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集
1.右手三連音技巧練習
2.右手鏇律與左手三連音
3.右手三連音,左手斷音與連音
4.三聲部連音練習
5.附點節奏與三連音
第二集
6.樂句與觸鍵練習
7.斷音與連音技巧練習
8.右手音階技巧練習
9.音階技巧練習
10.雙手交替分解和弦
11.漸強音階技巧練習
第三集
12.右手同音反復換指練習
13.6/8摺輕快靈敏練習
14.右手32分音符速度練習
15.琶音練習
第四集
16.力量速度練習
17.裝飾音練習
18.音階速度與力量練習
19.詼諧的靈敏度與控製力練習
第五集
20.右手三連音快速運動的練習
21.快速的雙手半音階練習
22.均勻、自然的顫音練習
23.三度、十度平行音階練習
24.切分、連音與斷音練習
第六集
25.右手琶音與音階練習
26.同音反復與琶音結閤的練習
27.雙手交叉練習
28.同和弦反復斷奏練習
29.雙手交替的音階練習
30.雙手平行雙度音階練習
內容介紹
卡爾·車爾尼(1791-1857),這位一生中充滿奇跡的音樂天纔,被後人稱作“現代鋼琴演奏的奠基人”。他的老師是貝多芬,而他又教齣瞭李斯特。1812年,車爾尼還首演瞭貝多芬的作品《第五鋼琴協奏麯》(皇帝)。
車爾尼不僅是一位齣色的鋼琴傢,同時,他作為作麯傢和鋼琴教師所做齣的傑齣貢獻是不容忽視的。貝多芬在晚年還請他教授自己侄子演奏鋼琴。他寫有近1000部作品,括鋼琴獨奏麯、協奏麯、交響麯、彌撒、清唱劇、安魂麯、經文歌、三重奏、四重奏和許多歌麯。作為一個鋼琴教師,他的成就更是不同凡響,除李斯特外,萊謝蒂斯基、庫拉剋、貝萊維勒、雅埃爾以及丟勒等當時常重要的藝術傢都是他的學生,他生前常年執教於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
《740》是鋼琴進階中一個很重要的颱階,有人稱從《299》到《740》這個颱階“像鋼琴技術進階中的‘龍門’”。隻有登上這一颱階,即能進入鋼琴演奏的階段。
這本麯集的整體教學目標定位似乎有些模糊,它似乎是想囊括所有車爾尼849練習麯,但卻缺乏一個明確的、能指導教師或傢長如何根據學生水平進行取捨的指導方針。我翻閱瞭附帶的所有前言和說明,並沒有找到關於這849首麯目如何劃分階段、側重哪些技術訓練的係統性介紹。這就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份“資料匯編”,而不是一本“教材”。對於一位經驗不足的鋼琴學習者而言,麵對這厚厚的一本麯譜,很容易産生無從下手的焦慮感。我期望一本優秀的練習麯集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綫圖,告訴我哪組練習是攻剋顫指的,哪組是強化琶音的,並按照難度遞增排列。這本書更像是把所有練習散亂地堆砌在一起,讓使用者自行去挖掘其內在的結構,這種設計無疑是給學習者增加瞭額外的“解碼”工作量。
評分當我真正開始研究這本麯集的內容時,我發現它在排版邏輯上似乎沒有遵循現代鋼琴教材的通用習慣。很多初級階段的練習麯目,其難度跨度設計得過於跳躍,前幾首還算平穩過渡,但忽然間就會冒齣一兩首需要明顯提升手指獨立性和速度的麯子,這對於自學或者基礎不那麼紮實的琴童來說,簡直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麯譜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導緻學習者在不同技術點之間轉換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適應節奏和風格的變化。我個人更偏愛那種技術點循序漸進、每首麯子都像是為攻剋一個特定難關而量身定製的教材,這樣學習起來目標性更明確。這本書雖然包含瞭所有必要的練習,但這種“大雜燴”式的編排,讓我在每次練習前,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去自我篩選和排序,纔能構建齣一個適閤自己當前水平的學習路徑。這無疑降低瞭學習效率,也讓原本就充滿挑戰的練習過程增添瞭一層不必要的摸索成本。
評分從中外版本對比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定價似乎並不具有競爭力。考慮到其在紙張、裝幀以及輔助教學信息上的缺失,它的售價略顯偏高。市場上不乏一些國內優秀齣版社齣版的,在排版優化、增加詳細講解和指法提示方麵做得更為人性化的版本,它們在價格上或許與此本相仿甚至更低。我購買它主要是衝著“上海音樂齣版社”和“原版引進”的招牌去的,期望能獲得無可挑剔的品質保證。然而,實際體驗下來,除瞭音符本身沒有明顯的錯誤外,其他方麵的提升空間非常大。如果作為一套純粹的參考資料收藏,或許尚可,但若是以日常練習麯集而非工具書的標準來衡量,我認為它在性價比上錶現平平,未能充分體現齣其“原版引進”所應有的價值溢價。
評分對於樂譜的清晰度和標記細節,我得說,這本書的處理非常“簡約”。雖然音符本身是清晰可辨的,但對於指法提示、力度變化以及踏闆的使用說明,簡直可以用“吝嗇”來形容。尤其是對於車爾尼這些以技術訓練為核心的麯子,清晰明確的指法標記是幫助學習者建立正確肌肉記憶的關鍵。然而,在這本麯譜中,很多關鍵的小節,要麼是完全沒有指法標記,要麼就是那種非常基礎、甚至有些誤導性的標注,讓人不得不頻繁地參照其他更詳細的版本或者求助於老師。這種“原版引進”的理念如果體現在對原譜麵貌的忠實還原,我錶示理解,但對於當代教學來說,缺失必要的輔助信息,會使得練習的針對性大打摺扣。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引導”我,而不是僅僅“呈現”音符的工具書,目前來看,它在這方麵做得遠遠不夠。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一言難盡,封麵那種老舊的印刷質感,讓我一拿到手就感覺像是在翻閱一本幾十年前的教材。內頁的紙張手感也偏硬,翻頁時總有些澀澀的感覺,長時間練習下來,手指頭在紙麵上摩擦的觸感並不舒適。而且,這本書的開本比我習慣用的教材要大一圈,放在我的便攜式譜架上總顯得有些局促,攜帶起來也笨重瞭不少。更讓人抓狂的是,裝訂的工藝似乎不太紮實,翻開到中間部分時,書脊那裏微微有些要裂開的趨勢,生怕用力稍大就會導緻書頁鬆散。我理解這可能是一些經典教材為瞭追求“原版引進”的樸實感,但對於需要頻繁翻閱和使用的學習者來說,這種實用性上的妥協確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如果能在紙張質量、印刷清晰度以及裝訂牢固性上稍微投入一些成本,哪怕價格稍稍上浮,對學習體驗的提升也是巨大的。畢竟,鋼琴練習麯是需要伴隨我們度過漫長歲月的,舒適的載體能讓人更有動力去麵對那些枯燥的指法訓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