫。而这本书,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了十二音体系、复调对位法等复杂概念的基本轮廓,让你知道这些“高深”的理论究竟在探讨什么。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有清晰路径标记的山峰,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让人充满信心。此外,书中的练习题设计得非常精妙,它们不仅仅是检验你是否记住了定义,更多的是在考察你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音乐问题的能力。做完一套练习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自己真正“掌握”了知识,而不是“背诵”了知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有一定基础,但想进一步系统化提升的乐迷提供了坚实的阶梯。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我一直以为音乐理论的学习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苦旅,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常年的刻苦训练。我过去零星接触过一些乐理知识,但总感觉像是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口吻,而是以一种探索者的姿态,引导读者去“发现”音乐背后的规律。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节奏和节拍的讲解部分,简直是大师级的处理。它不只是告诉你拍子怎么数,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奏感是如何塑造音乐情绪的,这一点在其他入门书中是很少见的。书中的图示和表格设计也非常清晰直观,色彩搭配合理,完全没有那种老旧教材的沉闷感。我甚至发现,这本书对于自己进行简单的编曲构思也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它教会我如何有逻辑地搭建一个和声框架,让原本模糊不清的旋律想法变得具体可行。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提升音乐素养,又不甘于忍受传统枯燥学习方式的现代学习者准备的绝佳读物。它成功地将“学术”与“实用”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对乐理知识一直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听音乐会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点能深入欣赏的角度。我尝试过看一些传统的教材,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抽象的定义,读起来就像在啃石头,每次都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坐在你身边,用最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听起来高深的乐理概念。比如讲到调式和和声进行时,作者不是直接抛出枯燥的音级关系,而是会联系到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或者古典乐章的片段,瞬间就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它不是强迫你一下子掌握所有知识,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让你在解决一个小问题的成就感中,自然而然地迈向下一个难点。我特别喜欢它穿插的那些“小贴士”和历史趣闻,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丝毫没有枯燥感。现在,当我再听钢琴协奏曲时,我不再只是被旋律打动,还能隐约感受到背后那精妙的结构和色彩变化,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是初学者通往音乐殿堂的一座坚实而友好的桥梁。
评分对于那些抱着“纯粹爱好”心态,不以成为专业演奏家或作曲家为目的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音乐鉴赏的“瑞士军刀”。它教会你一套全新的、科学的语言体系来描述你对音乐的感受。举个例子,以往我只能说“这首歌听起来很悲伤”,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可以用更精确的词汇去分析:“这段小调和弦进行中,降六级音的引入造成了强烈的内省感。”这种认知上的飞跃,让每一次听音乐都变成了一场深度解读,乐趣倍增。作者在处理历史背景和理论发展关系时,也非常注意平衡——既不会让你迷失在冗长的历史时间线中,又能让你明白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书中对旋律线条的分析尤其精彩,它不是孤立地看待音符,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织体和情感流动的脉络中去理解。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上是一种享受,这种物理上的舒适感,也间接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它让“音乐理论”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生活的美感。
评分我是一个工作了很久,想重新拾起儿时音乐梦想的成年人,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啃那些动辄上千页的乐理大部头。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密度控制得非常得当,每一章的内容量适中,完全可以在通勤的碎片时间里高效吸收。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听觉训练”与“理论认知”的结合探索。作者很强调“听力”在乐理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听音辨音的练习建议和思维导图。这些建议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可以直接带入日常练习中的具体方法论。比如,书中介绍了一种如何通过对比不同的音程关系来快速分辨半音和全音的技巧,我尝试了几次,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排版风格也极为现代,大量使用留白,字体清晰易读,完全没有那种让人眼睛疲劳的密集感。它成功地将一门古老而严谨的学科,包装成了一个现代人可以轻松接纳和享受的学习体验。它不是速成手册,但绝对是效率最高的入门指南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