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鹰击不列颠
定价:26.00元
售价:16.6元,便宜9.4元,折扣63
作者: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3216818
字数:3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940年夏天,横扫西欧、志得意满的希特勒,妄图对放弃和谈的英伦三岛发动打击。面对德军的咄咄逼人之势,刚刚经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军疲惫之师,将如何抵挡德国人的进攻?而两个月内一举战胜六七个国家的,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德国空军,又将采取怎样的攻势?雷达技术、电子对抗技术以及密码破译技术,又是怎样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
内容提要
1940年7月至10月,英国和德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在空中进行的战役——不列颠之战。这场人类大规模空袭与防空作战,印证了社黑的“制空权”理论。而雷达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和密码破译技术等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为这次战役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本书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冷酷的战争真相,揭露了人物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文摘
序言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宏大叙事”与“个体视角”之间的关系,避免了陷入任何一方的极端。它既没有沉溺于对国家整体战略的空泛探讨,也没有变成一味歌颂英雄的传记文学。作者的笔触在不同层级间游刃有余地切换,时而高瞻远瞩地描绘整个战区的兵力部署和战略目标,时而又聚焦于某一个排级的士兵,描述他们如何执行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命令,以及这个命令如何意外地改变了战局的走向。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使得历史事件的解读变得立体而复杂,充满了张力。它教会我们,任何一场重大的历史转折,都不是由某个“超级英雄”单枪匹马完成的,而是由无数个在不同层面上做出选择和行动的普通人共同铸就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机制”有了一种更为深刻和辩证的理解,它远超出了简单的胜负结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是抓人眼球,封面那浓墨重彩的油画风格,瞬间就把人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初次翻阅,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作者显然在史料的搜集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那些详实的战役部署图、人物侧写以及装备细节,都体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英吉利上空德军轰炸机的轰鸣,感受到地面部队在泥泞中艰难跋涉的疲惫。尤其是一些战术层面的分析,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地复述“谁打了谁”,而是深入剖析了双方指挥官的决策逻辑,那些细微的心理博弈和临场应变,读起来酣畅淋漓。这种全景式的、带着温度的叙事方式,远超一般教科书式的描述,它让我对二战欧洲战场的理解,从一个宏观的框架,深入到了每一个关键决策点的微观肌理之中。那种扑朔迷离的战场迷雾,被作者用清晰而富有张力的笔触一一拨开,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赞叹。不得不说,这样的书籍,是真正的历史爱好者和军事迷的饕餮盛宴,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重现历史的呼吸与心跳。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排版和图示运用,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在阅读军事历史时,地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每一个关键战役都有配套的、标注精确的地图,这些地图不仅仅是路线图,更像是战术分析的辅助工具。观察这些地图,读者能立刻理解为什么某个高地如此重要,或者某个侧翼的部署为何存在致命的弱点。此外,书中穿插的那些高质量的黑白照片,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它们大多是首次公开或不常见的视角,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现场感。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军事部署的门槛,即便是军事小白,也能通过地图和文字的结合,构建起清晰的立体空间感。相比那些只有文字堆砌的古旧书籍,这种现代化的、视觉友好的编排方式,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信息吸收效率。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历史堆砌感。它就像一部高明的电影剧本,起承转合之间充满了张力。作者很懂得如何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捕捉那些能够牵动人心的细节。比如,书中对一次小型空战的描写,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飞行员肾上腺素飙升的瞬间,那种对生死的瞬间抉择,读起来让人手心冒汗。再比如,在描写某次关键登陆作战的准备阶段时,文字的笔触突然变得细腻而缓慢,着重刻画了士兵们在黎明前最后的宁静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知的恐惧,这种人文关怀的处理,使得冰冷的历史叙事瞬间有了温度和血肉。这不只是一本纯粹的军事著作,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与挣扎的史诗。我非常欣赏这种叙事策略,它让读者在分析战略战术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战争对个体命运的碾压与塑造,使得阅读体验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评分坦率讲,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这又会是一本泛泛而谈、缺乏深度的二战回顾录。然而,我的预判完全被颠覆了。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它对“信息战”和“情报工作”在整个战役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入挖掘。许多主流的二战读物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火炮对轰上,但这本书却将聚光灯打在了那些在幕后进行密码破译、侦察监视的无名英雄身上。作者引用了大量解密档案,生动地展示了情报的获取、分析以及如何影响前线指挥官的最终判断。这种“高屋建瓴”的分析视角,让整个战役的脉络豁然开朗——原来很多看似偶然的胜利或失败,背后都有着精密的“信息博弈”。对于那些对现代战争和战略情报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案例研究。它成功地拓宽了我们对“战争”本身的定义,揭示了在钢铁与火药之外,思想和信息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