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兒歌(趣味古箏演奏技法與訓練)》作者楊 紅精選瞭120首極具代錶性的箏麯,並以圖文方式輔以 詳盡的教學指導,旨在幫助學習者明確學箏意識、規 範訓練方法、厘清指法脈絡,並規劃學習進度;能夠 使習琴者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演奏技巧規律,又能有條 理、係統地完成手指的正規訓練與大量麯目的積纍。
在訓練左右手實現同樣的靈巧度,各個手指同樣 的敏捷靈活、獨立性與力度,以及手腕的柔韌性與協 調性,手臂的自然臂重感與起落感等專業要求方麵, 本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分 右手彈奏技法基礎階段
1.小兔乖乖
2.丟手絹
3.打電話
4.這是什麼
5.種瓜
6.開火車
7.拉勾勾
8.月兒彎彎
9.大嘴巴
10.瑪麗有隻小羊羔
11.大風車
12.四季鍛煉歌
第二部分 左手潤飾技法與右手撥彈結閤訓練階段
13.紅蜻蜒
14.蘋果豐收
15.孝心到永遠
16.小毛驢
17.茉莉花
18.嘎達梅林
19.歡樂頌
20.十個小矮人
21.粗心的小畫傢
22.新年好
23.蘭花草
24.小紅帽
25.牧童
26.我們大傢跳起來
27.春雨
28.快樂父子倆
29.大傢一起跳起來
30.多快樂
31.豐收之歌
32.大鹿
3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34.小鳥飛來瞭
35.依拉拉
36.法國號
37.小朋友,愛祖國
38.我們是草原小牧民
39.哈哈羊寶貝
40.隻要媽媽露笑臉
41.搖籃麯
42.拔根蘆柴花
43.玩具進行麯
44.劃船
45.小星星
46.駕著馬車上市場
47.數蛤蟆
48.送彆
49.你我同心
50.趕圩歸來啊哩哩
51.一根竹竿容易彎
52.小酒窩
53.賣湯圓
54.春節序麯
55.山裏的孩子山裏的花
56.采茶舞麯
57.龍船調
58.茉莉花變奏麯
59.金孔雀輕輕跳
60.達阪城的姑娘
61.雙飛蝴蝶
62.娛樂升平
第三部分 快四點及泛音訓練階段
63.笑一個吧
64.一隻烏仔
65.鄂倫春小唱
66.-{匕京的金山上
67.娃哈哈
68.我是小鼓手
69.粉刷匠
70.青春舞麯
71.掀起你的蓋頭來
72.太陽齣來滿天紅
73.酒狂
74.流水
75.滑稽小鳥
第四部分 雙手彈奏訓練階段
76.拔蘿蔔
77.人們叫我唐老鴨
78.阿細跳月
79.我是山裏的小歌手
80.花蛤蟆
81.小司機
82.快樂的囉嗦
83.太陽齣來喜洋洋
84.采茶撲蝶
85.賽馬
86.賣報歌
87.花好月圓
88.小蘋果
第五部分 搖指訓練階段
89.紅河榖
90.我們的田野
91.五彩橋
92.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93.小螺號
94.天烏烏
95.放馬山歌
96.阿拉木汗
97.搖搖船
98.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99.落水天
100.哩哩哩
101.打起手鼓唱起歌
102.水娃娃
103.鈴鐺舞
104.小白船
105.阿裏郎
106.彩雲追月
107.小白菜
第六部分 分指訓練階段
108.滾雪球
109.平衡木
110.小鼓響咚咚
111.步步高
112.喜洋洋
113.女戰士刀舞
114.阿佤人民唱新歌
115.北京有個金太陽
116.采花
117.鈴兒響叮當
118.小燕子
119.康定情歌
120.友誼地久天長
常用演奏符號一覽錶
這本書的裝幀和內容質量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簡直是‘匠人精神’在樂譜齣版領域的體現。我個人比較注重演奏的‘傳統美學’,擔心這類‘趣味’教材會過於西化或失真。然而,這本書在保持兒歌鏇律的活潑性的同時,非常尊重古箏自身的發聲特點。例如,書中對一些傳統技法如‘撮’、‘輪’的運用,並非是簡單地套用,而是結閤瞭中國傳統音樂中‘一音多變’的審美觀。在講解一些傳統五聲音階的兒歌時,它會特意指齣,在古箏上演奏時,如何通過輕微的揉弦來模擬中國傳統樂器中特有的‘滑腔’效果,使鏇律聽起來更具‘古韻’。此外,這本書的注釋非常到位,對於一些不太熟悉傳統樂理的人來說,它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宮商角徵羽’在現代音符中的對應關係,這讓學習者在掌握新麯子的同時,也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傳統的樂理框架。我感覺自己不僅學會瞭彈奏,更像是上瞭一堂關於古箏‘神韻’的入門課,非常推薦給所有想在學習中保持對傳統文化敬畏心的學習者。
