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 王萍、高宏伟 清华大学出版社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 王萍、高宏伟 清华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萍,高宏伟 著
图书标签:
  • 感觉统合
  • 儿童发展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训练
  • 康复
  • 特殊儿童
  • 行为问题
  • 神经发育
  • 清华大学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海寻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5070
商品编码:2973376250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书名: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

:38.00元

作者:王萍、高宏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30248507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时期,也是感觉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感觉统合的主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一旦孩子的感觉结合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学习能力。本书作者王萍教授,从事婴幼儿研究和教育工作30多年,在总结了30多年的婴幼儿研究和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和借鉴了大量人士总结的经验,对感觉统合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要性阐述,提供了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精细动作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本书向家长介绍了感觉统合的含义及相关知识,同时,提供家长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方法。所选游戏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还适用于对孩子已出现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进行。



0~6岁是孩子感觉统合的主要发展时期,一旦孩子的感觉结合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学习能力。本书借鉴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向家长介绍了感觉统合的含义及相关知识,同时,提供家长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方法。所选游戏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还适用于对孩子已出现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进行。本书不仅适用于家长阅读,也可供早教师、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篇 感觉统合训练知多少. 1

什么是感觉统合... 3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3

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的成长
有哪些影响... 3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有哪些... 4

感觉统合失调的初步判断... 4

感觉统合失调的... 5

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 6

感觉统合训练常用的器械有
哪些... 6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
是什么... 14

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的成长
有哪些作用... 14

感觉统合训练应遵循哪些
原则... 15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有什么
特点... 15

