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定价:68.00元
作者:宋书铭著,二水居士校注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04816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吴图南藏本○附录陈耀庭藏本
内容提要
《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又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考》,据传为宋远桥所手记。民国初年始宣于世,各家多有抄存留世。本版选用吴图南藏的“清初本”为扫描本,加以点校并作详细注释。
目录
原版影印 / 001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封面) / 047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宋远桥绪记(附三十七式名目) / 047八字歌/ 058三十七心会论/ 059三十七周身大用论/ 061十六关要论/ 062功用歌/ 064俞家先天拳源流/ 065十三势名目并论说/ 084十三势行功心法/ 091十三势歌/ 094打手歌/ 097程灵洗小九天源流/ 099小九天法式/ 103观经悟会法/ 105用功五/ 107四性归原歌/ 108宋仲殊后天法目源流/ 109后天法目/ 112此书十不传/ 116此书有四忌/ 118用功三小忌/ 118
作者介绍
江澜,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等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在《武魂》《太极》《精武》《武术家》等杂志刊登十数篇文章,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探究》等著作。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门功夫,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招式和套路的学习上,更需要去了解它的根源和发展。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作者在书中对太极拳的源流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梳理,从最早的萌芽到各个支派的形成,再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演变,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各个支派代表人物的介绍,以及他们是如何将各自的理解融入到太极拳的传承中的。这让我觉得,太极拳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创新的过程。书中的论述非常有条理,语言也比较易懂,即使是对于太极拳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它让我看到了太极拳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人们对太极拳的理解和实践。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知识和启示,让我对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太极拳的认识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我过去以为太极拳就那么几种,杨家、陈家等等,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太极拳的演变如此复杂和多元。作者非常细致地考察了太极拳的各个源流,从最开始的模糊起源,到后来的各个支派如何独立发展,以及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影响。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深入地分析这些支派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在技法、理论上的差异和共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历史文献的解读,让我感觉作者是在一层层地剥开历史的迷雾,向我们展示太极拳真实的发展轨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太极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流派或练习方法。它让我明白了,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正是源于它漫长而丰富的历史积淀。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武术历史颇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曾涉猎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考证太极拳源流和各支派的历史演变时,展现了扎实的史料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没有简单地照搬前人的观点,而是通过细致的文献比对和逻辑推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论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支派在拳理、套路、功法上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这对于理解太极拳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非常有帮助。书中不仅有理论的深度,还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生动描绘,仿佛将读者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武术时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视角来审视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太极拳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古籍,让人望而却步。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就立刻被它吸引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逻辑所折服。书里对太极拳的各个源流进行了梳理,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特别是关于不同支派的形成和发展,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流派拳法特点的对比分析,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武术家在娓娓道来,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生动。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它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是一位有着多年太极拳练习经验的习练者,一直以来,总觉得对太极拳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作者在书中对于太极拳源流的探讨,不仅涉及到了具体的拳法动作,更深入挖掘了其哲学思想、养生理念以及武术技击的原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流派的剖析,比如对于陈家沟、杨家、武当等几个主要流派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技法的论述,条理清晰,引人入胜。通过阅读,我才意识到,原来同一个太极拳,在不同的传承和演变中,竟然会形成如此多样的风格和侧重点。作者对于这些差异的分析,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乏微观的细节,让我在感叹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练习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更在于它能引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身修行之路的进一步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