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杨红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502000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铁做的内裤——欧洲中世纪的贞操带;为细腰而死——欧洲淑女们的美丽时尚;欧洲上流社会的假节;爱穿高跟鞋的法国男人们;300年前,中国的月亮格外圆;恐怖的医术——中世纪欧洲的放血疗法;病态就是美——欧洲浪漫主义的肺结核情结;不食人间烟火——魏晋士大夫假正经的清谈风;“同志”的黄金时代——明清时期的男风……本书精选人类历***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
《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分为人文历史卷和自然科技卷,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带您穿越历史的时空,漫游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进入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不可思议的隐秘地带。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令人惊叹的进化奇迹,辅以精美的图片,带给您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本丛书是青少年探究历史,了解自身,探索大自然的一套不可多得的知识图典。
本书精选人类历*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某些历史时期,某些地区曾经流行百年甚至千年的怪异风尚,这些现象在当时别的地区的人们眼中简直就是奇闻怪谈,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荒诞离奋……
一 狂热的不朽梦:古埃及木乃伊流行数千年
1.7千万木乃伊背后的信仰
2.昂贵的木乃伊
3.形形的动物木乃伊
4.不朽梦的破灭——木乃伊身后的故事
二 古罗马角斗:流行700多年的死亡游戏
1.来源于葬礼上的娱乐表演
2.斗兽场上的疯狂杀戮
3.史上血腥的风尚
4.血腥背后的另一面
三 公共浴场:古罗马的香艳之风
1.罗马人恋上了沐浴
2.“五星级”的浴场谁不爱
3.温柔乡泡软了罗马帝国的筋骨
四 锁住女人的纯洁:贞操带在欧洲流行300年
1.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的嗜好
2.五花八门的戴锁“内裤”
3.难以捉摸的男人
五 以生命换取尊严:盛行数百年的决斗风气
1.让上帝“判决”吧
2.狂热的决斗风尚
3.难以遏制的死亡游戏
六 让女人的腰像蜜蜂一样:欧洲持续300年的束腰风尚
1.维多利亚时代的恐怖风尚
2.细腰是怎样束成的
3.革命解放了女人的腰
七 特别的帽子:17、18世纪欧洲流行戴假发
1.路易十四时代的风尚
2.英国法官的道具
3.被革命“割”掉的浮华
八 非同寻常的女人客厅:沙龙影响欧洲200年
1.不可思议的女人客厅
2.法国沙龙玩转整个欧洲
3.余晖:20世纪初的女性沙龙
九 别扭的脚步:17世纪欧洲男人爱穿高跟鞋
1.女人的被男人夺去了
2.让“太阳王”更高些吧
3.女人夺回了
十 美丽的陷阱:中世纪贵族的热
1.骑士们的疯狂爱情
2.不可思议的皇家
3.界的绝代传奇
十一 恐怖的医生:中世纪欧洲的放血疗法
1.欧洲人的“”疗法
2.恐怖的医生
3.时代的胜利
十二 病态也成美:19世纪西方人崇尚肺结核
1.肺结核滋养了浪漫主义
2.向往病态美的文艺们
3.文艺们的另类追求
十三 向往东方:300年前欧洲的“中国热”
1.像中国人那样生活吧
2.中国的月亮格外圆
3.让我们仿造中国产品吧
十四 一杯饮料带来全民狂热:近代英国的下午茶
1.英国人爱上了中国茶
2.喝茶成了高级文化
3.茶叶改变了世界
十五 教皇也爱看“黄历”:文艺复兴时期的占星风尚
1.教皇热衷看“星座”
2.为占星术献出生命的卡尔达诺
3.占星家鼓起了国王的勇气
十六 追求长生不老:古代中国的炼丹狂热
1.仙丹原来是
2.汉武大帝也犯糊涂
3.唐朝皇帝的接力游戏
4.史上疯狂的炼丹皇帝
十七 高贵的“范儿”: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清谈风
1.斗嘴的黄金时代
2.不可思议的“潇洒哥”们
3.魏晋名士的荒唐事
十八 1000年前就有球星了:宋代的蹴鞠热潮
1.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
2.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3.1 000年前的那些球星们
十九 缠足:中国历史上丑陋的习俗
1.“金莲”时始了
2.畸形的“美”,女孩的泪
3.奇特风尚的背后
二十 “同志'的黄金时期:明清时期男风泛滥
1.“男风”弥漫了明清两朝
2.明清的那些“同志”皇帝
3.古典文学中的“同志”们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时尚就是追逐最新的潮流,花大价钱买那些当红的牌子,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给我一堆教条式的穿搭指南,反而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引导我去思考“风尚”背后的真正含义。我记得其中有几页深入探讨了二十世纪初期的女性服饰变迁,那种从束缚到解放的象征意义,让我对同一件衣服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书里那些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比如某种特定风格是如何在社会变革中应运而生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流行”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一面折射社会、文化、甚至政治态度的镜子。