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金融危機再思考
定價:48.00元
售價:33.6元,便宜14.4元,摺扣70
作者:常巍,薛譽華著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17917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破譯金融危機密碼,解析治理政策睏局,反思全景金融風暴,迎接中國經濟暖春;危機根源、錯綜復雜、誰是真正的元凶、經濟寒鼕睏難、中國應如何破冰。
內容提要
當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阻礙瞭全球經濟的發展,總結反思金融危機,將有效進一步防範將來經濟發展重蹈覆轍,保證全球經濟穩定協調發展。
本書深入剖析金融危機的緣起和蔓延路徑,解析各個國傢和地區對待危機的治理對策。反思華爾街金融風險,有直接原因,更有深層原因;有金融原因,也有經濟、政治和社會原因;各國采取的一係列對策措施都是卓有成效的嗎?是否也可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金融危機由美國爆發到全球買單,金融全球化帶來瞭什麼?如何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製?危機中的中國,如何麵對可能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刻反思,盡快找到答案。
目錄
前言
上篇 風波突起 全球經濟陷入新危機
章 暗潮湧動 美國經濟麵對新現實
節 美國經濟的考察
一、金融法律環境
二、低利率政策
三、不當的房地産金融政策
四、泡沫化的房地産市場繁榮
第二節 次貸與次貸閤約
一、次級貸款
二、次貸閤約
三、次貸危機
第三節 房貸資産證券化
一、資産證券化
二、資産證券化形式
三、房貸支持證券
四、信用違約掉期
五、缺失的金融創新監管
第二章 風波乍起 日益高漲的金融風險
節 新世紀和貝爾斯登瓦解
一、新世紀倒閉
二、貝爾斯登瓦解
第二節 兩房國有和兄弟破産
一、兩房國有化經曆
二、雷曼兄弟破産保護
第三節 美林與AIG難逃厄運
一、美林證券終被
二、AIG難逃被接管命運
第四節 高盛和摩根被迫轉型
一、高盛集團轉型
二、摩根集團轉型
第五節 花旗集團的資産剝離
一、的金融服務公司
二、危機中的花旗集團
三、花旗剝離不良資産
四、花旗的後危機時代
第三章 驚濤駭浪 險象環生的金融市場
節 危機全麵影響美國經濟
一、次貸危機襲擊美國股市
二、次貸危機波及實體經濟
三、次貸危機産生溢齣效應
第二節 危機蔓延歐洲各國經濟
一、金融業受到全麵影響
二、英國北岩銀行受擠兌
三、冰島陷入“國傢破産”
第三節 亞洲經濟深受沉重打擊
一、日本經濟受損嚴重
二、韓國再被爆麵臨破産
三、飽受衝擊的其他國傢
中篇 笆促應戰 各國全麵新乾預
第四章 全力拯救 美國力保市場穩定
節 美國經濟拯救方案迴顧
一、倉促應戰全力挽救
二、金融救援計劃
三、經濟刺激計劃
第二節 金融救助計劃思考
一、深不可測的問題資産
二、救助成本能否收迴
三、救助資金由誰負擔
四、救助計劃被迫轉嚮
第五章 齊心協力 全球共同應對災難
節 歐洲各國走嚮協調
一、各自為政各國紛紛注資
二、協調統一政策聯動
三、救助效率低下政策變保守
第二節 亞洲各國各自為戰
一、日本方案頻齣
二、韓國全力應對
下篇 全麵反思 金融危機引發新思考
第六章 禍起蕭牆 華爾街模式孕育風險
節 華爾街曾經的輝煌
一、早期的華爾街
二、成長期的華爾街
三、成熟期的華爾街
四、今日的華爾街
第二節 華爾街模式的特徵
一、獨立投行占據主流
二、金融創新層齣不窮
三、雙重多頭監管模式
四、全球金融與市場聯動
第三節 華爾街模式的缺陷
一、投行大量涉足資金交易
二、富有想象力的衍生工具
三、過於依賴市場自律監管
四、失靈的美國式公司治理
第四節 華爾街模式的重塑
一、創建全新的金融監管
二、重塑管理層道德底綫
三、必須改進的金融技術
四、注重金融生態與民主
第七章 奮不顧身 各國政策不計後果
節 政策特徵和政策效果
一、各國救助政策的特徵
二、各國政策的效果
三、的長期可能效果
第二節 短期政策重點的反思
一、直接注資政策反思
二、國有化政策的反思
三、直接投資政策反思
第三節 長期注重穩定與監管
一、維護金融係統穩定
二、加強金融監管效率
第八章 快速傳遞 金融全球化雙刃劍
節 金融全球化的推崇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
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
三、金融全球化的錶現形式
第二節 金融全球化的本質
一、金融全球化的錶象動因
二、金融全球化的根本動因
三、金融全球化的實質
第三節 金融全球化的效應
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二、對發達國傢的影響
三、對發展中國傢的影響
四、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 金融全球化的批評
一、金融全球化的內在缺陷
二、構建全球金融穩定體係
第九章 推波助瀾 經濟全球化冷思考
節 經濟全球化的推崇
一、經濟全球化浪潮
二、經濟全球化的錶現形式
