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音樂理論
  • 樂理知識
  • 音樂入門
  • 音樂學習
  • 和聲
  • 視唱練耳
  • 音樂基礎
  • 音樂教材
  • 我愛樂理
  • 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師大
ISBN:9787559801630
商品編碼:29691391366
齣版時間:2018-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 作者:編者:(馬來)琳娜昂|譯者:陳嫻
  • 定價:40
  • 齣版社:廣西師大
  • ISBN號:9787559801630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8-03-01
  • 印刷時間: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
  • 頁數:48

目錄

三十六分音符(Demisemiqu**er)
有4個升記號或降記號的大調(Maj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主三和弦(Tonic Triads)
兩條加綫以上(Beyond 2 Ledger Lines)
八度變調(Transposition)
復拍子6 8 9 8 12 8(Compound Time 6 8 9 8 12 8)
復拍子的規則(Rules of Compound Time)
有4個升記號或降記號的小調(Min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復拍子中的音符和休止符組閤(Grouping Notes and Rests in Compound Time)
音階和調號復習(Scales and Key Signatures Revision)
四小節節奏(Four-bar Rhythm)
音程(Intervals)
簡單樂句結構(Simple Phrase Structure)
演奏指示(Performance Directions)
綜閤練習(General Exercises)
復習(Revision)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音樂理論進階與實踐》的圖書的詳細介紹,內容完全獨立於您提供的書名《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 圖書介紹:《音樂理論進階與實踐:從基礎到作麯的係統橋梁》 導言:超越基礎,直抵音樂的深層結構 在音樂學習的漫長旅途中,初級階段的理論知識如同搭建地基,至關重要。然而,真正的音樂理解和創作能力,需要更深入、更係統的理論支撐。《音樂理論進階與實踐:從基礎到作麯的係統橋梁》正是為那些已經掌握瞭音程、和弦基礎,渴望跨越理論與實際應用鴻溝的學習者、演奏者和新興作麯傢而設計。 本書摒棄瞭零散的知識點羅列,旨在構建一個嚴密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體係。我們相信,音樂理論不應是僵硬的規則,而是理解音樂傢思維、解析復雜作品結構、並最終賦能自身創作的工具。 第一部分:調性體係的深度解析與拓展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從對傳統大、小調體係的熟悉,深入探索其內在的邏輯、張力與限製。 第一章:調性功能與和聲的色彩 功能和聲的精細劃分: 詳細解析主、屬、下屬三和弦的基本功能,並引入對比和弦(如中音區和弦、副屬和弦)如何豐富調性色彩。探討代理和弦(Substitution Chords)在爵士樂和現代流行音樂中的實際應用,展示如何用功能相似的和弦替代原有和弦,創造新的聽覺體驗。 模態調性(Modal Harmony)的探索: 超越自然大調,深入研究七個教會調式(Dorian, Phrygian, Lydian, Mixolydian 等)的獨特音響特徵。重點解析調式間轉換(Modal Interchange)技術,即如何在同一調性內臨時藉用其他調式的和弦,以增強情緒的深度與層次感,這是許多電影配樂和氛圍音樂的核心技巧。 第二章:半音和聲與調性連接的藝術 導音與色彩的利用: 詳細解析經過性屬和弦(Passing Diminished Chords)的構造與功能,它們如何在不破壞調性主乾的前提下,實現平滑的和聲過渡。 遠關係和聲的連接: 聚焦於等音程轉調(Chromatic Mediants),例如C大調轉到E大調或Ab大調,分析這些聽起來“齣人意料”的和聲連接背後的數學和心理學依據。引入Neapolitan(那不勒斯六和弦)與減七和弦(Diminished Seventh Chords)作為強有力的半音色彩工具,探討它們在浪漫主義時期作品中的戲劇性作用。 調性中心漂移(Tonal Ambiguity): 介紹如何通過模糊或同時使用多個功能組,製造短暫的調性不確定性,為隨後的解決做鋪墊。 第二部分:對位法與織體構建的實踐 本部分將理論學習轉嚮復調思維,培養讀者構建復雜、獨立聲部綫條的能力。 第三章:巴赫式的精細對位:兩條鏇律的對話 兩條聲部對位(Two-Part Counterpoint): 嚴格遵循傳統對位法原則(如弗西斯基或阿爾諾德體係),詳細講解各項級關係(協和、不協和)的嚴格處理,特彆是如何處理經過音、鄰音、倚音等非和弦音。 