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
定價:40.00元
作者:李繼誌
齣版社:湖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667121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包括四個部分。一,理論基礎梳理。主要包括行為經濟學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交易費用理論、集體行動和製度選擇理論、博弈論和産業組織理論等。二,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與製度的交互影響研究。將調研對象按發起人主體進行分類,構建不同發起人類型組織的博弈模型,分析影響不同參與主體行為及造成機會主義選擇的因素,探討參與主體行為與組織製度發展之間的關係。三,構建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績效評價模型。從社員收益、組織運營、組織發展以及社會影響等四個角度構建農民專業閤作社績效評價體係,選擇參與主體行為和組織製度指標,分析行為和製度對績效的影響。四,探討通過改進閤作社製度、規範主體行為,從而提升組織績效的策略。
目錄
章 導論
1.1 選題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1.2 外研究動態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本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可能的創新點
第2章 閤作社的演進和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農民專業閤作社的曆史演進
2.2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
2.3 、理論基礎
第3章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與組織製度的交互影響
3.1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的主要參與主體及其閤作行為
3.2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的組織製度
3.3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發展的內部睏境
3.4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與組織製度的交互影響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
4.1 演化博弈論
4.2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各參與主體的演化博弈分析
4.3 影響演化博弈主體行為的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湖南省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調查情況分析
5.1 湖南省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發展簡介
5.2 湖南省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
5.3 湖南省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的製度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湖南省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對績效的影響
6.1 農民專業閤作社組織績效評價概述
6.2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組織績效的實證研究
6.3 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對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績效的影響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組織績效提升的對策建議
7.1 完善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的內部製度
7.2 優化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的外部環境
第8章 研究結論及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研究展望
附錄一 農民專業閤作社調查錶
附錄二 閤作社成員調查錶
附錄三 閤作社生成機製調研問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李繼誌,湖南寜鄉人,女,管理學博士,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會計係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有湖南省會計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財務學會理事,湖南省工商管理學會成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長與發展。講授本科生《基礎會計學》《金融會計》《資産評估》《會計專題》和研究生《資本運營理論與實務》等專業課程。獲2016年全國第三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理科組三等奬,2014年湖南省課堂教學競賽(基礎會計學組)一等奬,2014年湖南省教育係統“芙蓉百崗明星”榮譽稱號。參與國傢社科基金等國傢課題2項,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等省廳級課題5項;在《消費經濟》《農業現代化研究》《財會月刊》等核心期刊發錶科研、教改論文20餘篇;齣版專著1本,教材3部。
文摘
序言
讀罷《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生動且充滿張力的農村畫捲。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閤作社描繪成烏托邦式的理想組織,而是以一種審慎而深刻的視角,深入剖析瞭其內在的運作邏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參與主體行為”的細膩刻畫。它不僅僅局限於對農民社員的個體行為分析,更是將目光投嚮瞭管理者、甚至是被忽視的基層乾部、技術推廣人員等多元化的參與主體。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搭便車”現象的探討,以及不同激勵機製如何影響社員的貢獻意願。書中對“信息不對稱”這一普遍存在的難題,如何導緻個體理性選擇與集體目標之間的衝突,進行瞭鞭闢入裏的分析。而“組織製度”部分,則更是讓我看到瞭閤作社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麵臨的製度睏境。書中對傳統契約理論在閤作社語境下的適用性提齣瞭質疑,並嘗試構建更適閤中國情境的分析框架。我一直在思考,在快速變化的農村市場環境中,一套僵化的製度設計,無疑是閤作社發展的“絆腳石”。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靈活且具有適應性的製度設計思路,幫助閤作社在麵對外部環境變化時,能夠及時調整和優化自身?最後,關於“組織績效”的衡量,作者似乎超越瞭單純的財務指標,更加關注閤作社的社會影響力、生態效益以及對農民能力提升的貢獻,這讓我對閤作社的價值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這個書名,仿佛是為我這個長期關注中國農村發展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些閤作社能夠蓬勃發展,成為農民緻富的“火車頭”,而另一些卻淪為形式,甚至曇花一現?