三、經濟全球化的新特徵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一、經濟全球化的動因
二、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第三節 經濟全球化的效應
一、對發達國傢的影響
二、對發展中國傢的影響
第四節 經濟全球化的批評
一、反全球化運動
二、經濟全球化的悖論
第十章 推崇穩定 中國經濟穩中取勝
節 中國經濟麵臨的壓力
一、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
二、對中國經濟的間接影響
三、中國存在次貸危機壓力
四、強化我國金融監管的思考
第二節 中國宏觀政策內容
一、反應快捷多管齊下
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
三、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
四、及時調整貨幣政策
五、十大産業振興規劃
第三節 中國政策重點與解析
一、力保中國金融穩定
二、穩定中國經濟運行
三、促進行業穩定發展
四、促進行業並購與重組
第四節 提升政策效應的策略思考
一、避免盲目搶資金搶項目
二、力爭項目規劃論證充分
三、保證資金高效運行
四、保證投入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常巍,女,1973年9月生。金融學博士,現就職於蘇州大學商學院。主要研究方嚮:金融理論與政策、資本市場與投資。先後參與*、省部級課題多項。齣版《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研究》《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等專著、教材多部。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經濟類核心期刊
文摘
序言
這本《全球經濟的暗流湧動》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捲,徐徐展開瞭近三十年來全球經濟版圖的深刻變革。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宏大的敘事能力,將一係列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聯起來,勾勒齣隱藏在繁榮錶象之下的復雜結構性問題。從亞洲金融風暴的餘波,到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再到2008年的次貸危機,每一起重大事件都被置於全球宏觀經濟的坐標係中進行審視。書中深入剖析瞭貨幣政策的演變,特彆是量化寬鬆等非常規工具的興起及其對資産價格和貧富差距的影響。同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危機的簡單迴顧,而是著重探討瞭這些危機背後的深層原因,例如金融創新帶來的係統性風險、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缺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新興經濟體在其中扮演角色的分析,他們如何從危機中崛起,又如何成為新的不確定性來源,這為理解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提供瞭全新的視角。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你會不自覺地被作者的邏輯所引導,隨著他的筆觸去探索那些看似混沌的經濟現象背後隱藏的清晰脈絡。讀罷此書,你很難再用簡單化的視角看待全球經濟的起伏,而是會對其復雜性、聯動性和潛在風險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資本的循環與睏境》是一本充滿瞭智性挑戰的著作,它從資本的內在邏輯齣發,探討瞭資本在現代經濟體係中的運動規律及其可能麵臨的瓶頸。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並沒有像許多經濟學著作那樣,去分析具體的外生衝擊,而是深入挖掘瞭資本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內在矛盾”。書中探討瞭資本是如何從生産領域流嚮金融領域,又如何在虛擬經濟中不斷自我增殖,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它如何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令人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將資本妖魔化,而是試圖理解其作為一種力量,是如何驅動創新和發展的,但同時也指齣瞭它過度逐利和追逐短期迴報的傾嚮,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本書引用瞭大量的理論分析和曆史脈絡,從馬剋思的資本論到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再到後來的金融化研究,進行瞭一次深刻的整閤。你會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學術氣息,作者的論證嚴謹而深刻,仿佛在解剖一個復雜而精密的生命體。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理解瞭,為什麼即使在沒有明顯外部誘因的情況下,資本主義經濟體係也可能周期性地齣現不穩定,因為資本自身的運動規律本身就蘊含著某種內在的“睏境”。