第二篇 家庭中宝宝的
前庭觉训练............ 17

前庭觉小常识... 18

什么是前庭觉.. 18

前庭觉有哪些功能... 20

前庭觉失调有哪些表现... 20

前庭觉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20

前庭觉失调对孩子的成长有
哪些影响... 21

家庭中的前庭觉训练游戏... 21

游戏1. 21

游戏2. 22

游戏3. 24

游戏4. 25

游戏5. 26

游戏6. 27

游戏7. 28

游戏8. 29

游戏9. 30

游戏10. 31

游戏11. 32

游戏12. 33

游戏13. 34

游戏14. 35

游戏15. 36

游戏16. 37

游戏17. 38

游戏18. 39

游戏19. 40

游戏20. 41

游戏21. 42

游戏22. 43

游戏23. 44

游戏24. 45

游戏25. 46

游戏26. 47

游戏27. 48

游戏28. 49

游戏29. 50

游戏30. 51

第三篇 家庭中宝宝的本体觉
训练.................. 53

本体觉小常识... 54

什么是本体觉.. 54

本体觉有哪些功能... 55

本体觉失调有哪些表现... 55

本体觉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55

本体觉失调对孩子成长的
影响... 56

家庭中的本体觉训练游戏... 56

游戏1. 56

游戏2. 58

游戏3. 59

游戏4. 60

游戏5. 61

游戏6. 62

游戏7. 63

游戏8. 64

游戏9. 65

游戏10. 66

游戏11. 67

游戏12. 68

游戏13. 69

游戏14. 70

游戏15. 71

游戏16. 72

游戏17. 73

游戏18. 74

游戏19. 75

游戏20. 76

游戏21. 77

游戏22. 78

游戏23. 79

游戏24. 80

游戏25. 81

游戏26. 82

游戏27. 83

游戏28. 84

游戏29. 85

游戏30. 86

第四篇 家庭中宝宝的触觉
训练.................. 87

触觉小常识... 88

什么是触觉.. 88

触觉有哪些功能... 89

孩子触觉发育的年龄特点... 90

触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有哪些... 90

孩子触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有哪些... 91

触觉统合失调对孩子成长的
影响... 92

触觉家庭训练游戏... 92

游戏1. 92

游戏2. 95

游戏3. 96

游戏4. 97

游戏5. 98

游戏6. 99

游戏7. 100

游戏8. 101

游戏9. 102

游戏10. 103

游戏11. 104

游戏12. 105

游戏13. 106

游戏14. 107

游戏15. 108

游戏16. 109

游戏17. 110

游戏18. 111

游戏19. 112

游戏20. 113

游戏21. 114

游戏22. 115

游戏23. 116

游戏24. 117

游戏25. 118

游戏26. 119

游戏27. 120

游戏28. 121

游戏29. 122

游戏30. 123

第五篇 家庭中宝宝的
视听统合训练......... 125

视听知觉小常识... 126

什么是视知觉.. 126

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127

孩子视觉发育的年龄
特点... 128

孩子视觉发育状况家庭
小测试... 128

视知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有哪些... 129

视知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
有哪些.. 129

什么是听知觉... 130

听知觉有哪些功能... 132

孩子听觉发育的年龄
特点... 132


孩子听知觉发育状况家庭
小测试... 133

听知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34

听知觉统合失调有哪些
原因... 134

视听知觉统合失调对孩子
成长的影响... 134

视听知觉家庭训练小游戏... 135

游戏1. 135

游戏2. 137

游戏3. 138

游戏4. 139

游戏5. 140

游戏6. 141

游戏7. 142

游戏8. 143

游戏9. 144

游戏10. 145

游戏11. 146

游戏12. 147

游戏13. 148

游戏14. 149

游戏15. 150

听知觉家庭训练游戏... 151

游戏1. 151

游戏2. 152

游戏3. 153

游戏4. 154

游戏5. 155

游戏6. 156

游戏7. 157

游戏8. 158

游戏9. 159

游戏10. 160

游戏11. 161

游戏12. 162

游戏13. 163

游戏14. 164

游戏15. 165

第六篇 家庭中宝宝的精细
动作训练............. 167

精细动作小常识... 168

什么是精细动作... 168

发展宝宝精细动作的
意义... 168

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不良的
原因... 169

宝宝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和
规律... 170

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不良对
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171

精细动作训练应注意哪些
问题... 171

不同阶段宝宝精细动作的
训练要点有哪些... 172


家庭中的精细动作训练游戏... 172

游戏1. 172

游戏2. 174

游戏3. 175

游戏4. 176

游戏5. 177

游戏6. 178

游戏7. 179

游戏8. 180

游戏9. 181

游戏10. 182

游戏11. 183

游戏12. 184

游戏13. 185

游戏14. 186

游戏15. 187

游戏16. 188

游戏17. 189

游戏18. 190

游戏19. 191

游戏20. 192

游戏21. 193

游戏22. 194

游戏23. 195

游戏24. 196

游戏25. 197

游戏26. 198

游戏27. 199

游戏28. 200

游戏29. 201

游戏30. 202

参考文献. 207


作者介绍


王萍,女,1964年2月出生,沈阳大学教授,学科专长:学前教育。研究方向:儿童早期发展。沈阳市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沈阳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主要承担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活动与设计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项目7项,参与省级项目4项。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7部。

