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
定價:45.00元
作者:顧凡及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78358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腦科學的新故事》“新”在哪裏?“新”在有更為人性化的內容。作者不僅跟寫作《腦科學的故事》同樣,一如既往地通過心智現象揭示腦的科學奧秘,而且更生動地刻畫瞭當事人作為人的思想感情麵貌。從這本“新故事”裏,我們看到沒有四肢感覺的奧基依然為躋身殘奧會而拼搏,鄧洛普在完全失嗅以後想盡一切辦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低智特纔的“記憶達人”們彆有一番人生況味,而維爾林先生在雙側海馬受損後的愛情令人迴腸蕩氣……當然,書裏也不乏有關腦與心智的妙趣橫生的故事,也許拉馬錢德蘭有關聯覺現象的實驗,以及他對幻肢痛患者的行為治療,足夠讓你摺服於腦科學傢的過人機敏;而有關鏡像神經元的實驗證據,把實驗的腦科學與直覺、同感、內心理解這些看似“純精神”的現象一下子拉近瞭距離。《腦科學的新故事》與《腦科學的故事》相比,更多體現瞭腦科學在探求真實人性方麵的深入。
內容提要
本書是《腦科學的故事》姐妹篇。《腦科學的故事》曾榮獲2015年第十一屆上海科普教育創新奬成果奬(圖書類)二等奬和2016年上海科技進步奬三等奬。本書則把內容聚焦到瞭“心智”這個被諾貝爾奬得主坎德爾稱為“對21世紀科學的中心挑戰”問題上。它沿襲瞭《腦科學的故事》力求融科學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為一爐的風格,通過講故事來介紹感覺、記憶、情緒、注意和意識研究方麵的一些新進展。這隻是在心智大海岸邊搜集起來的幾枚閃亮貝殼,以期引起讀者的興趣。本書在內容方麵雖不求其全,但是也還保持著適當的係統性,使讀者對這些問題的前沿研究有一個基本瞭解。
目錄
心靈之窗——感知覺的故事1
1.1喧鬧的世界——聽覺的故事/2
1.2渾身上下都有的感覺——體感的故事/10
1.3嗅盲和氣味——嗅覺的故事/28
1.4從老布什不愛吃西藍花說起——味覺的故事/37
1.5“看”人說話和“臭豆腐真香”——不同感知覺相互影響的
故事/42
1.6“尖酸”的言辭——聯覺的故事/46
參考文獻/52
2舊夢重溫——記憶的故事54
2.1“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長時記憶和記憶痕跡的
故事/55
2.2曆曆在目——記憶達人的故事/61
2.3心智的清掃工——遺忘的故事/75
2.4“永遠是今天”——遺忘癥患者的故事/79
2.5冤假錯案——虛假記憶的故事/84
2.6頭腦裏的“導航係統”——“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的
故事/93
2.7“似曾遊此處,不知何時復如何”——似曾相識感的故事/99
參考文獻/102
3喜怒哀樂——情緒的故事104
3.1害怕過橋的女人——恐懼癥的故事/104
3.2“三歲看到老”——先天因素對性情影響的故事/111
3.3“無畏”的人——雙側杏仁體受損患者的故事/117
3.4“冷若冰霜”——牟比士綜閤徵患者的故事/121
3.5“當代蓋奇”——腹內側前額葉對理智/決策和情緒/感受
貢獻的故事/124
3.6頑固的大法官和心中一片空白的患者——右腦中某些腦區對理智/決策和情緒/感受貢獻的故事/134
3.7當認識和感情不一緻的時候——卡普格拉綜閤徵、科塔爾綜閤徵和弗雷戈利綜閤徵患者的故事/137
參考文獻/141
4“一覽有餘”——注意的故事142
4.1視而不見——疏忽盲和變化盲的故事/143
4.2“思想開小差”——“心智遊移”的故事/149
4.3引開注意力的大師——魔術師的故事/154
4.4“張冠李戴”——由缺乏注意引起的特徵錯誤結閤的故事/164
4.5“光束變窄瞭的聚光燈”——巴林特綜閤徵和忽略癥患者的
故事/166
參考文獻/169
5對科學的後挑戰——意識的故事170
5.1百傢紛紜話意識——形形有關意識的故事/171
5.2“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意識私密性的故事/175
5.3感同身受——同感和鏡像神經元的故事/180
5.4海平麵下的冰山——下意識的故事/192
5.5誰主沉浮?——自由意誌的故事/205
5.6我是誰?——自我的故事/209
5.7有罪還是無罪?——神經法學的故事/224
5.8有意識的“植物人”——新技術為失去行為反應患者的康復帶來新希望的故事/232
參考文獻/236
結語239
作者介紹
顧凡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專長於計算神經科學。退休後從事有關腦和心智的科普寫作和翻譯,作品有《意識的宇宙》 《好玩的大腦》 《腦科學的故事》 《意識探秘》 《腦海探險》等。現為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顧問、伊利諾伊大學校友會上海分會名譽會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2013年獲第4屆國際認知神經動力學大會(瑞典)頒發的成就奬。所主譯的《意識探秘》於2013年獲第26屆華東地區科技齣版社科技圖書二等奬,所編著的《腦海探險》於2015年獲第二屆世界華人科普圖書奬佳作奬,《腦科學的故事》獲2015年第十一屆上海科普教育創新奬成果奬(圖書類)二等奬和2016年上海科技進步奬三等奬。
文摘
序言
當我拿起《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時,我期待的是一場知識的盛宴,但收獲的卻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本書沒有使用那些令人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語言,講述著大腦和心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他娓娓道來,將神經科學中最前沿的發現,轉化成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尤其被關於“直覺”和“創造力”的章節所打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些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能力,但通過這本書的解讀,我纔意識到,它們同樣有著清晰的生物學基礎。作者通過一係列有趣的實驗和案例,揭示瞭大腦在無意識狀態下是如何進行信息處理,以及如何迸發齣奇妙的靈感。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第六感”和那些突如其來的想法,仿佛它們不再是偶然,而是大腦深層活動的必然結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智”,都是一個無比復雜且充滿潛能的宇宙,而科學,正是探索這個宇宙最強大的工具。它不僅增長瞭我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有瞭更深刻、更動態的理解。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能夠“拓寬認知邊界”的書。在我閱讀《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之前,我對大腦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控製身體”這個層麵,對“心智”這個概念更是模糊不清。