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六手太极功(跟冠军教练学太极)
定价:26.00元
作者:曾乃梁,卫香莲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335462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六手太极功是作者曾乃梁(冠军教练,中国武术九段,武术***教练,当代十大武术教练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及其夫人卫香莲根据几十年经验与心得创编而成。主要的功能是养生,比24式太极拳还
容易入门。
2.本书早已出版英文版和日本版,十多年来风靡全世界,六手太极功更是在海外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应中国广大拳友的热切要求,出版本书。这也是作者**授权出版的《六手太极功》中文版图书。
3.中国武术活动家徐才、张山、昌沧、王友唐联袂推荐。本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附赠大容量DVD光盘。
内容提要
六手太极功是太极泰斗曾乃梁大师及其夫人卫香莲女士创编的,主要的功能是养生,学会全套一般只要半个小时。24式太极每一式都要配合相应的呼吸方法才能准确掌握动作,而六手太极功用均匀的腹式呼吸即可,主张气沉丹田,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内外皆修的目的。六手太极功简便、易学,利于初学者入门;不受场地、年龄、体质的限制,可作为“家庭体育”的重要内容;松、柔、圆、缓,是一种极好的积极性休息;以意导气,形神共养,以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循经取穴,练周天功;强调臂旋,疏通气血。总的来说,“六手太极功”具备健身、修身、娱身和医身等全面的功效,不仅是当今,而且也是未来全面信息时代的人们自我保健和陶冶情操的需要。
目录
目录
一、走进六手太极功
(一)六手太极功的特点与作用
(二)练习六手太极功的注意事项
二、站式六手太极功动作分解说明
(一)手——托按手
(二)第二手——开合手
(三)第三手——送球手
(四)第四手——捋须手
(五)第五手——云鹤手
(六)第六手——归元手
三、坐式六手太极功动作分解说明
(一)手——托天手
(二)第二手——拉弓手
(三)第三手——亮翅手
(四)第四手——拨云手
(五)第五手——斜靠手
(六)第六手——归元手
四、六手太极功配套练法——“十敲”“三摩”
(一) “十敲”“三摩”的特点
(二) “十敲”动作分解说明
(三)“三摩”动作分解说明
(四)练功与养生相辅相成
附录1:站式六手太极功连续动作照
附录2:坐式六手太极功连续动作照
后记
作者简历
作者介绍
曾乃梁,男,生于1941年,福建福州人,中国武术九段,武术*教练(正高级),当代中国十大武术教练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亲自培养全国武术比赛冠军以上者130多人次,其中有陈思坦、高佳敏、魏丹彤、王慧玲、吴贤举、彭荔丽等亚洲乃至世界冠军,以及福建武术领军人物代林彬。因此被誉为“冠军教练”。已出版《24式太极拳挂图》《走进太极拳》《新编太极拳对练》《太极拳入门与功法》等,还拍摄约40片太极拳教学VCD、DVD。
卫香莲,女,生于1944年,山西运城人,武术七段,武术高级讲师(副高级),现任福建华武中心副主任、福州华武功夫指导中心主任。被加拿大武术联合总会授予“武术家终身成就奖”,被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聘为指导讲师或客座教授。与曾乃梁合著《六手太极功》(英文版和日文版)、《太极拳入门与功法》等书,在武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分量的文章。
文摘
序言
我被这本书中对传统武术文化背景的尊重和挖掘所深深吸引。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招式时,都会追溯其在太极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寓意,这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比如,他对“听劲”的讲解,不仅停留在如何感知对方的来力,还深入探讨了古代哲学家们是如何理解“感应”和“互动”的。这种深度的挖掘,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法学习,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且,书中对“刚柔相济”的阐述极为透彻,作者用了很多比喻,比如水流和磐石的对比,来形象地解释如何在外表柔和的同时,内在保持着坚韧的力量。这本读物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一套复杂的肢体技术,提升到了哲学和生命实践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关于拳架的,更是关于如何以一种更智慧、更平衡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所有“推拉”和“冲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略显复古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一个更加传统、更注重内功修炼的氛围里。我一开始只是想找一本关于气功或者传统武术入门的书籍,没想到翻开之后,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他不仅仅是在罗列招式和口诀,更像是在讲述一套完整的身心哲学。比如书中对于“意守丹田”的阐述,就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结合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我这个初学者都能理解,原来气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玄学,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练习慢慢体悟到的内在感受。特别是书中对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讲解,细致到连吸气时胸腔和腹部的起伏都要精确描述,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感到作者对武术的理解是极其深刻和严谨的。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之间穿插的一些历史典故,让学习的过程不那么枯燥,反而充满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总的来说,它给我的感觉是,这不是一本速成秘籍,而是一本可以陪伴我长期探索和精进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它并非按照套路招式的顺序来编写,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模式。最开始是基础的站桩和调息法,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夯实地基。然后才逐步引入简单的动作,每一个动作的引入都与前面学到的呼吸法紧密关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查要点”部分。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回顾,而是提出了几个检验练习者是否领会了精髓的问题,比如“你是否感觉脚底有抓地感?”或“你的腰胯是否已经松开?”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自我纠错能力。它迫使我不能只是机械地模仿,而要真正地去感受身体的反馈。这让我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引导学习者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自我评估系统,这对于长期独自练习的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那些动辄强调“一招制敌”或“速成爆发力”的武术书籍相比,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无比的“静”和“稳”。作者的笔触非常平和,没有丝毫的夸大或浮躁。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心法”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打动我这个希望通过练习来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的读者。书中有一段关于“心静自然凉”的论述,作者将其与太极中的“虚领顶劲”联系起来,阐释了精神集中如何影响身体的物理状态。我尝试着在练习后冥想十分钟,配合书中所说的“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发现练习后的疲惫感不再是肌肉的酸痛,而是一种深层的放松和焕然一新的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慢下来”的生活指南,而不是一本纯粹的武术教科书。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打败别人,而是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解,如何找到内在的秩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处理得非常精妙,这对我这种习惯于“眼看为实”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许多复杂的动作分解,不再是模糊不清的线条或角度,而是使用了非常清晰的侧视图和俯视图来配合文字说明。举个例子,书中讲解“野马分鬃”这个动作时,光是手臂的旋转轨迹就有三张图详细标注了骨骼的相对位置,这比我之前在其他武术书籍上看到的要直观得多。而且,作者在描述每一个体位时的用词非常精准,不会使用太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即便用到了,也会立刻用更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我特别注意到,作者似乎非常强调“松沉”这个概念,书中反复提到,如果身体的某一个关节没有放松到位,气血就会被卡住,这种对力学平衡的重视,让我意识到太极拳远不止是缓慢的移动,更是一种精妙的身体控制艺术。读完第一部分,我已经能感觉到自己在日常站桩时,身体的某些僵硬部位有了微妙的变化,这都要归功于书中对“微调”的强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