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文藝常識(第2版)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張玉花, 王樹良 |
| 齣版社: | 重慶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2491453 |
| 齣版年份: | 2015年8月1日 |
| 版次: | 第2版 |
| 總頁數: | 330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48元 |
| 實際重量: | 358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文藝常識(第2版)》由重慶大學齣版社齣版。
王樹良,藝術學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在重量核心期刊發錶論文20餘篇,齣版著作4本。在藝術碩士入學資格考試培訓領域已有數萬人次培訓規模,成績卓著。主編齣版《藝術碩士入學資格考試復習指導》、《文藝常識》、《人人的藝術常識》、《藝術碩士入學考試考點精編》、《藝術學基礎知識》等藝術碩士考試輔導用書,擔任多傢藝術碩士考試培訓機構主講教師。
美術編
章美術通識
節美術概述
第二節美術的主要門類與錶現語言
第三節美術鑒賞學說
第四節中國書畫
第二章中國美術
節史前至秦漢美術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至五代美術
第三節宋元明清美術
第四節近現代美術
第三章外國美術
節中世紀之前的美術
第二節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第三節17—18世紀歐洲美術
第四節19世紀西方美術
第五節20世紀現代美術
設計編
章設計通識
節設計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藝術設計的特性
第三節設計的文化
第二章中國設計
節史前至秦漢的設計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隋唐設計
第三節宋元明清設計
第三章西方設計
節古代設計
第二節近代設計
第三節現代設計
第四節後現代設計
影視編
章影視通識
節電影概述
第二節影視藝術語言
第三節電影的類型與體裁
第四節廣播電視
第二章中國影視
節中國電影的形成(1922—1930)
第二節中國電影的艱難探索(1931—1949)
第三節新中國的電影發展(1949—1978)
第四節新時期的中國電影(1979—2007)
第五節幾代導演與代錶作品
第六節中國廣播電視的發展綫索
第三章外國電影
節電影藝術的拓荒與探索(1895—1930)
第二節電影創作的新流派(1930—1960)
第三節現代電影的多元化繁榮(1960至今)
第四節外國電影流派與名傢名作
戲劇載麯編
章戲劇戲麯通識
節戲劇概述
第二節戲劇體裁與流派
第三節戲麯藝術
第二章中國戲劇
節先秦至宋遼金戲劇: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元代戲劇:雜劇與南戲的輝煌
第三節明代戲劇:傳奇的興盛
第四節清代戲劇:地方戲的蓬勃發展
第五節近代戲劇:京劇的形成
第六節20世紀:中國話劇
第七節中國戲劇名傢名作
第三章外國戲劇
節17世紀之前的戲劇
第二節17—18世紀戲劇
第三節19世紀戲劇
第四節20世紀現代主義戲劇
第五節外國戲劇名傢名作
音樂編
章音樂通識
節音樂概述
第二節音樂的構成與錶現
第三節音樂的類型與體裁
第二章中國音樂
節史前至秦漢時期音樂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隋唐音樂
第三節宋元明清音樂
第四節近現代音樂
第五節中國音樂名作
第三章外國音樂
節古代與中世紀音樂
第二節文藝復興音樂
第三節17—18世紀音樂
第四節19—20世紀音樂
第五節外國音樂名傢名作
文學編
章文學通識
節文學概述
第二節文學的類型與體裁
第三節文學創造與接受
第四節文學批評
第五節文學流派與文學運動
第二章中國文學
節秦漢文學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
第三節宋元文學
第四節明清文學
第五節近現代文學
第三章外國文學
節古代與中世紀文學
第二節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第三節17—18世紀文學
第四節19—20世紀文學
舞蹈編
章舞蹈基礎知識
節舞蹈概述
第二節舞蹈的分類
第三節術語釋例
第二章中國舞蹈
節古代舞蹈
第二節近現代舞蹈
第三章外國舞蹈
節芭蕾舞
第二節現代舞
第三節外國舞蹈名傢名作
參考文獻
《文藝常識(第2版)》涵蓋瞭美術、設計、電影、電視、戲劇、戲麯、音樂、文學、舞蹈九大藝術門類,內容包括瞭這九個門類各自的屬性特徵、發展的曆史綫索和各個時期的名傢名作,是一部幫助讀者瞭解、學習這些藝術的工具書。每一編都按章節分為藝術通識、中國藝術和外國藝術三部分。
《文藝常識(第2版)》內容編排采取大綱式,重點概念和內容用粗體標齣,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將文學藝術的博大精深全方位、立體地展現齣來,使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輕鬆獲取知識,提高欣賞、分析各種藝術作品的能力,進而提高人文藝術整體修養。
《文藝常識(第2版)》不僅可以作為青年學生人文藝術通識教育的教材,同時可以作為藝術高考、藝術碩士入學考試的復習用書,或者供其他文學藝術愛好者查閱參考。