評分《失衡的世界:債務與繁榮的悖論》是一部引人深省的著作,它聚焦於全球債務纍積的現象,並深刻剖析瞭其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長期影響。作者沒有刻意去描繪某一次突發的金融海嘯,而是著重揭示瞭債務如同一個不斷膨脹的氣球,如何在不經意間充斥著全球經濟的每一個角落。從主權債務危機到企業債務泡沫,再到個人消費信貸的失控,本書係統地梳理瞭債務的多種形態及其相互關聯。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通過詳實的案例研究和數據分析,展示瞭高杠杆如何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但長期而言,卻可能吞噬未來的繁榮,並最終導緻係統性的金融風險。他深入探討瞭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債務擴張中的行為模式,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共同塑造瞭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僅僅是抱怨債務的危害,而是嘗試去理解債務為何會成為現代經濟體中如此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以及如何在這種“債務驅動型”的增長模式下,潛藏著巨大的結構性脆弱。讀完這本書,你對“無債一身輕”的樸素願望,會在此刻的全球經濟圖景中顯得異常奢侈。
評分《貨幣的幽靈》是一部關於現代貨幣理論和實踐的深邃哲學思考,它並沒有直接敘述某一場具體的金融危機,而是從貨幣的本質、價值和曆史演變齣發,為我們提供瞭一種理解經濟運行的新範式。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探討瞭貨幣在社會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它既是交換的媒介,也是權力的象徵,更是社會信任的載體。書中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法定貨幣的齣現、中央銀行的職能以及通貨膨脹與貨幣供給之間的復雜關係。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挑戰瞭許多傳統的經濟學觀念,比如關於“稀缺性”和“財富創造”的定義,他認為真正的財富並非物質的堆積,而是思想的解放和生産力的提升,而貨幣作為一種社會契約,其價值更多地源於其背後的共識和信任。在討論過程中,作者巧妙地引用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哲學思想,將晦澀的經濟概念變得生動而富有啓發性。你會在閱讀中不斷反思,我們所習以為常的經濟規則,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堅不可摧?這本書不提供具體的投資建議,也不分析某次危機的具體細節,但它能讓你從根源上理解為什麼經濟社會會發生周期性的動蕩,以及貨幣在其中扮演的復雜且常常被忽視的角色。
評分《看不見的推手:製度與預期的力量》是一本頗具啓發性的讀物,它著重強調瞭在經濟運行中,製度性因素和人們的心理預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作者並沒有直接去描繪某一場具體的金融海嘯,而是從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那些塑造瞭經濟行為和市場反應的“軟性”力量。書中深刻地分析瞭法律法規、監管框架、社會文化以及政治環境如何共同構建瞭經濟活動的“遊戲規則”,而這些規則的微小變動,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甚至導緻意想不到的經濟後果。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預期”的深入剖析,他認為在信息不對稱和不確定性普遍存在的市場中,人們的集體預期能夠自我實現,形成一種強大的“羊群效應”,這種效應在繁榮時期會放大樂觀,在恐慌時期則會加劇悲觀,從而成為經濟周期波動的重要驅動力。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是流暢而引人入勝的,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揭示瞭那些隱藏在經濟數據和宏觀指標背後的,更為本質的社會和心理機製。讀完此書,你會更加理解,為什麼即使是看似理性的市場參與者,也常常會受到非理性的力量所左右,而理解這些“看不見的推手”,對於理解經濟的未來走嚮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