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

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卜元卿单正军谭丽超...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农药知识
  • 安全用药
  • 农业
  • 植物保护
  • 健康
  • 科普
  • 实用
  • 家庭园艺
  • 农药误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
ISBN:9787030564658
商品编码:29679367797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
  • 作者:编者:卜元卿//单正军//谭丽超
  • 定价:29
  • 出版社:科学
  • ISBN号:978703056465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3-01
  • 印刷时间: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6
  • 字数:40千字

内容提要

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正是困惑民众的一个普 遍问题,其中威胁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问题也被推上 风口浪尖,引发质疑和困惑。为了帮助大众全面认识 和了解农药,卜元卿、单正军、谭丽超编著的《农药 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依据*新资料,用简明通俗 的文字,辅以生动形象的配图,介绍农药的定义、分 类、安全性、管理制度、常用品种和科学认识,为公 众释疑解惑。
     本书既可作为科普读物进行休闲阅读,又可以作 为工具书进行参考。希望本书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 帮助,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大众对农药的认识 。
    

目录

1 农药是什么
2 农药助剂是什么
3 农药添加助剂的原因
4 农药的分类
5 农药毒性分级和毒性标识
6 农药的毒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7 现在我国已禁用农药品种有哪些
8 存储农药注意的安全事项
9 如何做到科学安全用药
10 混合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11 施药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2 施用农药容易对哪些生物造成影响
13 施药人员如何保护自己
14 农药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5 农药易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16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有哪些
17 农药中毒了该怎么办
18 家庭养花喷洒农药注意事项
19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0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途径有哪些
21 农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如何认识农药与食品安全
23 如何预防蔬菜农药中毒
24 通常情况下什么果蔬农药少
25 蔬菜什么部位农药残留*多
26 不应该迷信“有虫眼”蔬菜
27 科学选购瓜果蔬菜
28 蔬果去除残留农药方法
29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30 减少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3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目标
32 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3 生物农药
34 为什么生物农药*安全
35 微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是一本旨在普及农药科学知识、破除公众对农药的片面恐惧、引导理性认知和科学使用的书籍。本书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旨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关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普通民众,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农药视角。 本书并非直接阐述“农药不可怕”这一简单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探讨和知识的剖析,让读者在了解农药的本质、发展、作用、风险与管理后,自然而然地形成对农药的理性判断。 一、 农药的科学定义与发展历程:回溯与认知 首先,本书会清晰界定“农药”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笼统的贬义词,而是一类旨在防治病、虫、草、鼠等农业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的总称。书中将追溯农药的起源,从古代朴素的物理、化学防治方法,到近代化学农药的兴起,再到现代生物农药、仿生农药的出现,勾勒出农药科学发展的脉络。 早期探索: 介绍古人如何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如植物提取物、矿物质)来驱虫、杀菌。 化学农药时代: 详细阐述20世纪以来,DDT、有机磷农药等经典化学农药的发现与应用,以及它们在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方面所起的革命性作用。同时,也客观分析了早期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介绍新一代农药的研发方向,如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易降解等特点,以及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绿色替代品的出现。强调农药科学并非止步不前,而是在不断进步,朝着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二、 农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理解其“工具性”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农药的作用原理。理解农药如何杀死病虫草,是破除恐惧的第一步。 作用机制的科学解读: 解释不同类型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针对不同病虫草害的具体作用方式。例如,杀虫剂可能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或抑制其生长发育;杀菌剂可能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或代谢过程;除草剂则可能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或生长素的合成。 农药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区分不同农药的作用范围,强调“对症下药”的重要性。并非所有农药都对所有生物有害,许多现代农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目标害物有效,对非目标生物(包括益虫、益鸟、人和畜禽)的影响很小。 农药的分类体系: 介绍农药按作用对象、化学结构、作用方式等进行的科学分类,帮助读者理解农药世界的复杂性,避免“一概而论”的误解。 三、 农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科学监管的基石 科学认识农药的风险,并了解其背后的严格管理体系,是建立理性态度的关键。 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详细阐述农药毒性评估的各个环节,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以及环境毒性评估(对土壤、水体、鸟类、鱼类、蜜蜂等)。说明这些评估是基于大量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的。 残留限量标准: 解释“农药残留”并非等于“农药危害”。介绍各国政府如何根据科学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严格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标准。说明检测和监管体系如何确保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远低于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的水平。 农药登记与审批制度: 详细介绍农药上市前必须经过的严格登记和审批程序,包括成分分析、毒理学评价、环境影响评估、田间药效试验等。强调只有通过层层审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农药才能获准使用。 使用规范与监管: 介绍农药使用的规定,如用药剂量、施药时期、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等。强调正确使用农药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的关键。阐述政府部门在农药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职能。 四、 农药与食品安全:拨开迷雾,认识真相 本书将着重探讨农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用事实和数据回应公众的疑虑。 “农药超标”的界定: 解释“农药超标”是指农药残留量超过了法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强调绝大多数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其农药残留是安全的。 科学的检测手段: 介绍现代科学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等,说明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监管机构的角色: 阐述市场监管部门、农业部门如何通过抽检、飞行检查等方式,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常态化监控,保障消费者权益。 科学消费建议: 提供一些简单的、科学的食品处理建议,例如: 清洗: 用清水反复冲洗蔬菜水果,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表面的农药残留。 加热: 烹饪过程中,高温可以使一些农药分解。 去皮: 对于一些水果和蔬菜,去除外皮可以减少残留。 多样化摄入: 保持膳食多样化,不要长期只吃某一种食物,可以降低单一农药摄入的风险。 选择信誉良好的购买渠道: 购买有正规标签、来自可靠生产商或销售商的农产品。 五、 农药与环境保护:权衡与协同 本书也将审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现农药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环境影响的多维度分析: 客观分析农药可能对土壤微生物、水体生态、非目标生物(如蜜蜂)等方面造成的潜在影响。 绿色农药与生物防治: 强调绿色农药(如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发展,以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的重要性。介绍如何通过综合防治措施(IPM),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减量化与精准化施药: 介绍精准农业技术,如何通过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农药的精准施用,即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点、施用恰当的剂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药的降解与归宿: 解释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途径(光解、水解、微生物降解等),以及其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 六、 农药的未来发展趋势:科技引领,绿色前行 最后,本书将展望农药科学的未来。 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 介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以及开发靶向性更强的生物农药。 智能化与信息技术: 展望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药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的病虫草害防治。 生态友好型农药: 强调对环境影响更小、对人体更安全的农药研发是未来的主旋律。 科普与公众参与: 呼吁加强农药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共同参与到农药科学的健康发展中来。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说“农药是好的”或“农药是坏的”,而是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农药的科学本质、发展历程、作用原理、风险评估、管理体系以及在现代农业中的不可替代性(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知识的传播,读者将能够自行判断,从而形成对农药的理性认知,而不是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本书旨在成为读者了解农药科学的可靠指南,为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有用了!《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农药的“百科全书”,但是又一点都不枯燥。我最喜欢的是,书里有很多“小贴士”,告诉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挑选蔬菜水果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如何辨别哪些是相对安全的,哪些需要我们多注意。作者并没有回避农药潜在的风险,但他同时强调了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里讲解了不同农药的“作用周期”,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间隔期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规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作者对这方面的深入了解。我感觉就像是跟着作者一起,在知识的田野里进行了一次探险,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我们不应该“谈农药色变”,而是应该去了解它,理解它,并学会与之共处。

