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網絡設備使用與維護(附學習卡1張)
定價:26.90元
作者:張淩傑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040370621
字數:
頁碼:2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網絡設備使用與維護》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要求,以“項目”、“任務驅動”課程模式為指導進行編寫。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網絡設備使用與維護》全麵係統地介紹瞭網絡設備的配置、使用、故障診斷與維護的實戰方法和操作技巧。主要內容包括網絡互連設備、交換機配置與應用、路由器配置與應用、網絡安全與管理技術、無綫局域網搭建、網絡故障診斷、網絡設備維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網絡設備使用與維護》通過大量的實例講解與實訓操作,使學生通過學習能迅速並正確地解決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書還附有大量的實訓與練習題,以供學生鞏固和提高使用。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網絡設備使用與維護》可作為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網絡工程技術人員和網絡管理員的培訓教材或參考書。
目錄
單元 網絡互連設備
項目1 網絡傳輸介質與互連設備
任務 常見網絡傳輸介質與互連設備
項目2 物理層互連設備
任務1 中繼器
任務2 集綫器
項目3 數據鏈路層互連設備
任務1 網橋
任務2 交換機
項目4 網絡層互連設備
任務1 路由器
任務2 三層交換機
項目5 應用層互連設備
任務1網關
任務2 防火牆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1
第2單元 交換機配置與應用
項目1 交換機基本配置管理
任務1 交換機的啓動和初始配置
任務2 配置交換機支持Tel
項目2 端口技術
任務 交換機端口的配置
項目3 VLAN技術
任務1 同一交換機上的VLAN內通信
任務2 多個交換機上的VLAN內通信
項目4 STP技術
任務1 生成樹協議
任務2 快速生成樹協議
任務3 STP的配置
項目5 集中管理技術
任務 交換機集群技術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2
第3單元 路由器配置與應用
項目1 路由器基礎
任務1 路由器硬件結構
任務2 路由器內存體係結構
項目2 配置路由器
任務1 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任務2 路由器基本配置
項目3 路由協議及配置
任務1 靜態路由
任務2 默認路由
任務3 RIP路由
任務4 0SPF路由
任務5 路由重分布
項目4 廣域網接入技術
任務1 HDLC協議配置
任務2 PPP協議配置
任務3 幀中繼協議配置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3
第4單元 網絡安全與管理技術
項目1 認識網絡安全
任務 瞭解網絡安全基礎知識
項目2 交換機端口安全
任務1 端口安全的默認配置
任務2 配置安全端口及違例方式
任務3 配置安全端口上的安全地址
任務4 配置安全端口上的老化時間
項目3 訪問控製列錶
任務1 編號的標準IP訪問控製列錶
任務2 編號的擴展IP訪問控製列錶
任務3 命名的擴展IP訪問控製列錶
項目4 使用路由器的NAT功能接入Intemet
任務1 靜態內部源地址轉換NAT的配置方法
任務2 復用內部全局地址轉換NAPT的配置方法
項目5 網絡管理技帶
任務 認識網絡管理技術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4
第5單元 無綫局域網搭建
項目1 無綫局域網
任務 走進無綫局域網
項目2 搭建無綫局域網
任務1 組建點到點無綫網絡
任務2 無綫路由器搭建無綫網絡
項目3 無綫AP在無綫網絡中的應用
任務1 搭建基礎結構模式無綫網絡
任務2 搭建無綫分布式模式無綫網絡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5
第6單元 網絡故障診斷
項目1 網絡故障診斷思路
任務1 網絡故障診斷的基本方法
任務2 解決網絡故障的步驟
任務3 0SI模型與故障診斷
項目2 網絡故障診斷工具
任務1 使用硬件工具進行故障檢測
任務2 網絡分析儀——Sniffer
任務3 網絡模擬器-BosonNetSim
任務4 其他診斷方法
項目3 網絡故障診斷基市命令
任務1 ping命令
任務2 ipconfig和winipcfg命令
任務3 顯示網絡連接信息的stat命令
任務4 解決NetBIOS名稱問題的nbtstat命令
任務5 跟蹤網絡連接的tracert命令
任務6 測試路由器的pathping命令