評分我是一位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平時需要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上實踐課,選擇閤適的教材一直是個難題。這本《快樂兒歌》在教學法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並非簡單地將兒歌“降階”到古箏上,而是真正研究瞭兒童的認知特點和手指發育規律。例如,在教導‘輪指’這種高難度技巧時,書中設計瞭一個‘小蜜蜂采蜜’的練習,通過模擬蜜蜂振翅的動作,將原本抽象的輪指動作具象化瞭,孩子們一下子就抓住瞭要領。更讓我贊賞的是它的‘互動性’設計。書中附帶瞭一個二維碼,掃描後可以鏈接到配套的伴奏音軌,而且伴奏的節奏和速度可以調節,這對於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和‘閤奏’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我試著讓幾個五歲的孩子跟著伴奏彈奏,他們錶現齣的專注力和完成度遠超以往使用其他教材的課堂。這本書成功地搭建起一座橋梁,讓枯燥的基本功訓練變得充滿期待,對於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古箏啓濛教學,我強烈推薦使用。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買這本書是衝著“趣味古箏演奏技法”這個標題去的,我本以為它會是那種花裏鬍哨、花架子多於實用的書。然而,翻開內頁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瞭。這本書的結構極其嚴謹,它並不是隻教彈奏,更深層次是在訓練演奏者的‘聽覺辨識’能力。書中有一部分是專門訓練‘左右手配閤’的練習麯目,這些麯目被設計成一問一答的形式,比如右手彈奏一段鏇律後,左手需要立即用一個特定的琶音或和弦來迴應。這種模仿和對話式的訓練,讓我在不經意間強化瞭左右手的獨立性和協調性。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彈錯音,不是手指不靈活,而是大腦對聲音的反饋機製不夠快。這本書通過這種有趣味性的麯目設計,有效激活瞭這種反饋迴路。而且,它對‘音色控製’也有獨到之處的講解,比如如何通過指甲的接觸麵來産生‘圓潤’或‘顆粒感’的音色,這些都是書本上很高級的技巧,卻被用最簡單的語言呈現瞭齣來。這讓我對古箏的理解從‘指法執行’上升到瞭‘音色塑造’的層麵。
評分作為一名有著多年古箏基礎的業餘愛好者,我原本以為這種“兒歌”性質的書籍對我幫助不大,沒想到它在‘趣味’和‘技法融閤’上做到瞭一個令人稱贊的平衡點。我主要想提升的是演奏的流暢性和音樂錶現力,很多高難度麯目練久瞭會陷入技巧堆砌的誤區,缺乏靈氣。這本書裏有一組專門針對‘快速換把位’的練習麯,它們被包裝成瞭類似‘捉迷藏’的小故事,用非常跳躍的鏇律來迫使手指快速移動。我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原本有些僵硬的換把位變得自然多瞭,不再需要刻意去‘尋找’琴弦。書中對於‘裝飾音’的處理也很有獨到之處,不同於傳統教材的死闆標記,它用瞭類似‘俏皮’、‘迴眸’這樣的描述詞來指導演奏者應該如何處理滑音和顫音的情緒,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音樂思維。我開始嘗試將這些‘趣味’的理解運用到我正在練習的傳統麯目中,效果立竿見影,演奏聽起來一下子‘活’瞭起來,不再是平鋪直敘的機械演奏。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定價,是進階者尋找‘音樂靈感’的絕佳輔助材料。
評分這本樂譜集簡直是為初學者量身打造的寶藏!我從零開始學古箏,市麵上的教材要麼太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麯目太簡單提不起興趣。這本書的編排簡直是‘潤物細無聲’。它沒有上來就堆砌復雜的指法,而是非常巧妙地將基礎的按、滑、揉等技法融入到耳熟能詳的童謠鏇律中。比如那首《小星星》,書中不僅提供瞭清晰的五綫譜和簡譜對照,還特彆標注瞭哪個音需要用哪個手指,以及力度的輕重。更讓我驚喜的是,每首麯子後麵都有一個“趣味小貼士”,解釋瞭為什麼在這個地方使用某種技巧能讓鏇律更生動,這比單純的機械模仿有效得多。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訓練’,而是在‘玩音樂’。尤其是那些專門為古箏改編的兒歌,聽起來特彆清脆悅耳,完全沒有古箏給人的那種高深莫測感。我女兒現在也常常跑過來聽我彈,甚至跟著哼唱起來,這極大地增強瞭我練習的動力。這本書的紙張質量也很好,內頁印刷清晰,沒有反光,長時間看眼睛也不會纍,這對於需要反復對照指法的學習者來說太重要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