然而,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且引人入勝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堆砌科學事實,而是將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入到對人類體驗的深刻洞察之中。他從“注意力”的機製講到“學習”的原理,從“決策”的邏輯說到“社會性”的根源,每一個主題都像是一塊拼圖,最終匯聚成一幅關於我們“心智”的全景圖。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幻覺”和“錯誤記憶”的探討,這讓我對我們感官信息的可靠性産生瞭前所未有的疑問,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所感知到的現實,並非完全客觀,而是經過大腦的加工和重塑。這種認識,既讓我感到一絲驚奇,也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這本書沒有給我任何“標準答案”,而是激發瞭我更多的思考和提問,讓我開始主動地去觀察和理解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它讓我明白,理解大腦,就是理解人類自身最根本的奧秘,而這本書,無疑是這場探索之旅的絕佳嚮導。
評分這真是一場意想不到的腦力探險!拿到這本《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時,我並沒有抱持著太高的期待,想著不過是又一本科普讀物,可能會充斥著枯燥的術語和晦澀的理論。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立刻被作者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科學證據,而是以一種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視角,巧妙地引入瞭大腦的奧秘。比如,他用瞭一個關於“選擇睏難癥”的生動例子,立刻讓我産生瞭共鳴,思考著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在看似簡單的選擇麵前猶豫不決。接著,他循序漸進地揭示瞭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並用許多引人入勝的實驗故事來佐證。我尤其喜歡他對“記憶”的闡述,它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定義,而是被描繪成一個動態的、不斷被重塑的過程。讀著讀著,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經曆,那些曾經以為牢不可破的記憶,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瞭微妙的變化。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讓你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積極地參與到一場關於大腦的探索之中,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為你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讓你對“我是誰”、“我的思想從何而來”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熟悉的“心智”,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迷人得多,也更加脆弱和易變。
評分不得不說,《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連連的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硬核科學知識的讀物,但它卻以一種齣乎意料的流暢性和故事性,將大腦的奧秘展現在我麵前。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他善於運用類比和隱喻,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形象。比如,在解釋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時,他將其比作一場盛大的“化學舞會”,瞬間就讓枯燥的生物化學過程變得鮮活起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情緒”的章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情緒的生理基礎,更深入地探討瞭情緒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如何纔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生活中的許多情緒反應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開始思考如何纔能擁有更積極的心態。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關於大腦的科學,更是關於“我們”的故事。它引導我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去理解那些驅動我們行為的內在力量。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的“心智”活動,都是一場復雜而精妙的腦科學實驗,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實驗的主角。
評分我得承認,最初對這本書抱有疑慮,主要是因為“腦科學”這個詞聽起來就有些遙不可及。但《腦科學的新故事——關於心智的故事》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作者用一種極其人性化的筆觸,將大腦這個復雜而神秘的器官,描繪成瞭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宇宙。他擅長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入手,比如我們為什麼會因為一句歌詞而潸然淚下,或者為什麼我們在某些場閤會感到莫名的緊張。這些看似尋常的體驗,在作者的解讀下,都變成瞭大腦活動最生動的注腳。他並沒有迴避一些前沿的科學發現,但處理得非常巧妙,不會讓讀者感到信息過載。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意識”的討論,這本來是一個哲學上的難題,但在本書的框架下,似乎變得觸手可及。作者通過對不同神經科學理論的梳理和對比,引導讀者去思考意識的本質,它究竟是大腦活動的産物,還是某種獨立於物質之外的存在?這種思考過程本身就極具啓發性。而且,書中穿插的案例都非常具有代錶性,比如一些神經損傷患者的經曆,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理解瞭大腦功能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每一次的思考、感受、決策,都與大腦的精密運作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當下”的體驗,都是大腦編織齣的精彩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