任務7 顯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協議唧命令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6
第7單元 網絡設備維護
項目1 綫纜及網卡常見故障與維護
任務1 網絡布綫常見故障與維護
任務2 傳輸介質常見故障與維護
任務3 網卡常見故障與維護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單元 網絡互連設備
項目1 網絡傳輸介質與互連設備
任務 常見網絡傳輸介質與互連設備
項目2 物理層互連設備
任務1 中繼器
任務2 集綫器
項目3 數據鏈路層互連設備
任務1 網橋
任務2 交換機
項目4 網絡層互連設備
任務1 路由器
任務2 三層交換機
項目5 應用層互連設備
任務1網關
任務2 防火牆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1
第2單元 交換機配置與應用
項目1 交換機基本配置管理
任務1 交換機的啓動和初始配置
任務2 配置交換機支持Tel
項目2 端口技術
任務 交換機端口的配置
項目3 VLAN技術
任務1 同一交換機上的VLAN內通信
任務2 多個交換機上的VLAN內通信
項目4 STP技術
任務1 生成樹協議
任務2 快速生成樹協議
任務3 STP的配置
項目5 集中管理技術
任務 交換機集群技術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2
第3單元 路由器配置與應用
項目1 路由器基礎
任務1 路由器硬件結構
任務2 路由器內存體係結構
項目2 配置路由器
任務1 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任務2 路由器基本配置
項目3 路由協議及配置
任務1 靜態路由
任務2 默認路由
任務3 RIP路由
任務4 0SPF路由
任務5 路由重分布
項目4 廣域網接入技術
任務1 HDLC協議配置
任務2 PPP協議配置
任務3 幀中繼協議配置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3
第4單元 網絡安全與管理技術
項目1 認識網絡安全
任務 瞭解網絡安全基礎知識
項目2 交換機端口安全
任務1 端口安全的默認配置
任務2 配置安全端口及違例方式
任務3 配置安全端口上的安全地址
任務4 配置安全端口上的老化時間
項目3 訪問控製列錶
任務1 編號的標準IP訪問控製列錶
任務2 編號的擴展IP訪問控製列錶
任務3 命名的擴展IP訪問控製列錶
項目4 使用路由器的NAT功能接入Intemet
任務1 靜態內部源地址轉換NAT的配置方法
任務2 復用內部全局地址轉換NAPT的配置方法
項目5 網絡管理技帶
任務 認識網絡管理技術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4
第5單元 無綫局域網搭建
項目1 無綫局域網
任務 走進無綫局域網
項目2 搭建無綫局域網
任務1 組建點到點無綫網絡
任務2 無綫路由器搭建無綫網絡
項目3 無綫AP在無綫網絡中的應用
任務1 搭建基礎結構模式無綫網絡
任務2 搭建無綫分布式模式無綫網絡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5
第6單元 網絡故障診斷
項目1 網絡故障診斷思路
任務1 網絡故障診斷的基本方法
任務2 解決網絡故障的步驟
任務3 0SI模型與故障診斷
項目2 網絡故障診斷工具
任務1 使用硬件工具進行故障檢測
任務2 網絡分析儀——Sniffer
任務3 網絡模擬器-BosonNetSim
任務4 其他診斷方法
項目3 網絡故障診斷基市命令
任務1 ping命令
任務2 ipconfig和winipcfg命令
任務3 顯示網絡連接信息的stat命令
任務4 解決NetBIOS名稱問題的nbtstat命令
任務5 跟蹤網絡連接的tracert命令
任務6 測試路由器的pathping命令
任務7 顯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協議唧命令
總結與迴顧
實訓與練習6
第7單元 網絡設備維護
項目1 綫纜及網卡常見故障與維護
任務1 網絡布綫常見故障與維護
任務2 傳輸介質常見故障與維護
任務3 網卡常見故障與維護
……
這本書在案例分析的選擇上,顯得過於理想化和脫離實際。每一個配置示例都設置在一個完美的、沒有曆史包袱的小型局域網環境中,所有參數都精確到位,設備之間配閤默契。這在理論學習階段或許是必要的,但對於實際工作場景來說,幾乎毫無參考價值。現實中的網絡維護,往往是麵對“祖傳”設備、互相衝突的配置、以及各種非標準化的臨時補丁。我期待看到的是關於如何處理遺留係統(Legacy Systems)的兼容性問題,如何在一個混雜瞭Cisco、華為、Juniper等不同廠商設備的復雜環境中進行統一管理和故障排查的真實案例。例如,當一個老舊的交換機因為固件問題導緻ARP錶異常時,我們該如何快速定位並采用麯綫救國的策略進行修復?這類充滿煙火氣的、需要綜閤判斷力的實戰場景,在這本書中幾乎看不到蹤影。這種“溫室花朵”式的教學案例,培養不齣能夠應對真實世界復雜性的工程師。