评分

读完《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农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平和、理性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农药的神秘面纱。我特别欣赏作者的逻辑清晰,他从农药的起源讲起,一步步介绍它的发展、分类,以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必要性。我之前一直对农药的安全性有些担忧,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现代农药的研发和审批过程中,其实有非常严格的科学评估和监管体系。书里还讲到了不同国家在农药管理方面的差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信息。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鼓励我们用一种“科学眼光”去看待事物,而不是被一些片面的信息所左右。作者的文字非常有说服力,他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他的观点,让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食品安全,或者对农业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读了,一直放在我的愿望清单里。听名字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这名字起得就很有吸引力,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农药是个挺神秘的东西,虽然生活中离不开它,但总感觉它跟“可怕”、“有害”这样的词语紧密相连,总有点敬而远之。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就来了兴趣。我猜这本书会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关于农药的各种知识讲清楚,可能就像给邻居大妈讲道理一样,既有条理又不枯燥。我特别期待它能解答我心里的一些疑问,比如,农药到底是怎么来的?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不同种类的农药有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农药,而不是被一些片面的信息吓到。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园丁,或者一个细心的农民,用亲切的语言,把那些看似复杂的化学名词,或者农业术语,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听懂,并且学到实用的知识。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农药本身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科学的理解,一种对生活常识的普及。我很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这个领域的新认知。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对《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这个书名我还有点犹豫,总觉得“农药”这个词自带一种负面色彩,是不是书里会讲很多让人担忧的东西?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在跟你聊天,轻松愉快地分享他所了解的关于农药的一切。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农药的背后,有着如此多的科学原理和发展历史。书里解释了农药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改进,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到一些历史上的“误区”或者“争议”时,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旧有的说法。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特别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家人,让他们也能够更科学地认识农药,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总的来说,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农药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它在保障我们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贡献,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评分

这绝对是我今年读到过最“接地气”的一本农业科普书了。读《农药不可怕(农药的小知识)》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学手艺,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吓人的数据,一切都那么实在,那么贴近生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不同农药的使用场景时,那种绘声绘色的描写,好像我就置身于田间地头,亲眼看着农民伯伯们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工具”来保护庄稼。书里的一些小故事,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说,我之前总觉得农药就是一种“毒药”,喷上去就完事了,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它也有“讲究”,有“科学”,有“用法”,甚至还有“保质期”。作者巧妙地把这些知识点穿插在日常对话或者场景模拟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东西,一点也不觉得费力。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没有给农药“贴标签”,而是试图让我们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它,去理解它在现代农业中的角色和作用。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信服,也让我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