賦格麯的結構剖析: 深入解析賦格麯的“語言”,包括呈示部、中段、再現部的組織邏輯。重點教授主題的變奏技巧,如反嚮(Inversion)、逆行(Retrograde)以及增值(Augmentation)和減值(Diminution)在創作中的實際應用。 第四章:織體密度與配器思維的融閤 織體(Texture)的心理學效應: 分析單音音樂、主調音樂、復調音樂在不同情感錶達上的優勢。探討聲部進行(Voice Leading)在決定織體清晰度上的關鍵作用。 “垂直”與“水平”的平衡: 教授如何設計一條優秀的鏇律綫(水平維度),並確保其與伴奏和聲(垂直維度)完美結閤,避免鏇律被和聲“淹沒”或和聲被鏇律“拉扯”。本章特彆引入鏇律配器法的初步概念,為後續的管弦樂配器打下基礎。 第三部分:節奏的復雜性與非傳統度量衡 本書認為,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本部分緻力於解構和重構復雜的節奏框架。 第五章:復拍號與節奏的位移 復雜拍號的實際演奏與理解: 深入研究如 5/4, 7/8, 11/8 等復拍號的內部結構(如 3+2+2 或 3+4)。通過分析巴托剋、斯特拉文斯基以及現代爵士樂中的例子,展示如何將這些復雜節拍“切分”成易於理解的單元,從而實現流暢的演奏。 節奏重音與錯位: 探討重音錯置(Accents Displacement),即如何在固定的節拍框架內,通過強調非預期的小節拍,製造齣強烈的搖擺感或不和諧的張力。 第六章:節奏的變奏與韻律結構 節奏動機的發展: 教授如何從一個核心節奏動機齣發,通過變形、拉伸、壓縮等手法,構建齣貫穿整部作品的統一性,而非依賴鏇律的唯一性。 非對稱節奏與自由度: 介紹部分不受固定拍號約束的節奏處理,例如自由速度(Ad libitum)的應用,以及在不規則的樂句劃分中保持整體韻律感的技巧。 第四部分:麯式結構的宏觀布局與現代解構 理論的終極目標是理解和創作大型結構。本部分聚焦於宏觀的音樂藍圖。 第七章:古典麯式的精煉與再造 奏鳴麯式的深層解剖: 詳細分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功能和情感弧綫,而非僅僅停留在主題的再現。重點研究轉調邏輯——主題I如何轉到關係調,以及展開部如何利用最遙遠的關係調來製造危機感。 迴鏇麯與三部麯式的變體: 探討A-B-A’、A-B-A-C-A等結構的靈活運用,特彆是在交響詩和室內樂中的非傳統布局。 第八章:序列主義與十二音體係的邏輯基礎(概述) 十二音體係的生成與操作: 簡要介紹勛伯格的十二音體係,重點講解音列(Tone Row)的生成、轉換(Prime, Inversion, Retrograde, Retrograde Inversion),以及如何確保音列的平衡性。此章節旨在提供一個理解現代音樂結構的基礎框架,而非深入探討復雜的矩陣計算。 結語:理論的實踐檢驗 《音樂理論進階與實踐》並非一本孤立的參考書。每章後都附帶“實踐挑戰”部分,鼓勵讀者立即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的樂段分析、和聲重寫或短小對位練習中。本書旨在成為連接音樂學院課堂知識與真實創作環境之間的關鍵橋梁,幫助學習者真正掌握音樂的語言,自信地錶達復雜而深刻的音樂思想。 適用對象: 音樂專業學生、高級業餘學習者、希望提升作麯技能的演奏傢、影視音樂愛好者。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讓閱讀體驗提升瞭好幾個檔次。現在的學習資料,很多都是黑白印刷,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譜例擠在一起,看久瞭眼睛非常疲勞,學習效率自然就低。這本書的用紙和印刷質量非常不錯,色彩搭配得既專業又不失活力。尤其是在講解一些涉及到音色或者情緒變化的部分時,作者很巧妙地運用瞭不同的字體粗細和顔色標注,即使是初學者也能一眼看齣重點所在。我特彆欣賞它在關鍵概念旁邊的“小貼士”或者“常見誤區提醒”,這些小小的角落裏往往藏著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能幫我避開很多彎路。這種細節上的用心,體現瞭齣版者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知識傳遞的認真態度。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鍵盤手,我最大的痛點是,雖然能跟著譜子彈一些簡單的麯子,但當我想自己嘗試改編或即興創作時,腦子裏就像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和弦該怎麼連接纔不突兀。這本書在和聲的介紹上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沒有直接跳到復雜的屬七和弦、減和弦這些高階內容,而是用很大量的篇幅去解析“功能和聲”的基礎——主、屬、下屬這三大傢族的作用和相互轉化。書中通過大量實例分析瞭樂麯中常見的和弦進行套路,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開始能預判一段鏇律接下來可能用到的和弦,甚至能大膽地替換一些和弦,讓我的彈奏不再是簡單的復述,而有瞭自己的思考在裏麵。這本書的實用性,遠超齣瞭我預期的“理論”範疇。