文摘






序言



《感知世界的魔法:儿童发展中的感觉统合奥秘》 前言: 在浩瀚的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孩子如何感知、理解和回应他们所处的环境。这并非简单的“看”与“听”,而是涉及到一套精妙、复杂且协调的内在系统——感觉统合。它如同一个默默运转的“魔法师”,在孩子的大脑中编织着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和组织,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技能、学习能力、情绪管理,乃至社交互动。 本书旨在揭开感觉统合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一概念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并非要提供一套刻板的“训练方案”,而是希望带领读者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深远的感觉输入,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孩子的行为和发展轨迹。我们将一同探索,当感觉统合过程出现微妙偏差时,可能引发的各种表现,并提供一套基于科学理解的、符合儿童天性的“游戏化”引导方式,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支持孩子,让他们更自信、更稳定地探索这个世界。 第一章:感知世界的触角——认识感觉统合 孩子睁开眼睛那一刻,便开启了与世界的对话。但这对话并非仅限于眼睛所见,而是通过全身的每一个感知器官。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感觉系统开始,逐一解析它们的功能: 视觉系统: 不仅仅是识别颜色和形状,更是理解空间关系、追踪移动物体、进行眼球运动协调的关键。它帮助孩子区分远近,感知深度,从而安全地移动和互动。 听觉系统: 声音的辨别、定位,以及对语音的理解,是语言学习和社交沟通的基石。它还包括对环境声音的过滤和注意力分配。 触觉系统: 这是我们与物理世界最直接的接触。轻柔的抚摸、粗糙的摩擦、疼痛的警示,都在传递着重要的信息。触觉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情绪状态,还与精细动作和身体意象的形成息息相关。 前庭系统: 位于内耳,它对头部的位置、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知,是我们平衡、姿态控制和空间定向的基础。它是“动”的指挥官,影响着孩子的运动协调、注意力以及情绪稳定性。 本体感觉系统: 来自肌肉、关节和肌腱的反馈,告诉我们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运动状态,即使闭着眼睛,我们也能知道胳膊和腿的位置。它是身体“地图”的构建者,对孩子的姿势、运动协调和执行复杂动作至关重要。 内感受系统: 感受身体内部的信号,如饥饿、饱腹、口渴、疲劳、尿意等。这是孩子自我调节和理解身体需求的基础,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感觉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感觉加工网络”。这个网络需要接收、过滤、组织和解释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各种感觉信息,以便大脑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 第二章:无声的语言——感觉统合失调的信号 当感觉信息处理出现偏差,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看似“奇怪”或“难以理解”的行为。这些行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其感觉系统在“呐喊”。本书将仔细梳理可能存在的信号,帮助家长和教育者识别: 运动协调与平衡的挑战: 笨拙,容易摔倒,动作不协调,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如系鞋带、写字)。 在进行跳跃、跑步、爬行等活动时显得犹豫或过于鲁莽。 对于运动感到特别恐惧或特别渴望,或者对身体位置的感知模糊。 触觉敏感或迟钝: 对某些衣物材质(如标签、接缝)极度敏感,难以接受拥抱、轻抚,或者在陌生环境中显得紧张不安。 对疼痛、冷热的反应迟钝,容易受伤而不自知,或者喜欢将物品放入口中探索。 回避脏污,或者对触碰有强烈的清洁需求。 前庭功能的表现: 特别害怕或喜爱头部倾斜、旋转等活动(如秋千、滑梯)。 在车辆中容易晕车。 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表现出多动。 对日常活动缺乏动力,显得懒散。 本体感觉的差异: 用力过猛或过轻,难以控制力度。 喜欢撞击、挤压,或者显得肢体松软无力。 在执行需要身体协调的任务时显得笨拙。 听觉和视觉的敏感或迟钝: 对突如其来的声音(如吸尘器、门铃)反应强烈,容易受到惊吓。 在嘈杂环境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忽略重要的指令。 对视觉信息处理困难,例如难以辨别字母,容易混淆相似的形状。 在阅读时容易跳行、漏字。 情绪与行为的挑战: 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难以安抚。 在社交互动中显得退缩或攻击性强。 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对新事物感到焦虑。 表现出固执,难以接受改变。 我们将强调,这些信号并非诊断,而是观察和理解的起点,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第三章:点亮孩子的内在世界——非“训练”的引导游戏 本书的核心在于,我们将感觉统合的促进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游戏和活动中,使其自然而然地发生。我们不提倡枯燥、刻板的“训练”,而是倡导充满乐趣、符合孩子天性的“引导”。 搭建“感觉游乐场”: 触觉探索: 准备不同质地的物品(米、豆、沙、水、橡皮泥、毛绒玩具、丝绸等),让孩子尽情触摸、抓握、揉捏。可以设计“寻宝游戏”,让孩子在特定材质中寻找目标物品。 本体感觉与力量: 鼓励孩子进行“挤压”游戏(如挤压海绵、玩弹力球),“推拉”活动(如推箱子、玩拔河),“跳跃”和“攀爬”(如跳床、攀爬架),以及“摔跤”和“滚筒”游戏。 前庭刺激: 提供安全的摇荡、旋转、翻滚等活动,如秋千、吊床、滑梯、旋转椅(注意适度)。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滚轮胎”或“翻滚”游戏。 本体感觉与精细动作: 结合本体感觉的输入,进行穿珠子、搭积木、拼图、剪纸、使用工具(如夹子、镊子)等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机会”: 居家环境布置: 创造一个有层次感的居家环境,有提供安静角落的空间,也有适合活动和探索的区域。 家务劳动: 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擦桌子、叠衣服、搬运物品,这些都能提供本体感觉和触觉的输入。 饮食体验: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质地和味道的食物,但也要尊重其偏好,避免强迫。 户外探索: 充分利用大自然,让孩子在草地上打滚,在沙坑里玩耍,在泥土中挖掘,感受不同材质和环境。 情感连接与情绪支持: 拥抱与安抚: 给予孩子足够的、他们能够接受的拥抱和身体接触,传递安全感。 倾听与理解: 当孩子表现出因感觉困扰而产生的情绪时,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 节奏与规律: 建立规律的作息和活动节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组织和预测环境,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艺术与音乐的魅力: 绘画与手工: 鼓励孩子用不同材料(颜料、彩笔、粉笔、黏土)进行创作,体验色彩、质感和形体。 音乐与律动: 听不同节奏的音乐,跟着音乐跳舞、拍手、敲打乐器,能有效促进听觉和本体感觉的发展。 我们将强调,这些活动的关键在于“适度”、“有趣”和“个体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感觉刺激的反应也不同。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细心观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第四章:家长与教育者的角色——合作共赢 本书相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观察员”和“引导者”。教育者在幼儿园和学校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 观察与记录: 鼓励家长和教育者成为“感觉侦探”,细心观察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记录下那些特殊的行为和线索。 理解与接纳: 抛弃对孩子“不好行为”的刻板印象,理解这些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感觉统合挑战。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理解和支持。 创造支持性环境: 为孩子在家中和学校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其感觉系统发展的环境。 灵活运用与调整: 根据孩子的反馈,灵活调整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寻求专业帮助: 当观察到孩子存在明显且持续的感觉统合挑战,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时,本书鼓励家长及时寻求专业康复治疗师或相关领域专家的咨询与帮助。 结语: 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是一次对世界的探索。感觉统合,正是这场探索之旅中不可或缺的“导航系统”。本书希望通过分享科学的认知和实践性的引导,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孩子,成为他们探索世界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一同走进孩子的感觉世界,用爱与智慧,点亮他们内在的光芒,让他们自信、快乐地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解决了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感觉处理过度”的描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敏感”。我有一个孩子,他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一点点噪音、一点点光线都会让他不适。我曾以为这是他“玻璃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很可能是他的感觉系统过于活跃,无法有效地过滤掉外界的刺激。书中提供的“放松技巧”和“感觉安抚方法”,比如“深呼吸”、“拥抱”和“规律的触觉刺激”,让我学到了如何帮助孩子缓解他的紧张和焦虑。我尝试着用书中教的方法,在孩子感到不适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引导他进行深呼吸,我惊喜地发现,孩子的情绪似乎真的得到了安抚,他的反应也变得不那么剧烈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的“敏感”,并学会如何科学地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和指责。它 empowering 了家长,让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孩子的“特殊性”。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真是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找到了救星。我一直很困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好像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听到吸尘器或者吹风机的声音就会吓得大哭,躲起来。又或者,他对触觉好像也很挑剔,不愿意穿标签很粗糙的衣服,甚至不喜欢别人随便碰他。我曾以为这是他“矫情”,或者“胆小”,但越是这样,我越是焦虑。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书里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他们的大脑在处理感觉信息时遇到了一些小小的“瓶颈”。最让我欣慰的是,书里并没有把问题复杂化,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训练方法,让我知道,原来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就能帮助孩子。比如,书中提到的“触觉游戏”,让我明白了原来用不同的材质的球让孩子去玩,或者用毛巾给孩子做“三明治”,都能有效地刺激他的触觉系统。又比如,关于前庭觉的训练,书中建议的“荡秋千”、“滚轮胎”等活动,我带着孩子尝试了一下,他一开始还有些抗拒,但慢慢地就变得享受起来。看着孩子脸上重新出现的笑容,我真的由衷地感谢这本书,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家长,变成了一个有方法、有信心去帮助孩子的“训练师”。

