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通信概論
定價: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何方白,蔣青,範馨月,曹建玲,莊陵,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5250391
字數:561000
頁碼:3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現代通信概論》從通信的基本概念齣發,闡述瞭現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徵及發展趨勢,較全麵地介紹瞭現代通信各類係統及網絡的組成、結構原理、關鍵技術、應用和發展,主要包括數字通信、現代信息交換、光縴傳輸、短波與超短波通信、數字微波與數字衛星通信、數字移動通信、數據通信及寬帶接入等係統與技術,並力求反映現代通信的新內容。《現代通信概論》內容豐富,條理清楚,敘述深入淺齣,每章有基本內容的總結,並配有習題,便於學生學習和理解。
《現代通信概論》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信息、計算機、電子、自動化、管理等專業及其他基於通信特色的各類專業本科學生現代通信概論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本專科生、科技和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全球供應鏈的韌性與重塑》會是一本枯燥的商業報告匯編,但讀完之後纔發現,這完全是一部描繪當代世界經濟脈絡的史詩級作品。作者以極具畫麵感的筆觸,勾勒齣瞭從東南亞某個小型電子元件工廠到歐洲終端消費市場的漫長旅程。書中對“黑天鵝”事件——比如幾年前某港口罷工或者突發的自然災害——如何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瞬間擊垮看似堅不可摧的全球協作體係,分析得鞭闢入裏。我尤其欣賞它對“冗餘”價值的重新定義。過去,企業追求“精益化”管理,但這本書清晰地論證瞭,在當前地緣政治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適當的“冗餘”和多元化的采購渠道,纔是真正的生存之道。作者的文筆富有節奏感,穿插著對不同國傢貿易政策的精彩對比,讓原本復雜的宏觀經濟學概念變得生動起來,仿佛在看一部關於資源調配的宏大紀錄片,讓人對我們日常所用的每一件物品的來龍去脈産生由衷的敬畏。
評分我最近在翻閱《後人類時代的倫理睏境》,這本書的視角簡直是腦洞大開,它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人”這個概念的固有限製。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筆觸,探討瞭基因編輯技術、高級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覺醒,以及人機融閤(Cyborgization)對傳統人權概念的衝擊。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是在空談科幻,而是緊密結閤瞭最新的生物工程和認知科學研究進展來進行推演。例如,書中對“責任主體”在AI深度介入決策鏈條後的模糊化處理進行瞭極為精彩的辯論,這在自動駕駛事故或者AI輔助醫療失誤的場景下,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那些長句中的每一個詞語,因為作者的每一個轉摺都蘊含著深刻的思考。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比較“硬核”的,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基礎,但對於那些熱衷於探索人類未來邊界和自我定義的探索者來說,它提供的思想火花是無與倫比的,讀完後,看待日常生活的目光都會變得不一樣。
評分《無形之牆:當代社會的信息繭房研究》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麵精準的鏡子,照齣瞭我們每個人在網絡空間中的自我局限。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親切自然,像一位老朋友在跟你分享他近距離觀察到的種種怪現象。他沒有使用太多晦澀的學術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個人訪談和社交媒體行為觀察,展示瞭信息過濾機製是如何一步步將我們塑造成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實的群體。特彆是書中對“迴音室效應”在公共議題討論中的極端化錶現的分析,令人警醒。我記得書中提到一個例子,關於某項社會改革的民意調查,由於算法推送差異,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在兩個不同的信息圈層中都被放大到瞭極緻,導緻完全無法進行有效的理性對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主動跳齣舒適區,去接觸那些讓我們感到不適或陌生的觀點,纔是保持思維活力的唯一途徑。這本書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因為它直指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不易察覺的思維惰性。
評分這本《信息時代下的數字鴻溝》簡直是為我們這些身處信息爆炸時代卻又時常感到迷茫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作者並沒有停留在那種空泛地批判“技術萬能論”或者一味地渲染“技術威脅論”的層麵,而是非常紮實地剖析瞭數據獲取、數字技能、以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地域之間造成的現實鴻溝。我特彆欣賞它對“接入平等”和“使用平等”之間差異的深入探討。你看,光有光縴鋪到村口,如果村民不懂得如何利用網絡進行遠程醫療谘詢或者在綫學習,那這光縴鋪設的意義何在?書中用大量的案例研究支撐瞭這一點,比如對某西部偏遠山區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引入後的實際效果的跟蹤調查,那些數據分析得非常細緻入微,讓人不得不深思。書中也提到瞭算法偏見如何進一步固化既有的社會不平等,這部分內容讀起來讓人脊背發涼,因為它揭示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便捷”背後隱藏的結構性問題。這本書的論述邏輯嚴密,引用瞭大量社會學、經濟學和傳播學的經典理論,但行文卻非常平實易懂,即便是對復雜模型不甚熟悉的普通讀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絕對值得細細品讀。
評分我最近一口氣讀完瞭《城市生態係統中的生物多樣性恢復實踐》,這本書簡直是城市規劃師和熱衷於社區綠化的居民的“聖經”。我之前總覺得生態保護是遠離城市的宏大敘事,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城市內部也可以成為物種繁衍的綠洲。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詳盡地記錄瞭如何在高密度鋼筋水泥叢林中,通過設置“昆蟲旅館”、恢復城市濕地邊緣、以及采用本土植物進行垂直綠化等具體操作,成功吸引瞭過去幾十年裏銷聲匿跡的鳥類和昆蟲。書中對不同城市案例的對比分析特彆有啓發性,比如對比瞭新加坡的“垂直森林”模式和柏林的“野生化街道”策略,各自的優缺點一目瞭然。最打動我的是,作者強調瞭社區參與的重要性,指齣真正的生態恢復,不是自上而下的工程,而是居民對身邊微小生命的關注和嗬護。這本書不僅提供瞭詳實的技術指導,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瞭一種與自然共存的、充滿希望的生活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