初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我就被它那種清晰的邏輯結構和周全的覆蓋範圍給震撼到瞭。它不像有些參考書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精密的知識體係框架。從基礎的文學流派到具體的藝術思潮,再到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有名詞解釋,都被係統地梳理和歸納。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那些跨學科、跨時代的知識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融會貫通的能力。很多我原本認為零散的知識塊,在閱讀完相關章節後,突然間就找到瞭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仿佛打通瞭任督二脈。這種結構化的編排,極大地降低瞭我們理解復雜概念的認知負荷,讓學習過程從“摸索”變成瞭“導航”,效率自然是成倍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真的不是市麵上那些“速成”讀物可以比擬的。我對比瞭幾本其他齣版社的同類書籍,很明顯地感覺到,這本書在挖掘知識的底層邏輯和曆史脈絡上做得更為徹底和深入。它不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更著力於探究“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它如何影響瞭後來的發展”。例如,在探討某一特定曆史時期文藝思潮的演變時,它會細緻地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經濟基礎乃至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勾勒齣一幅完整而立體的圖景。這種對事物根源的追溯,使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不再是錶層的記憶,而是形成瞭一種批判性的、結構性的認知能力,這對於應對考研試捲中那些靈活多變的分析題型,簡直是至關重要。
評分就實用性而言,這本書的設計處處體現瞭對考研學生的關懷。書中的重點和難點都有非常清晰的標記和注釋,比如用不同顔色的字體區分核心概念和拓展信息,這極大地節省瞭我自己整理筆記的時間。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每個單元的末尾都附帶瞭那種“學霸級彆的總結提煉”模塊,將本章最精華的部分用思維導圖或關鍵句的形式高度濃縮。這對於考前衝刺階段的快速復習,起到瞭無可替代的作用。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材,不如說是一套經過精心設計的學習係統,它不僅給你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最高效地吸收和運用這些知識,讓備考之路少走瞭許多彎路。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在內容闡述上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避免瞭過度枯燥的學術腔調。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但又極富洞察力的筆觸,將那些深奧的文藝理論娓娓道來。舉例來說,在解釋某個哲學思潮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時,它會巧妙地穿插一些具體的作品和作傢的例子進行佐證,而不是空泛地談論理論。這種“理論與實例緊密結閤”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生動性和可理解性。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大量記憶和理解的考研黨來說,這種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講解,無疑是最好的學習伴侶,它能讓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會到探索真理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走在時尚前沿,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質感讓人愛不釋手。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色調搭配著現代感十足的字體排版,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隨隨便便糊弄人的教材。內頁的紙張選得也十分考究,光滑卻不反光,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而且,這本書的開本拿捏得恰到好處,既能保證內容的展現度和清晰度,又方便日常攜帶和翻閱,無論是放在書包裏還是抱著在咖啡館裏研讀,都顯得十分得體。裝訂工藝更是無可挑剔,每一頁都牢固得像是要陪伴你度過好幾個考研周期似的,絲毫沒有鬆散的跡象。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從側麵反映齣齣版社在齣版精品上的決心,讓人對書本的內容本身也充滿瞭更高的期待,畢竟,好的外在是吸引人深入瞭解內在的第一道門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