评分

作为一名有着两个孩子的家长,我深知育儿路上的挑战与欣喜并存。这本书的到来,为我在面对孩子的一些“奇怪”行为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感觉失调”的细致分类和解释,它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是否是触觉输入不足,还是前庭觉系统失调。书中提供的“评估工具”和“观察指南”,让我能够更有目的性地去观察和了解我的孩子,而不是凭空猜测。当我通过书中的方法,发现孩子在本体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时,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去引导他进行“身体感知”训练。比如,让孩子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或者在不同的地面上行走。当我发现孩子在触觉方面似乎有些“回避”,我便会尝试着给他提供一些“触觉丰富的体验”,比如玩沙子、玩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家长如何“诊断”和“理解”孩子,如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它非常“接地气”。我不是教育学或者医学的专业人士,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我都能看得懂,而且能够立刻联想到我的孩子身上的某些表现。书中对“前庭觉不足”的描述,让我恍然大悟。我曾以为孩子“精力充沛”、“喜欢冒险”是好事,但书中解释了,如果前庭觉发育不足,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刺激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这就会导致他们看起来好像总是在“动个不停”。书中提供的“前庭刺激活动”,比如“转圈”、“荡滑梯”、“跳跃”等,我带着孩子尝试了,他果然非常喜欢。更重要的是,书里强调了训练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调整,这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我不再是盲目地尝试,而是带着目的去引导孩子。让我惊喜的是,随着前庭刺激的增加,我发现孩子在专注力方面似乎也有所提升,他能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在某个游戏上。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让家长能够轻松掌握,并有效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评分

