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定價:68.00元
作者:宋書銘著,二水居士校注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04816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吳圖南藏本○附錄陳耀庭藏本
內容提要
《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又稱《宋氏傢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考》,據傳為宋遠橋所手記。民國初年始宣於世,各傢多有抄存留世。本版選用吳圖南藏的“清初本”為掃描本,加以點校並作詳細注釋。
目錄
原版影印 / 001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封麵) / 047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宋遠橋緒記(附三十七式名目) / 047八字歌/ 058三十七心會論/ 059三十七周身大用論/ 061十六關要論/ 062功用歌/ 064俞傢先天拳源流/ 065十三勢名目並論說/ 084十三勢行功心法/ 091十三勢歌/ 094打手歌/ 097程靈洗小九天源流/ 099小九天法式/ 103觀經悟會法/ 105用功五/ 107四性歸原歌/ 108宋仲殊後天法目源流/ 109後天法目/ 112此書十不傳/ 116此書有四忌/ 118用功三小忌/ 118
作者介紹
江瀾,自號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興。1987年從王清發老師學習楊式李雅軒老師一脈太極拳,1992年從蔡光圻老師學習推手。2003年初,因緣結識金仁霖老師,係統學習楊式葉大密老師一脈太極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學體係至今。創立一多廬太極文化傳播公司,緻力於太極拳傳播與推廣;受聘於新加坡傳統楊式太極拳協會等擔任武術顧問;創立馬來西亞檳城一多廬太極拳協會,擔綱顧問暨總教練。手談之餘,勤於筆耕,在《武魂》《太極》《精武》《武術傢》等雜誌刊登十數篇文章,齣版有《一多廬太極體悟錄》、《楊傢太極拳老拳譜三十二目探究》等著作。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有著多年太極拳練習經驗的習練者,一直以來,總覺得對太極拳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對於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曆史傳承有些模糊。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作者在書中對於太極拳源流的探討,不僅涉及到瞭具體的拳法動作,更深入挖掘瞭其哲學思想、養生理念以及武術技擊的原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流派的剖析,比如對於陳傢溝、楊傢、武當等幾個主要流派的起源、發展、代錶人物及其核心技法的論述,條理清晰,引人入勝。通過閱讀,我纔意識到,原來同一個太極拳,在不同的傳承和演變中,竟然會形成如此多樣的風格和側重點。作者對於這些差異的分析,既有宏觀的把握,又不乏微觀的細節,讓我在感嘆太極拳博大精深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練習有瞭更深刻的思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是一本知識的普及讀物,更在於它能引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對自身修行之路的進一步探索。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太極拳的認識發生瞭一個巨大的轉變。我過去以為太極拳就那麼幾種,楊傢、陳傢等等,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太極拳的演變如此復雜和多元。作者非常細緻地考察瞭太極拳的各個源流,從最開始的模糊起源,到後來的各個支派如何獨立發展,以及它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係和影響。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事實,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深入地分析這些支派的形成原因,以及它們在技法、理論上的差異和共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曆史文獻的解讀,讓我感覺作者是在一層層地剝開曆史的迷霧,嚮我們展示太極拳真實的發展軌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讓我們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麵去理解太極拳,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某個具體的流派或練習方法。它讓我明白瞭,太極拳的博大精深,正是源於它漫長而豐富的曆史積澱。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武術曆史頗感興趣的業餘研究者,我曾涉獵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絕對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次閱讀體驗。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考證太極拳源流和各支派的曆史演變時,展現瞭紮實的史料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他沒有簡單地照搬前人的觀點,而是通過細緻的文獻比對和邏輯推理,提齣瞭自己獨特的觀點,並對此進行瞭詳實的論證。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支派在拳理、套路、功法上的異同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和分析,這對於理解太極拳的發展脈絡以及不同風格的形成原因非常有幫助。書中不僅有理論的深度,還有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生動描繪,仿佛將讀者帶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武術時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係統、全麵、深入的視角來審視太極拳的發展曆程,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太極拳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太極拳的起源和發展充滿瞭好奇,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淺顯,要麼就是一些難以理解的古籍,讓人望而卻步。偶然間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就立刻被它吸引瞭。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清晰的邏輯所摺服。書裏對太極拳的各個源流進行瞭梳理,就像一條清晰的脈絡,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特彆是關於不同支派的形成和發展,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文獻,並結閤自己的研究,提齣瞭許多獨到的見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不同流派拳法特點的對比分析,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武術傢在娓娓道來,既有理論的高度,又不失實踐的生動。這本書不僅讓我對太極拳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更讓我感受到瞭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它不是那種看瞭就忘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門功夫,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招式和套路的學習上,更需要去瞭解它的根源和發展。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樣的需求。作者在書中對太極拳的源流進行瞭極其細緻的梳理,從最早的萌芽到各個支派的形成,再到它們各自的特點和演變,都進行瞭深入的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各個支派代錶人物的介紹,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各自的理解融入到太極拳的傳承中的。這讓我覺得,太極拳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創新的過程。書中的論述非常有條理,語言也比較易懂,即使是對於太極拳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不少啓發。它讓我看到瞭太極拳背後蘊含的深厚曆史文化,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人們對太極拳的理解和實踐。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寶貴的知識和啓示,讓我對太極拳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