我以前只是“穿衣服”,现在开始“理解衣服”了,这种认知上的飞跃,让我对自己的衣橱都充满了新的好奇心。那种从历史维度审视当下的洞察力,是其他任何时尚杂志都无法给予的深度。我简直迫不及待想翻到下一章,看看它又要揭示哪些被我们忽略的时尚“密码”。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本“探索发现丛书”里的某一本会有点晦涩难懂,毕竟涉及到“风尚”这种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太聪明了!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叙事,而是根据“主题”来划分章节,比如“身份的伪装”、“科技与纤维的革命”、“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表达”等等。这种分法的好处在于,我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点随时切入,不必强求连贯性。我记得有一次我只翻阅了关于“面料创新”的那一节,里面详细描述了合成材料如何让时装设计在功能性和美学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那种对材料科学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快时尚”的反思,没有用过于激烈的批判语言,而是用数据和逻辑展示了这种模式对环境和创意生态的长期影响,理性中带着深刻的警醒。它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答案,让我能够自己去衡量和判断当下的流行现象。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充满启发性的,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青少年”这个阅读群体“低龄化”。相反,它使用了非常成熟的学术视角和全球化的案例分析。我喜欢它处理“跨文化交流”的部分,探讨了非西方文化元素是如何被西方时尚界吸收、转化,乃至有时是误读的。这种对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探讨,既保持了批判的立场,又展示了时尚作为全球语言的复杂性。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复杂的社会现象,比如在谈到互联网对时尚传播速度的影响时,那种如同信息爆炸般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代“迭代”的残酷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它更像是关于“人类如何通过外表与世界对话”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导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街上行人、T台走秀,乃至广告牌上的模特,都有了一种全新的、带着批判性眼光的视角,这才是真正的“探索发现”。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对“流行文化研究”产生兴趣的读者来说。它处理复杂概念的方式非常细腻,比如它区分了“趋势(Trend)”和“风格(Style)”之间的微妙界限,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趋势是短命的,而风格往往具有更持久的文化张力。书中用大量的案例来佐证,比如某个特定款式的外套,在不同年代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意义,从实用主义到权力象征,再到后现代的解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对“审美疲劳”这个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并探讨了时尚界如何不断通过“回归基本”或“极端颠覆”来对抗这种疲劳。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锻炼,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个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我们到底是在追逐时尚,还是在创造我们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跳跃,充满了令人兴奋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更像是几位不同年代的“时尚侦探”在分享他们的发现。我特别喜欢它探讨“亚文化”如何渗透主流的那部分章节。比如,朋克和嘻哈文化最初是边缘群体的表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是如何被主流时尚界“挪用”并最终改变了整个行业的面貌。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我正坐在一家老旧的咖啡馆里,听着一位资深设计师讲述他年轻时如何与那些叛逆的街头风格碰撞出火花。书中插图的选取也极其考究,那些黑白照片和一些罕见的早期设计手稿,都让人忍不住一再端详。它成功地将“时尚史”从一个略显陈旧的学科,变成了一部充满戏剧冲突和人性挣扎的生动史诗。读完之后,我甚至开始留意身边朋友们无意识中流露出的那种“次文化”符号,感觉自己也成了一个小小的不合时宜的观察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