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味觉里的中国
定价:27.00元
作者:丁洁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639351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善于开发祖国文化的宝藏,将中华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值得重视的部分。
本书从饮食思想、天然食材、制作工艺、主要菜系、地方特色吃食和素食文化等方面着手,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传说、趣闻逸事等,为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的画卷。
内容提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包含了中国哲学思想、诸子百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医养生观念、审美情趣、民族性格特征、食品科技和文化艺术成就等。比如,庄子认为上古社会美好、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之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目录
作者介绍
丁洁,女,53岁,汉族。北京紫日阳光图书有限公司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多年从事儿童的早期教育研究,在励志研发方面富有成果,著述颇丰,曾著有《做人做事心理咨询全书》(12本)、《十二生肖人生运势》、《伶牙俐齿:说话的艺术》,其作品犀利而睿智,深刻而幽默,语言风格栩栩如生,乐为大众研读并佳誉多多。
文摘
序言
我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烟火气”和人间至味。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朴实而真挚的笔触,去描绘那些最寻常却又最动人的食物场景。他会写到巷口那家飘着香味的烧烤摊,写到集市上阿姨热情吆喝的小吃,写到家常菜肴里妈妈的味道。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小,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味蕾记忆。我读到关于一道家常菜的描述,作者写道:“当那股熟悉的酱香味钻进鼻孔,仿佛整个世界的喧嚣都被按下静音键,只剩下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心底那份熨帖的温暖。”这样的文字,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熟悉和亲切。这本书让我觉得,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多么名贵的食材,而是那些融入了爱、记忆和生活点滴的平常食物。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别忘了停下来,品味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滋味。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封面就散发着一种古朴而温暖的气息,金黄色的麦穗和红彤彤的辣椒交织在一起,仿佛能闻到扑面而来的食物香气。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插图,每一幅都细腻地描绘着食物的质感和场景的氛围。不是那种简单的照片堆砌,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故事性。我尤其喜欢其中一幅关于江南水乡早茶的描绘,乌篷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早点铺里热气腾腾,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悠闲地品尝着小笼包和豆浆,那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这本书的纸张也很有质感,摸起来顺滑而厚实,翻阅起来有一种沉浸感,感觉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探索的开始。虽然还没开始深入阅读内容,但仅仅是这本书的外在呈现,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对“味觉”二字背后所蕴含文化深度的追求。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食谱,更像是一本承载着时光记忆和人文情怀的生活画卷。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走进那些尘封在舌尖上的故事,感受那些关于“味”的千姿百态。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是一本“用心”去写的书。作者的文字中充满了对食物的热爱,以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敬畏。他不仅仅是在介绍食物,更是在分享他对这些食物的感悟和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地域美食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他会去捕捉不同地区人们烹饪食物时的独特手法,会去分析不同食材在当地气候和土壤下的生长特性,从而解释为何会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作者的叙述方式也非常多元,有时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娓娓道来,有时又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写到某个地区特色糕点时,不仅仅描述了它的外形和口感,还深入挖掘了它在当地节日庆典中的意义,以及它如何承载着人们的祝福和期盼。这样的解读,让我对食物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同。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味蕾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文字的灵动与画面感。他不仅仅是在描述食物,更是在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如何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比如,关于北方冬季的饺子,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馅料,而是通过描写一家人在寒风呼啸的冬夜,围炉而坐,一边包着充满祝福的饺子,一边聊着家常的场景,将饺子这个食物升华为了一种家庭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叙述方式,让食物不再是冰冷的食材,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而且,作者的笔触时而细腻如丝,时而又充满了力量,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让你不知不觉间就走进了他所描绘的世界。他会用一些非常贴切的比喻,让你瞬间就能理解那些抽象的味觉体验,比如形容某种香料的独特气味时,他说“像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带着一丝惊喜和熟悉的温暖扑面而来”,这样的描写,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内心,让我对这种味道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本书的节奏感也很好,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折和引人入胜的细节,让你忍不住想一口气读下去。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探讨“味觉”时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深刻洞察。作者似乎不仅仅满足于介绍一道道菜肴,而是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下去审视。我读到关于某个地区的特色调味品时,他会追溯其起源,探究它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变,以及它如何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最终成为当地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溯源”式的叙述,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好吃”或“不好吃”,而是感受到了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文明脉络。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阐述这些内容时,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诗歌文学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读到他关于某种食材的演变史,就像是在读一部生动有趣的小型历史剧,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味觉”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感受,它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体与群体、中国与世界的无形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