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国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体育与卫生健康
定价:32.00元
作者:杨鄂平,徐自升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4410247
字数: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国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体育与卫生健康》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卫生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体育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教材将体育与卫生健康两个主题融为一体,使健康的思想贯穿于每一章节中,同时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现对学生终身关怀的教育。
2.突出了医学院校的特点,体育和医学的目的都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随着医学模式、体育与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体育与健康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使它们越来越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本教材理论知识篇为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理论和科学锻炼方法。
3.医疗保健篇结合了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和武当武术文化,将传统体育锻炼方法与现代医学保健相结合,又将体育锻炼与武当武术文化内涵联系得以加强,对于培养医学院校的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终身健身能力、终身适应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4.教材力求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拓展学生对课程内容和自主锻炼项目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与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突出医学、体育与健身相结合的特点。
目录
理论知识篇
章 体育的概论
节 绪论
第二节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
节 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健康维护的因素
第二节 健康教育
第三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
第四节 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与评价
第三章 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与方法
节 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与医务监督
节 体育锻炼中的生理卫生常识
第二节 常见运动中生理反应和疾病的处置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
医疗保健篇
第五章 传统保健体育
节 24式太极拳
第二节 四十二式太极剑
第三节 六字诀
第六章 武当武术
节 武当拳十八式
第二节 武当太极二十八式
第七章 武术运动
节 武术文化
第二节 武术基本功
第三节 五步拳
第四节 初级剑
第五节 初级长拳
运动实践篇
第八章 田径运动
节 走、跑的健身方法
第二节 跳跃的健身方法
第三节 投掷的健身方法
第四节 田径运动场地及裁判规则
第九章 篮球运动
节 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篮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三节 篮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第四节 三人制、NBA篮球规则与赛制介绍
第十章 排球运动
节 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三节 排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第十一章 足球运动
节 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足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三节 足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第十二章 乒乓球运动
节 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二)扶把练习
1.蹲
蹲,又分为半蹲和全蹲。通过下蹲练习,可增强腿部肌肉的弹性、控制能力以及膝关节、髋关节的柔韧性。
站一位脚准备。
侧向扶把,做脚的5个位置的下蹲练习,主要体会膝、髋的外展。下蹲时,上体保持不变,重心始终在垂直部位上下移动,同时头部又承受负荷之感,缓慢下蹲,动作平稳,连贯。两膝保持外开,均匀下蹲,以脚跟不离地为度;随后以脚腕和膝盖的力量将身体均匀推起,恢复直立;当全蹲至大限度时,脚跟柔软缓慢地略略抬起,继续下蹲,随着脚跟徐徐着地,同时将身体缓缓推起,恢复直立。
(1)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平均落于双脚;(2)双膝用力保持外开;(3)两脚全脚着地,蹲下和起立时须保持对抗性。
2.擦地
擦地练习可增强踝关节灵活性和力量,培养腿的正确姿态。
站一位或五位脚准备。
面对把杆,一位擦地。要求膝外展、脚面绷直,脚跟用力外顶,重心在支撑腿上,主力腿直立,动力腿向旁、向前或向后用力擦出远距离。此外,还可以变换腿的其他位置和方向擦地。在擦出的过程中脚跟先离地,随后脚背绷直,脚尖点地;收回时则相反。
(1)保持膝胯正直,重心始终在主力腿,不玎随动力腿的动作而移动;(2)动力腿向前;(3)擦出时一定要沿着主力腿脚沿直线擦出,脚跟前顶。
3.小踢腿
小踢腿可以训练腿的力量,腿的控制能力和准确性。
站一位或五位脚准备。
腿的姿势和擦地相同,只是脚擦出时脚尖离地,动力腿擦出后不停地迅速向空中(向前、向侧、向后)25度踢出,略停顿,保持准确的停顿点后下落;经脚尖点地,不停顿地迅速复原位。
(1)踢起时全腿必须外开,双脚挺直;(2)踢出和收回的瞬间脚尖必须用力绷直,动作要连贯;(3)在五位上收脚时,须全脚同时回到准确的五位上。
4.划圈
画圈练习主要培养练习者腿的正确姿态,方位感及踝关节、髋关节的灵活性。
站一位或五位脚准备。
侧向扶把,大腿控制不动,小腿绷脚直线收回至脚尖轻触主力腿腿肚下部,保持大腿固定不动,以脚跟向前顶的力量带动小腿绷脚向前往旁划半个圆圈,至旁边45度外。
……
序言
理论知识篇
章 体育的概论
节 绪论
第二节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
节 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健康维护的因素
第二节 健康教育
第三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
第四节 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与评价
第三章 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与方法
