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冯学智 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000855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是南京大学985学科建设”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地理教学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基于遥感数字图像的成像原理和信息表征,首先系统介绍了遥感数字图像恢复处理、增强处理、融合处理和分类处理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与基本内涵,然后根据遥感数字图像应用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着重论述遥感数字图像分割与遥感数字图像匹配的主要学术思想与技术路线。内容共分九章,章介绍遥感数字图像的成像原理,第二章阐述遥感数字图像的信息特征,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遥感数字图像的恢复处理、增强处理、融合处理和分类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遥感数字图像的分割处理和匹配技术,第九章主要介绍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相关的一些主要应用技术。
本书紧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步伐,内容新颖丰富,知识覆盖面广,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学习教材和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同时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章 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
§1.1 电磁波谱特性
1.1.1 电磁波谱概述
1.1.2 电磁波谱特性
§1.2 地物波谱特性
1.2.1 地物的光谱特征
1.2.2 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
§1.3 遥感的波段选择
1.3.1 遥感波段的设置
1.3.2 常用的传感器与遥感卫星
§1.4 遥感成像过程
1.4.1 传感器工作原理
1.4.2 遥感图像传输模型
1.4.3 遥感图像处理简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遥感图像的信息特征
§2.1 遥感图像的数学表达
2.1.1遥感图像的函数形式
2.1.2遥感图像的参数特点
§2.2 遥感图像的亮度响应
2.2.1 亮度的数值表示
2.2.2 亮度的统计分析
§2.3 遥感图像的特征描述
2.3.1 空间位置关系特征
2.3.2 纹理特征
2.3.3 几何特征(形状特征)
第三章 遥感图像的恢复处理
§3.1 几何校正
3.1.1 几何精校正过程
3.1.2几何校正中的几个问题
§3.2 辐射校正
3.2.1传感器端的辐射校正
3.2.2 噪音消除
3.2.3 日地距离校正和太阳高度角校正
3.2.4 地形辐射校正
§3.3 大气校正
3.3.1 大气对遥感的影响
3.3.2 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
3.3.3 大气校正的实例
§3.4 投影校正
3.4.1 中心投影
3.4.2 多中心投影
3.4.3 中心投影图像的投影校正
3.4.4 多中心投影图像的投影校正
3.4.5 SAR图像的投影校正
§3.5 阴影去除
3.5.1 阴影检测
3.5.2 阴影消除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4.1 对比度增强
4.1.1 线性变换
4.1.2 非线性变换
4.1.3 直方图调整
§4.2 空域滤波
4.2.1 空域滤波基础
4.2.2 平滑滤波
4.2.3 边缘增强
§4.3 频域滤波
……
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融合处理
第六章 遥感图像的分类处理
第七章 遥感图像的分割技术
第八章 遥感图像的匹配技术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关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著作中。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信息,再到应用价值的完整认知链条。许多市面上的书籍只关注中间的“数字信息处理”环节,而忽略了数据是如何被传感器捕获的物理过程,以及处理后的信息如何直接服务于现实需求。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对电磁波谱在不同地物上的反射特性进行了非常透彻的讲解,这种基础知识的夯实,使得后续的所有算法推导都有了坚实的物理基础,让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尤其在讲解特征空间分析时,作者运用了类比和直观的几何解释,将高维数据的复杂性降维,使得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快速领悟其核心思想。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在跟随一位导师进行一次深度的思维漫游。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质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精准的几何线条,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翻阅了一下目录,篇幅跨度很大,从基础的数字图像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的遥感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大气校正、几何精纠正、以及高光谱数据的分析。内容组织上,作者显然是花了很多心思去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的学习路径,非常适合系统学习的读者。特别是关于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推导部分,配图和公式的排版都相当清晰,让人在面对硬核技术时,不至于感到过于晦涩难懂。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特征提取那一章,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的描述,而是结合了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工具。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种需要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这本书的图文并茂,细节之处见真章,让我对遥感领域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绝非市面上那种浮于表面的教材可比拟。
评分作为一名野外测绘出身的工程师,我通常对纯粹的理论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往往脱离了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和突发性。然而,这本书在讲解数据预处理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实战价值。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软件操作步骤,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传感器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采集数据时可能出现的系统误差和随机噪声的本质。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热红外数据在多云天气下的校正策略,以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在城市峡谷效应中产生的几何畸变如何通过特定的几何模型进行优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据融合技术的论述,它不仅比较了小波变换、潘氏锐化等传统方法,还引入了深度学习在多源数据融合中的前沿探索。这种与时俱进的视角,让这本书立刻跳脱出了传统教材的窠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我手头的真实项目数据进行反思和验证,发现书中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能有效帮助我优化现有处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误差积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关键节点为你点亮迷津。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是需要一定前期知识储备才能完全消化的。它对于深度学习在遥感分类中的应用这一新兴领域的探讨,已经达到了行业前沿的水平。作者不仅介绍了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更深入剖析了用于语义分割的U-Net及其改进模型在遥感影像分析中的特有挑战和优化策略,比如如何处理遥感影像中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的问题。书中列举的几种针对小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的定制化网络结构,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伪代码和性能对比数据。这部分内容,对于希望将前沿AI技术融入遥感工作流的研发人员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是停留在“用模型”的层面,而是着重于“理解模型如何在遥感场景下工作”的本质。整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严谨、求证充分,参考文献的引用也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是一部真正能够指导实践并激发创新思维的专业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堪称一流,拿到手上就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纸张的厚度和光洁度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即便是翻阅那些包含大量复杂图表的章节,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遥感数据产品的质量评估这一块,提供了极其详尽的量化指标体系。它不仅仅停留在定性的“好”与“坏”,而是用一系列统计学和信息论的工具,教读者如何科学地量化一个处理结果的优劣。例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套包含信噪比、空间分辨率损失和光谱保真度在内的多维度评估框架。这对于从事遥感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的团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知识体系。我个人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与可视化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它清晰地说明了如何将复杂的处理结果,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格式,高效地嵌入到主流的GIS平台中,确保了数据的可用性和互操作性。读完这部分,我对如何“交卷”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