評分

坦白講,我之前對自學樂理這件事抱持著懷疑態度,總覺得沒有名師指點,靠著書本是很難真正掌握的。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結構設計仿佛有一位耐心的老師在你身邊實時指導。它不是把知識點生硬地丟給你,而是像講故事一樣,一步步引導你進入情境。比如,在解釋大小調區彆時,它會用“明亮”與“憂鬱”這樣感性的詞匯去烘托氣氛,再用具體的音級關係來佐證,讓抽象的概念有瞭直觀的感受錨點。這種“感性導入、理性深化”的學習路徑,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我用瞭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感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深度已經超越瞭過去幾年斷斷續續的摸索,這本書無疑是整個過程中效率最高、收獲最大的一個環節。

評分

我接觸過好幾本號稱“零基礎入門”的樂理書,說實話,很多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要麼內容過於碎片化,講瞭一點皮毛就讓你自己去探索後續的復雜體係;要麼就是把基礎知識堆砌在一起,根本沒有邏輯層次,讀完後感覺自己像是囫圇吞棗,知識點記住瞭,但就是串聯不起來,一到實際應用就抓瞎。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的體係構建非常紮實,它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樹,從最基本的音高、節奏開始,逐步擴展到音程、和弦,再到更復雜的樂式分析。每學習完一個章節,我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掌握瞭什麼,以及下一步應該去哪裏。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注重“聽感”與“理論”的結閤,很多時候,書上講瞭一個和弦的構成,它會立刻引導你去聽這個和弦聽起來是什麼感覺,這對於培養真正的“樂感”至關重要,而不是死記硬背。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樂理是個高深莫測的學問,光是看到那些五綫譜、拍號、調性這些名詞就頭疼,更彆提什麼和聲進行、配器法瞭,完全是雲裏霧裏。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親和,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堆晦澀的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概念。比如,它把音程比作“兩根綫之間的距離”,把調性比作“傢的感覺”,一下子就讓我抓住瞭核心。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科書,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音樂老師娓娓道來。書中大量的圖示和清晰的結構安排,讓原本抽象的樂理知識變得具體可感。特彆是對於節奏和節拍的講解,那種由淺入深的節奏感,讓我這個以前隻會跟著感覺打拍子的人,終於明白瞭為什麼有的音樂聽起來“順”,有的聽起來“怪”。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音樂充滿好奇心但又被傳統教材勸退的朋友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