节 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与医务监督
节 体育锻炼中的生理卫生常识
第二节 常见运动中生理反应和疾病的处置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与预防
医疗保健篇
第五章 传统保健体育
节 24式太极拳
第二节 四十二式太极剑
第三节 六字诀
第六章 武当武术
节 武当拳十八式
第二节 武当太极二十八式
第七章 武术运动
节 武术文化
第二节 武术基本功
第三节 五步拳
第四节 初级剑
第五节 初级长拳
运动实践篇
第八章 田径运动
节 走、跑的健身方法
第二节 跳跃的健身方法
第三节 投掷的健身方法
第四节 田径运动场地及裁判规则
第九章 篮球运动
节 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篮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三节 篮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第四节 三人制、NBA篮球规则与赛制介绍
第十章 排球运动
节 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三节 排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第十一章 足球运动
节 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足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第三节 足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第十二章 乒乓球运动
节 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
参考文献
从排版和装帧设计来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功能至上,美学靠后”。纸张质量一般,字号偏小,行距紧凑,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容易疲劳。而且,黑白印刷的图例和示意图,在表现复杂的运动模式或解剖结构时,清晰度和辨识度都大打折扣。作为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学习的教材,其设计细节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和阅读体验。我个人非常期待未来版本能采用更先进的印刷技术和更科学的版式设计,比如适当增加留白,使用更清晰的字体,并对关键概念进行色彩或图形的突出处理。现在的设计风格,让人感觉像是赶工出来的标准件,缺乏对使用者友好度的考量,让人在面对知识的难度之余,还要对抗阅读体验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虽然完整,但在逻辑串联上略显生硬。感觉像是将不同领域的专家文章强行拼凑在一起,章节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比如,从“运动生理学”跳到“急救常识”时,读者需要一个明确的桥梁来连接这两块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说明运动损伤的预防如何与现场急救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目前的呈现方式,更多是知识点的罗列,而非知识体系的构建。我希望作者能更侧重于构建一个“健康维护的闭环系统”,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从日常预防、科学训练到突发事件处理的完整路径。这种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远比单纯的知识点堆砌更能帮助医学生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思维框架,也更符合教材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确实是下了苦功的,每一章的论述都力求详尽无遗,引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对于那些未来打算从事医学或体育科学研究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石。然而,这种追求详尽的倾向,也使得部分章节显得过于专业化,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入门门槛有点高。我记得有几页关于生物力学分析的内容,我需要反复查阅好几次才能勉强理解其核心逻辑。坦率地说,它更像是为研究生预备的参考书,而非面向全国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的“统编教材”。教材的意义在于普及和打基础,它应该用更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原理“翻译”成学生可以理解并内化的知识。我希望看到更多图文并茂的解释,而不是大段密集的文字堆砌。阅读过程就像是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风景虽好,但过程未免过于艰辛。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实在太有“学院派”的风格了,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子严谨到近乎刻板的教科书味道。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划分,从人体解剖生理的基础概念到运动训练的原理,再到各类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内容覆盖面确实广得惊人,但说实话,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本厚厚的词典。那些图表和数据分析,虽然学术上无可指摘,但在实际阅读体验上却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更贴近大学生活的案例,比如如何平衡学业压力下的日常锻炼,或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差异的个性化健康建议。现在的版本更像是在强调“你应该知道什么”,而不是“你该怎么做”。对于我这种更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参考资料库,需要我自行去挖掘其中的实用价值,而不是一本能引导我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的“行动指南”。如果能增加一些互动式的自我评估环节或者情景模拟,或许能让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
评分拿到这本教材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与时俱进”似乎有些滞后了。尽管书名听起来非常“全国统编”,强调了权威性,但在涉及现代健康理念和新兴运动方式的部分,内容明显不足。比如,对于当下流行的心理健康管理、睡眠科学优化,或者新兴的电子竞技健康风险评估等话题,这本书的处理都显得非常保守和简单。它似乎更侧重于传统的、教科书式的体育运动和基础卫生知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学生的健康关注点早已不再局限于基础的体能达标和疾病预防,更关注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心理韧性和实现高效能生活。这本书未能很好地捕捉到这些时代脉搏,使得部分章节读起来有一种陈旧感,像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标准上,对于培养具有现代健康观的医学生来说,略显乏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