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EW103:通信電子戰(含CD光盤一張)
定價:48.00元
作者:(美)David L. Adamy(戴維 阿達米),樓纔義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213102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該書是EW100係列的第三本,該書全麵、清晰地介紹瞭通信電子戰係統所涉及的各種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主要功能。全書共9章,主要內容為:*章 引言,主要介紹瞭dB這個單位的換算與應用;第二章 通信信號,介紹瞭各種數字、模擬、跳頻、直擴等信號;第三章 通信天綫,主要介紹瞭天綫的波束、增益、極化、陣列等概念;第四章 通信接收機,主要介紹瞭超外差、信道化、壓縮等各種接收機,信號的數字化,以及接收機的各種指標;第五章 通信信號傳播,主要介紹瞭信號傳播特性和鏈路預算;第六章 通信輻射源搜索,主要介紹瞭搜索策略、係統配置、對各種低截獲概率信號的搜索等內容;第七章 通信輻射源定位,給齣瞭各種準確度下測嚮、定位的方法,討論瞭對擴頻信號的定位方法;第八章 通信信號截獲,主要給齣瞭低截獲概率信號、強信號影響下弱信號的偵收方法;第九章 通信乾擾,討論瞭對跳頻、直擴、蜂窩等通信信號的乾擾方法。
目錄
章 概述1
1.1 通信的特徵1
1.2 頻率範圍1
1.3 本書的架構2
1.4 數學上的dB3
1.4.1 dB值3
1.4.2 與dB形式之間的轉換3
1.4.3 用計算尺來實現dB轉換4
1.4.4 用dB形式錶示的數5
1.4.5 dB公式6
第2章 通信信號7
2.1 模擬調製7
2.2 數字調製9
2.2.1 模擬和數字信息的傳輸9
2.2.2 數字化9
2.2.3 數字射頻調製11
2.2.4 數字信號帶寬13
2.2.5 數字信號的結構15
2.3 噪聲16
2.4 LPI信號18
2.4.1 僞碼20
2.4.2 跳頻信號22
2.4.3 Chirp信號25
2.4.4 直接序列擴頻信號27
2.4.5 混閤技術LPI信號29
2.4.6 蜂窩電話信號30
2.5 數據鏈信號32
2.5.1 Link 4A數據鏈32
2.5.2 Link11數據鏈35
2.5.3 Link16數據鏈37
2.6 信道編碼40
第3章 通信天綫50
3.1 天綫參數50
3.1.1 天綫類型50
3.1.2 不同類型天綫的基本特點51
3.2 幾種重要的通信天綫53
3.3 天綫波束53
3.4 有關天綫增益的附加說明54
3.5 極化55
3.6 相控陣55
3.6.1 相控陣天綫的波束寬度和增益56
3.7 拋物麵碟形天綫58
第4章 通信接收機64
4.1 接收機的種類64
4.1.1 脈衝接收機65
4.1.2 超外差接收機66
4.1.3 調諧式射頻接收機68
4.1.4 固定調諧接收機68
4.1.5 信道化接收機68
4.1.6 布拉格小盒(Bragg Cell)接收機69
4.1.7 壓縮接收機70
4.1.8 數字化接收機71
4.2 數字化72
4.2.1 采樣速率73
4.2.2 數字化波形73
4.2.3 數字化技術74
4.2.4 I、Q數字化74
4.2.5 ADC的性能指標75
4.3 數字化信號質量問題80
4.3.1 僞碼檢測80
4.3.2 跳頻信號截獲81
4.4 接收係統的靈敏度82
4.4.1 kTB84
4.4.2 噪聲係數84
4.4.3 檢波前所需信噪比85
4.5 接收係統的動態範圍89
4.5.1 模擬與數字動態範圍89
4.5.2 模擬接收機動態範圍90
4.5.3 數字動態範圍92
4.6 典型接收機係統配置93
4.6.1 多接收機偵察和電子支援係統93
4.6.2 多接收機係統94
4.6.3 遠距離接收係統96
第5章 通信傳播97
5.1 單嚮鏈路97
5.2 單嚮鏈路方程98
5.3 傳播損耗99
5.4 視距傳播100
5.5 雙綫傳播102
5.6 菲涅耳區(Fresnel Zone)105
5.7 刃峰繞射(Knife CEdge Diffraction)107
5.8 大氣以及雨損耗109
5.8.1 大氣損耗109
5.8.2 雨霧損耗109
5.9 HF傳播110
5.10 衛星鏈路112
第6章 通信輻射源搜索115
6.1 截獲概率(POI)115
6.2 搜索策略115
6.2.1 常規搜索115
6.2.2 指定搜索115
6.2.3 序貫尋優搜索116
6.2.4 有用的搜索工具116
6.2.5 影響搜索的實際因素117
6.3 係統配置117
6.3.1 搜索接收機種類119
6.3.2 數字調諧接收機120
6.3.3 數字接收機121
6.3.4 測頻接收機121
6.3.5 能量檢測接收機121
6.4 信號環境123
6.4.1 角度覆蓋123
6.4.2 信道占用率124
6.4.3 靈敏度124
6.5 無綫電視距125
6.6 低截獲概率信號的搜索128
6.6.1 LPI信號的搜索策略128
6.6.2 跳頻信號128
6.6.3 Chirp信號129
6.6.4 直接序列擴頻129
6.7 間斷觀察(Look Through)130
6.8 己方自擾131
6.9 搜索策略舉例132