評分從課程改革成果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似乎更像是對既有教學內容的整理,而非一次顛覆性的創新嘗試。我關注的重點是“改革”,這暗示著教學方法論或知識體係結構的重大轉變。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沒有感受到任何對傳統網絡教育模式的挑戰或超越。例如,在網絡安全章節,它依然強調傳統的防火牆策略配置,卻很少提及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Architecture)的理念如何在企業網絡中落地。再比如,在無綫網絡部分,內容似乎還停留在Wi-Fi 5的時代,對於Wi-Fi 6/6E在企業級AP部署中的優化策略、OFDMA的應用優勢等熱門話題,著墨甚少。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模式,讓人懷疑這次“改革”的深度究竟有多少。一個真正有價值的改革成果教材,應當體現齣對行業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並據此重塑知識的優先級。可惜,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隻是將過去的標準課程內容,用更現代的封麵和標題包裝瞭一下,內核依然是“穩妥”而非“領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金屬質感的字體,立刻讓人聯想到高精尖的科技領域。我原本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最新網絡架構的深度解析,比如SDN或者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實際部署案例。然而,打開內頁後,我發現內容似乎更側重於基礎概念的夯實,比如OSI七層模型、TCP/IP協議棧的經典講解,以及對路由器、交換機等傳統設備的命令行操作的詳盡描述。這種側重讓我有些睏惑,因為在當前這個快速迭代的技術環境中,僅僅停留在基礎層麵,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顯得有些乏味和不夠“前沿”。我本想瞭解的是,如何利用Python腳本自動化處理日常的網絡運維任務,或者如何在大規模雲計算環境中進行高效的網絡故障排查。書中對這些高級主題的觸及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循規蹈矩地介紹設備的基本配置流程,缺乏一些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絕招”或“黑科技”。這種保守的編寫風格,雖然對完全的新手或許友好,但對於追求效率提升和技術深度的專業人士來說,吸引力著實大打摺扣。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産力工具的實戰經驗,而不是重復市麵上隨處可見的標準教程內容。
評分關於作者團隊的專業背景信息在封麵上並不突齣,這讓我對內容的權威性和實踐性持保留態度。一門關於“設備使用與維護”的專業課程教材,其作者團隊必須擁有深厚的、一綫的工作經驗,能夠清晰地區分“標準做法”和“不得已而為之的變通方案”。閱讀中,我偶爾會遇到一些描述性的語句,它們聽起來像是書本知識的轉述,缺乏那種“我親自做過這件事”的肯定語氣。比如,在討論鏈路聚閤(LACP)的協商過程時,描述得非常標準,但對於當聚閤組兩端配置不一緻時,實際設備是傾嚮於靜默丟包還是會主動報錯並停止數據傳輸的細節描述,卻顯得有些模糊不清。這種關鍵細節的缺失,正是理論教材與實踐指南之間的鴻溝。我購買這類教材,是為瞭彌補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之間的差距,希望能獲得那些隻有在多年維護經驗中纔能積纍的“竅門”和“避坑指南”,但遺憾的是,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優秀的參考手冊,而非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的貼身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風格,說實話,感覺像是上個世紀的技術手冊被重新包裝瞭一下。大量的圖錶,雖然力求清晰,但很多都是二維的、靜態的流程圖,缺乏現代教材中常見的三維模擬或交互式學習元素。我一直相信,網絡技術這種高度實踐性的學科,必須要有動態的演示纔能真正入腦。比如,在講解VLAN間路由或生成樹協議(STP)的收斂過程時,如果能提供一些動畫或者可供讀者自行修改參數進行模擬的仿真環境截圖或指引,效果會更好。結果呢?我們得到的是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和靜態的拓撲圖,這使得理解那些復雜的協議交互過程變得異常費力,我不得不頻繁地在腦海中構建三維模型,或者去尋找綫上的視頻教程來輔助理解。更彆提附帶的那個“學習卡”瞭,本以為會是通往一個豐富在綫資源庫的鑰匙,結果激活後發現,內容無非是提供瞭幾套基礎的測試題和一些非常初級的實驗指導,這些實驗環境的搭建步驟在網上隨處可見,實在沒什麼新鮮感。對於追求沉浸式學習體驗的現代學習者而言,這種紙質與靜態圖片為主的呈現方式,實在顯得有些落後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