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战事典004:回忆日德兰
定价:39.80元
售价:25.5元,便宜14.3元,折扣64
作者:【德】乔治· 冯· 哈瑟,【德】莱因哈德·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47231791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纪念日德兰海战100周年!通过亲历者的眼睛,身临战场!透过当事人的笔端,体会心境!
内容提要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两支强大的舰队,在北海深处不期而遇。一场钢铁巨人之间的惊天对决旋即展开。这是工业时代的海洋上为壮丽的战争史诗。三位历史亲历者带领读者走进战场,去领略那铁血硝烟和惊涛骇浪。
目录
作者介绍
乔治·冯·哈瑟:1916 年5 月31 日至6 月1 日,乔治·冯·哈瑟中校以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号上的枪炮官的身份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德国人称其为斯卡格拉克战役)。他的回忆录不仅揭示了德国人视角中的战役过程,同时也为我们真实展现了无畏舰时代的海上战斗的情景。
莱因哈德·舍尔:1916 年5 月31 日至6 月1 日,德国公海舰队在莱因哈德·舍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本书节选自他的回忆录《世界大战中的公海舰队》。
约翰·杰利科: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于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就任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总司令。所谓的大舰队(the Grand Fleet),是指战争期间屯驻苏格兰斯卡帕湾基地的英国主力舰队。它是英国用于对抗德国公海舰队的中坚力量。丘吉尔曾经将杰利科称为,一个可以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令英国输掉战争的人。由此可见杰利科上将所肩负的重任。1916 年5 月31 日至6 月1 日,杰利科上将指挥他的大舰队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本文摘自其回忆录《大舰队1914-1916:创建、发展和作用》。
孙晓翔:军事历史研究爱好者,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出版《希望与毁灭:第三帝国空军的后一年》,收到广泛好评。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那场世纪海战的回忆录,读起来简直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能让人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舰炮的轰鸣声。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事件,更是在描绘那个时代海军军官们的内心世界。那些关于战术部署、风险评估的细节描写,对于一个对军事史有点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显得那么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他描述的那些战前准备和战后的反思,那种在巨大历史洪流面前个体的无力和挣扎,让人读了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对当时技术限制下的决策过程的剖析,让人不禁想象,如果技术更先进一些,历史会不会改写。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紧凑激烈,时而沉静深远,让人完全沉浸其中,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了某艘战舰的甲板上,亲眼目睹着那场史诗般的对决。
评分非常喜欢作者在描述关键时刻的叙事节奏感。当描述到舰队进入战斗序列,或者遭遇意想不到的伏击时,文字的密度和紧迫感陡然增加,让人忍不住屏住呼吸。他擅长通过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阴沉的天气、迷雾缭绕的海面,都成了影响决策的无形因素。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发生了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会发生”的深度挖掘。通过作者的视角,我看到了决策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紧张和犹豫。对于想了解宏大叙事下,个体决策如何影响历史走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它让人明白,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战术选择之中。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略显刻板但又充满力量感的笔法。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书写法,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口述实录。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去理解作者所处的立场和当时的处境,那种身处权力中心,却又受制于上层决策的复杂心情,被他表达得淋漓尽致。书中对细节的执着令人印象深刻,大到舰队的航向调整,小到某个炮塔的装填速度,都经过了仔细的考量和记录。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回忆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军事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案例研究。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一战时期海军战略思维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库。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决定战争走向的那些瞬间,是多么的充满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的张力。
评分读完这本厚重的回忆录,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残酷性与美学的并存。作者用非常写实甚至有些冷峻的笔调,勾勒出了日德兰海战的宏大图景。他毫不避讳地谈论了成功与失败的界限是多么的模糊,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指挥官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我尤其欣赏他没有将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英雄或恶棍,而是展现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有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完成使命。那种对个人命运与集体意志之间拉扯的描绘,非常深刻。感觉作者在试图还原的,不是报纸上的头条新闻,而是那些浸透着汗水、恐惧和骄傲的真实人生片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官方记录之外的、更具人情味和专业深度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甚至需要做一些背景知识查阅才能完全领会的“硬核”体验。它没有过多的文学修饰,一切都服务于对事件本身的准确还原。作者的专业素养在字里行间显露无疑,他对海战术语和工程细节的运用非常自如,这让非专业读者在理解某些段落时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然而,正是这种“门槛”,保证了信息的纯粹性与深度。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记录这一切时,那种想要为后人留下最真实档案的责任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顶尖海军将领对信息、速度和火力的理解,这种理解方式,即便在今天看来,也充满了启示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