6.9.1 窄帶搜索132
6.9.2 從寬帶接收機中轉接134
6.9.3 利用數字接收機的搜索134
第7章 通信輻射源定位135
7.1 輻射源定位方法135
7.1.1 三角測量法135
7.1.2 單站定位137
7.1.3 方位角和仰角137
7.1.4 其他定位方法138
7.2 精度定義138
7.2.1 均方根(RMS)誤差138
7.2.2 圓概率誤差和橢圓概率誤差139
7.2.3 校準141
7.3 測量站的位置和基準方嚮141
7.4 中等精度定位技術143
7.4.1 瓦特遜瓦特測嚮技術144
7.4.2 多普勒測嚮技術145
7.5 高精度定位技術146
7.5.1 單基綫乾涉儀146
7.5.2 多基綫乾涉儀149
7.5.3 相關乾涉儀149
7.6 輻射源定位149
7.6.1 到達時差法150
7.6.2 到達頻差法151
7.6.3 FDOA和TDOA的組閤153
7.7 輻射源定位——誤差估計154
7.7.1 閤成誤差154
7.8 擴頻輻射源的定位155
7.8.1 跳頻信號的定位156
7.8.2 Chirp輻射源159
7.8.3 直接序列擴頻輻射源159
7.8.4 低截獲輻射源的定位技術160
第8章 通信信號的截獲161
8.1 截獲鏈路161
8.1.1 截獲定嚮發射162
8.1.2 截獲非定嚮發射163
8.1.3 機載截獲係統164
8.1.4 截獲非視距信號165
8.2 在強信號環境下截獲弱信號166
8.3 低截獲(LPI)信號的截獲166
8.3.1 截獲跳頻信號167
8.3.2 Chirp信號的截獲167
8.3.3 截獲直接序列擴頻信號168
8.4 通信信號參數估計169
8.4.1 采樣定理169
8.4.2 信號參數估計171
8.5 通信信號解調174
8.5.1 模擬信號解調174
8.5.2 數字信號解調177
8.6 信道編碼分析180
第9章 通信乾擾188
9.1 乾信比188
9.1.1 乾信比計算188
9.1.2 其他損耗190
9.1.3 有利位置乾擾190
9.2 數字與模擬乾擾190
9.2.1 數字與模擬乾擾190
9.2.2 脈衝乾擾191
9.3 乾擾擴頻信號192
9.3.1 部分頻帶乾擾192
9.3.2 跳頻信號乾擾194
9.3.3 Chirp信號乾擾196
9.3.4 乾擾直擴信號197
9.3.5 組閤模式擴頻信號的乾擾198
9.4 糾錯碼對乾擾的影響198
9.4.1 蜂窩電話乾擾200
9.4.2 乾擾上行鏈路201
9.4.3 乾擾下行鏈路201
9.5 多目標乾擾202
9.5.1 頻分多目標乾擾202
9.5.2 時分多目標乾擾204
附錄A 問題及答案207
附錄B 參考書目225
附錄C 使用隨書附帶的CD228
作者簡介231
作者介紹
樓纔義,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6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負責並完成瞭多項國防重點科研和預研項目。在信號快速搜索、軟件無綫電技術、數字化可重構一體化體係架構實現等方麵取得較大成績。 David Adamy是一位的電子戰專傢, 擁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和聖剋拉拉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在電子戰、偵察及其相關領域齣版瞭11本專著,並在世界範圍內講授電子戰相關課程,嚮軍方和電子戰公司提供谘詢服務。目前,他是“老烏鴉協會”董事會成員,並在2001年擔任該協會主席。
文摘
序言
與市麵上許多側重於介紹硬件設備規格的書籍不同,《通信電子戰》的側重點明顯放在瞭“戰術與算法”層麵。它花瞭大量篇幅來探討如何通過智能決策係統來優化電磁頻譜的使用。例如,書中詳細闡述瞭一種基於博弈論的動態頻譜分配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乾擾方和被乾擾方都根據對方的實時行為來調整自己的策略,形成一個動態的“軍備競賽”。這種高層次的抽象思維,對我理解未來無人集群通信對抗的復雜性非常有啓發。我發現,書中對“信號指紋識彆”技術的研究非常深入,它不僅僅停留在如何提取特徵,更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動態的、可自我學習的威脅數據庫。盡管一些章節的排版略顯擁擠,技術術語堆砌較多,需要頻繁查閱附錄中的縮寫列錶,但從知識的密度和深度來看,這種犧牲是可以接受的。這本書更像是為準備高水平學術研討或製定復雜係統架構的頂層設計人員準備的深度教材。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坦率地說,是需要一定投入的。它不是那種可以躺在沙發上輕鬆翻閱的讀物,更像是一本需要咖啡和筆記本纔能攻剋的“堡壘”。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嚴謹,幾乎每一個結論都引用瞭相關的物理定律或數學推導作為支撐,這讓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上達到瞭極高的水準。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啃完瞭關於“頻率捷變係統抗乾擾性能評估”的那一章,裏麵的復雜積分和隨機過程分析,著實考驗瞭我的數學功底。但一旦你理解瞭那些推導過程,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目前的多數乾擾技術效果不佳——因為它們沒有真正觸及到這些數學模型的本質弱點。我特彆贊賞作者對於“係統級性能指標”的界定,他清晰地區分瞭“最大作用距離”、“有效信息率”和“抗乾擾裕度”這幾個關鍵指標,避免瞭在評估電子戰係統時常見的模糊性。對於那些希望將理論轉化為可量化工程指標的研究人員而言,這本書提供瞭無可替代的基準。它教會我們的不是“如何乾擾”,而是“如何精確地評估乾擾的有效性”。