作为一名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略有涉猎的家长,我一直在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问题。“感觉统合训练(第2版)”这本书,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深入了解的渴望。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从基础的概念讲解,到各种感觉系统的细致分析,再到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案例,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触觉防御”的分析,我曾见过一些孩子,他们似乎对任何轻微的触碰都反应过度,甚至拒绝洗澡、剪指甲。这本书详细解释了触觉防御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触觉刺激来帮助孩子建立对触觉的耐受性。书中提供的“触觉游戏”,比如用不同质地的物品摩擦孩子的手臂,或者让孩子玩沙子、橡皮泥,都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这些活动,我发现孩子渐渐地对某些曾经让他抗拒的触觉刺激,有了更温和的反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解码孩子”的工具书,它帮助我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感觉统合训练”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了解,甚至觉得有些“高深”。但当我在书店翻开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标题时,鬼使神差地产生了好奇。阅读的过程,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印象。这本书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虽然涉及的是儿童发展中的专业知识,但作者却能用最朴实的语言,配以大量的实际案例,将这些概念解释得明明白白。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感觉处理障碍”的描述,它并没有将这些孩子标签化,而是强调这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暂时性问题,是可以被干预和改善的。这让很多家长能够放下内心的包袱,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挑战。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听觉敏感”的部分,我曾以为孩子对某些声音的过度反应只是“不喜欢”,但书中解释了这可能是由于听觉系统处理声音时出现“噪音”,导致孩子无法有效过滤不重要的声音,从而产生焦虑。书里提供的“声音游戏”和“听觉过滤训练”,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我曾尝试着让孩子在玩耍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引导他分辨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虽然过程不总是那么顺利,但看到孩子偶尔能够主动去听,去分辨,我的心里就充满了鼓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家长信心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没有丝毫的压力,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我觉得书中讲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情况。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多感官整合”的理念。我曾以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独立于感觉的,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感觉是孩子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础。书中提供了很多“多感官游戏”,比如让孩子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中进行选择,或者引导他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这些游戏不仅能让孩子感到快乐,更能有效地刺激他大脑中的感觉神经元,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我尝试着在家中设置了一个“感觉角落”,里面放满了各种有趣的触觉、视觉、听觉玩具,孩子非常喜欢在那里玩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认识到,原来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可以如此有趣和自然。它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让我觉得,爱与玩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让我认识到“感觉统合”不仅仅是关于运动协调,更是关乎孩子的情绪和学习能力。我曾一直以为,孩子上课不专心、容易分心,就是“不够努力”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书中详细阐述了本体觉和前庭觉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比如,本体觉可以帮助孩子感知自己的身体姿势,从而获得稳定的坐姿,而前庭觉则能帮助孩子维持身体的平衡,从而减少外界干扰。当我理解了这一点,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的训练。书中提供的“本体觉游戏”,比如“搬运重物”、“在地板上打滚”等,我让孩子参与其中,他虽然一开始觉得有些累,但事后却表现得更加放松,而且在玩游戏时,他似乎也能保持更久的专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拓宽了我们对孩子学习困难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更深入到感觉统合的层面,为家长提供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对孩子成长发育有浓厚兴趣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孩子行为的指导。这本书的到来,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它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复杂的“感觉统合”概念,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感觉通道的细致讲解,比如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等,书中不仅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这些感觉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整合,并最终影响孩子的运动、情绪、学习和社交行为的。我常常会对照书中描述的一些典型表现,来观察我的孩子。比如,我曾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显得那么“笨拙”,跑起来不太协调,跳跃起来也显得有些吃力。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可能与他的本体觉发展有关,他的身体“地图”在脑中可能还没有那么清晰。书中关于本体觉训练的建议,比如“挤压玩具”、“爬行”等,让我找到了方向。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家中创造更多让孩子进行本体觉刺激的机会。让我惊喜的是,随着训练的进行,我发现孩子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似乎有所改善,他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也变得更加流畅。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地教我如何读懂我的孩子,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套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孩子“问题”的认知。我曾经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非常困扰,比如他“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躁”、“情绪波动大”。我曾以为是孩子“不听话”或者“性格不好”。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这些行为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书中详细解释了感觉系统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的。比如,当孩子的前庭觉系统不稳定时,他可能就很难保持平静,容易烦躁。当我理解了这一点,我便开始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稳定型前庭刺激”,比如让他多做一些“身体律动”的游戏。让我惊喜的是,随着训练的进行,我发现孩子的情绪确实变得更加稳定,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从一个“批判者”变成了一个“理解者”,让我能够用更科学、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