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英國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 | 作者 | 賀敏 |
| 定價 | 80.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545978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3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主要對19世紀上半期英國的土耳其形象及其成因進行瞭論述。本書認為這一時期英國的土耳其形象話語的錶述裹挾瞭政治、經濟、宗教和外交等因素,以大衛·厄剋特為典型代錶的英國激進主義者建構瞭一個政治上和諧平等、經濟上自由開放、宗教上世俗仁愛、外交上被動無奈的多元土耳其形象,由此構成瞭一種“反東方學”的形象話語。故而,新視角之下人格化的土耳其形象呈現齣與曆史上既定形象的差異,繼而引發瞭曠日持久的土耳其形象歐洲性爭論。實際上,多元化土耳其形象的復雜性與土耳其的權力有著緊密的關係,但是二者之間並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係。 |
| 作者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相當吸引人,那種泛黃的古籍感,配閤著精緻的插畫,仿佛能將人瞬間帶迴那個遙遠的年代。我一直對19世紀的英國社會和它的對外認知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當時歐洲列強對東方世界的想象和建構。這本書的標題——《{RT}英國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1800到1853年,這正是大英帝國在世界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期,而奧斯曼帝國(通常被認為是“土耳其”)作為“歐洲病夫”,其在英國人眼中的形象必然是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矛盾的敘事。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梳理和分析這種形象的,是僅僅停留在文學作品或旅行筆記的錶象,還是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更宏觀的層麵?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展現齣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性彆、不同政治立場的英國人對於土耳其的多元化視角,畢竟,同一時期內,不同群體對同一個“他者”的認知差異往往是研究民族心理和文化交流的關鍵。科學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抱有相當的信心,希望它能提供紮實的研究方法和豐富的史料支撐,引領我進行一次深入的學術探索。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著迷於那些被曆史洪流所掩埋的細節,而英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9世紀初期的這段關係,在我看來,正是這樣一個充滿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礦。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標題中的“形象研究”幾個字,暗示瞭作者可能不僅僅是在講述事件本身,而是更側重於英國人是如何“看見”和“構建”土耳其的。我設想,書中或許會涉及到大量的文學作品、繪畫、甚至是早期的攝影作品,通過這些媒介來分析英國人對土耳其的視覺想象。例如,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東方畫作,它們是如何迎閤或挑戰當時英國社會對於“東方主義”的期待的?旅行傢們筆下的奇聞異事,又如何塑造瞭普通英國民眾對土耳其的刻闆印象?更進一步,我希望作者能探討這些“形象”背後所蘊含的權力關係。英國對土耳其的形象建構,是否也是一種對殖民地心態的預演?在維多利亞時代,這種“文明”與“野蠻”的二元對立是如何在土耳其的形象上得到體現的?9787030545這個書號,讓我對它的齣版質量和內容深度有所期待,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我一直以來渴望的答案,或者至少是引發更多新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19世紀英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復雜關係的想象之門。我一直對“東方主義”的概念很感興趣,而英國對土耳其的“形象研究”無疑是這個宏大議題下的一個精彩案例。《{RT}英國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這個時間跨度,恰好涵蓋瞭奧斯曼帝國從相對穩定到內部改革、外部壓力增大的關鍵時期。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展現齣英國社會內部對土耳其形象的演變過程,以及其背後的驅動力。例如,是政治利益、經濟需求,還是文化偏見在起主導作用?書中是否會分析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比如埃及遠徵、希臘獨立戰爭等,是如何影響英國人對土耳其這個“古老帝國”的認知和評價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不同社會群體,如知識分子、商人、外交官、普通民眾等,對土耳其形象的多元構建,揭示這些形象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科學齣版社的名字,讓我對其內容的可讀性和學術性充滿期待,相信這本書能提供豐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讓我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英國的文化心態和對外戰略。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往往需要從它如何看待“他者”入手。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視角。《{RT}英國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這個標題,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係列有趣的問題。在19世紀初,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巔峰時期,國力蒸蒸日上,而奧斯曼帝國則麵臨著內外交睏的局麵。這種強弱對比,很可能在英國人對土耳其的形象建構中留下瞭深刻的烙印。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和前拉斐爾前派藝術是如何影響瞭當時英國人對土耳其的審美趣味?例如,拜倫在希臘獨立戰爭中的角色,是否也間接影響瞭英國人對奧斯曼帝國的復雜情感?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揭示英國在外交和貿易上的考量,是如何滲透到對土耳其的形象塑造中的。是否在某些時期,為瞭維護在東方的影響力,英國會刻意將土耳其描繪成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對象,從而為自己的乾預行為製造閤法性?科學齣版社的信譽,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絕非泛泛而談,而是能提供具有學術價值的洞見,幫助我理解那個時期英國的對外政策及其背後的文化邏輯。
評分說實話,我對19世紀的英國曆史有著一腔熱血,但對於奧斯曼帝國的瞭解卻相對有限,更多的是從一些零散的史料中得知其“衰落”的命運。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知識短闆,並且以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英國視角下的土耳其形象”——來展開。這讓我感到非常新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剖析1800-1853年間,英國國內關於土耳其的輿論、文化思潮以及官方政策是如何相互影響和塑造的。例如,剋裏米亞戰爭(盡管發生在這段時間的稍後,但當時的氛圍已經逐漸形成)前後,英國媒體對俄國和土耳其的態度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那些被英國人描繪成“高貴的病人”或“腐朽的東方君主”的形象,究竟是基於事實,還是深受當時政治利益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我期待書中能有對具體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通過這些事件來摺射齣英國社會內部對於土耳其的態度變遷。賀敏這個名字,加上科學齣版社,總讓我感覺這本書有紮實的研究基礎,希望能從中獲得對那個時代更具深度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