評分這本《通信電子戰》的書拿到手裏,感覺就不是一般的技術手冊能比擬的。翻開目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對電磁頻譜控製理論的深入剖析,而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介紹。作者似乎下足瞭功夫去梳理從最基礎的信號傳播特性到復雜的對抗策略之間的邏輯鏈條。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認知電子戰”的那幾個章節,裏麵的圖錶和數學模型都相當紮實,看得齣是基於大量的實戰經驗和前沿研究成果提煉齣來的。比如,它對現代跳頻和寬帶通信係統在麵對有源乾擾時的脆弱性進行瞭細緻的建模,並且提齣瞭好幾種基於快速傅裏葉變換(FFT)和盲源分離技術的應對方案。對於我這種需要理解係統級對抗思路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框架的構建。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不像有些教材那樣空泛,它給齣瞭具體的場景模擬和參數設置,讓我能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的作戰效能的。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對於某些最新的低截獲概率(LPI)技術,內容更新稍微慢瞭一點點,不過瑕不掩瑜,它奠定的基礎知識足以支撐我深入探索後續更尖端的技術領域。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深度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極為全麵的電子戰生態係統視角。它沒有孤立地看待乾擾和反乾擾技術,而是將通信係統的脆弱性、乾擾源的特性、接收機的處理能力以及戰場環境等多個維度有機地結閤起來進行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非相乾調製係統在強噪聲背景下的魯棒性”這一部分的討論,作者通過一係列巧妙的實驗設計,揭示瞭某些看似簡單的抗乾擾措施在實際復雜電磁環境中可能産生的意外失效後果。這讓我對過度依賴單一技術解決復雜問題的行業傾嚮有瞭更清醒的認識。光盤中的資源補充得非常到位,特彆是那些經過嚴格校準的基帶信號生成器配置腳本,極大地節省瞭我在搭建仿真環境時進行參數驗證的時間。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沉穩內斂,邏輯推進如同精密儀器般無懈可擊,雖然閱讀過程需要極高的專注度,但每次閤上書本時,都會有一種知識壁壘被突破的滿足感。這是一部真正能夠提升專業認知水平的硬核力作。
評分老實說,我對這種動輒上韆頁的專業書籍通常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但《通信電子戰》這本書的內容組織方式,卻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而是選擇瞭一種循序漸進的敘事方式。開篇部分對“信息優勢”的哲學探討,雖然看似宏大,卻準確地定下瞭全書的基調——電子戰的核心是信息控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乾擾源的建模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那些關於“信號熵”和“信道飽和度”的比喻,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當我翻到CD光盤中的仿真軟件部分時,更是感到物超所值。那不是那種隻能運行簡單演示的玩具程序,而是內置瞭多種復雜環境模型的仿真平颱,讓我可以直接在虛擬機裏搭建一個小型化的電子戰對抗場景,親手調試參數,觀察乾擾效果。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對於自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雖然書中對一些特定硬件平颱的實現細節著墨不多,但對於理解背後的原理和算法的優化方嚮,這本書提供瞭極為堅實的理論後盾,絕對是想跨越初級階段的工程師的必讀書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