書中關於“參與主體行為”的探討,無疑抓住瞭問題的關鍵。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析農民在閤作社中的“理性選擇”與“非理性行為”的。是否會深入分析社會資本、文化傳統等非經濟因素對農民參與閤作社意願和行為的影響?例如,傳統的鄰裏關係、村落文化,是會成為閤作社發展的助力,還是會成為阻礙?而“組織製度”的設計,在我看來,更是閤作社能否“走得穩、走得遠”的基石。我希望書中能夠對不同類型的組織製度進行詳盡的比較分析,例如,是采取“股份閤作製”更能激發社員的積極性,還是“會員製”更能保持閤作的初衷?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成功的製度創新案例,以及在製度設計過程中需要規避的“雷區”?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建立一套既能充分調動個體積極性,又能有效實現集體目標,並且能夠抵禦市場風險的製度體係。而“組織績效”的評估,則是我最關心的一點。我希望作者能夠超越簡單的經濟效益指標,深入探討閤作社在提升農民議價能力、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以及增強農村社區凝聚力等方麵所發揮的綜閤作用。
評分《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這個書名,讓我對中國農村經濟組織創新的前沿有瞭更深的認識。作為一名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充滿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閤作社這一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曆程。書名中的“參與主體行為”立即引起瞭我的注意。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去描繪和分析閤作社內部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模式的。是僅僅關注農民社員的個體理性選擇,還是會更全麵地納入閤作社的管理者、甚至是一些潛在的外部利益相關者?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信息不對稱、機會主義行為等問題,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影響閤作社的決策過程和資源配置的效率。而“組織製度”的論述,對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麼樣的製度設計,纔能讓閤作社真正發揮其“閤作”的本質,而不是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包辦”或者“壟斷”?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股權結構、治理機製、收益分配等關鍵製度要素,並分析它們與閤作社績效之間的內在聯係?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製度改革建議,幫助閤作社在瞬息萬變的農業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最後,“組織績效”的衡量,我希望能夠看到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經濟效益層麵,而是能夠更加關注閤作社在提升農民福利、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麵的綜閤性貢獻,這樣纔能更全麵地理解閤作社的價值。
評分這本《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的書名,乍一聽,就勾起瞭我對當下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農民專業閤作社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民收入的重要載體,但現實中,它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常常麵臨各種挑戰。書名中“參與主體行為”這幾個字,立刻讓我聯想到,閤作社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員、管理者乃至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互動和決策。他們是齣於何種動機加入閤作社?在日常運營中,他們的行為模式是怎樣的?是積極主動地參與,還是被動地跟隨?這些行為又如何影響著閤作社的決策效率和資源配置?而“組織製度”更是觸及瞭閤作社的“骨架”,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分析不同類型的組織製度(比如股權結構、決策機製、利益分配方式等)對閤作社發展的影響。是不是有些製度設計能有效激發社員活力,促進閤作社的良性運轉,而有些則可能導緻內部矛盾,阻礙閤作社的壯大?書中是否會給齣一些具體的製度優化建議,幫助閤作社突破瓶頸?最後,“組織績效”是這一切的最終檢驗。究竟什麼樣的閤作社纔能實現真正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它是否能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否能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剖析這些問題,並結閤中國具體國情,給齣具有操作性的見解,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評分對於《新型農民專業閤作社:參與主體行為、組織製度與組織績效》這本書,我抱有極大的期待,因為它觸及瞭中國農業發展中一個至關重要但又常被忽視的環節。書名中的“參與主體行為”這四個字,立即讓我聯想到閤作社內部復雜的人際關係和利益博弈。農民個體之間的信任基礎如何?管理者是否真正代錶瞭社員的利益?外部力量(如政府、企業)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的介入是否會扭麯閤作社的初衷?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機製和利益協調,來化解閤作社發展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內部矛盾和群體性失語現象。畢竟,一個鬆散的聯閤,很難形成強大的閤力。而“組織製度”的分析,更是本書的核心看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閤作社在製度設計上的差異,例如,股權多元化對決策權的影響,以及收益分配機製的公平性如何直接關係到社員的滿意度和歸屬感。是否存在一種“最佳實踐”,能夠平衡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並有效抵禦外部風險?我一直在思考,在中國地域廣闊、情況各異的農村,能否形成一套普適性的製度範本?最後,“組織績效”的評估,無疑是衡量閤作社生命力的關鍵。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套多元化的績效評價體係,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賬本,而是要深入考察閤作社在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議價能力、推動綠色生産方式以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等方麵的實際成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