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摄影50年(影像文丛系列)
定价:78.00元
作者:大竹昭子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22100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10位日本摄影大师的成长脉络为经纬编写日本战后起的摄影黄金年代,立体展现日本50年来摄影的丰富样貌与发展历程。
●汇聚了森山大道、中平卓马、荒木经惟、筱山纪信、佐内正史、藤代冥砂、长岛有里枝、蜷川实花、大桥仁、Homma Takashi等10位日本知名摄影家的履历、作品、观念及评论。
●本书作者大竹昭子是日本战后重要的摄影评论家,她与10位摄影家深谈摄影的表现与价值,并借由他们引申出关于“日本摄影”的思考,是日本当代摄影中少见且充满魅力的摄影评论。
●书中提出了“日本摄影”与欧美摄影不同的文脉,不同于以语言先行的欧美文化,日本出现以艺术式的理念创作摄影作品,即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从被拍摄的事物中酝酿主题的做法。书中强调相比其他艺术类型,“日本摄影”与现实及肉体的接触更为强烈和直接。
内容提要
兼具有意识及无意识的行为,直面混沌的人类世界原本的样子进行拍摄——日本摄影。
本书以10位日本摄影家的成长脉络为经纬,将老一辈大师森山大道、中平卓马、荒木经惟、筱山纪信以及新一代闪耀的佐内正史、藤代冥砂、长岛有里枝、蜷川实花、大桥仁、Homma Takashi等摄影家的生存之道、核心思考全数记录,立体展现日本摄影5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纵观日本战后摄影黄金年代丰富样貌的*本著作。
本书作者认为摄影是生命、机器、外界三足鼎立的战场,是一种承担着感情与无意识的领域,敢于直面混沌不清的人类状态的精神。他将这样的摄影风格称为“日本摄影”,并试图从现在活跃着的摄影家的工作中将它的精华提炼出来。
.
已出版:
1.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
[比利时]希尔达·凡·吉尔德?[荷兰]海伦·维斯特杰斯特
2.摄影对话录
[英]保罗·希尔?[英]托马斯·库珀
3.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
[新西兰]乔弗里·巴钦
4.黑白摄影的理论:黑白摄影在中国
[英]彼得·内斯特鲁克
5.如何判断摄影作品的真实性
[美]大卫·希克勒巴克
6.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
[新西兰]乔弗里·巴钦
7.为什么是艺术摄影?
[英]露西·苏特(Lucy Soutter)
8.日本摄影50年
即将出版:
9. 更多疯狂的念头
[新西兰]乔弗里·巴钦
10.摄影哲学的思考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目录
出版说明………………………………………………………1
序言:摄影之谜、摄影家之奇………………………………3
19 9 3 - 1 9 9 4
英雄·混乱·脱离 森山大道…………………………… 15
活在失忆中的神话之人 中平卓马……………………… 35
1993年6月,中平卓马的冲绳摄影之行 ……………… 51
身为“超二流”的自由 荒木经惟……………………… 65
筱山就是摄影筱山纪信………………………………… 83
新潮流的出现………………………………………………107
20 0 8 - 2 0 0 9
“踏进”摄影的癫狂之境 佐内正史……………………113
协调世界的才能 藤代冥砂………………………………133
不论做什么都让人感受到摄影的人 长岛有里枝………155
平衡移动自身的内与外 蜷川实花………………………173
提高生命转速而进行拍摄大桥仁………………………191
20 1 1
摄影与当代艺术之间 Homma Takashi ……………………211
跋一:关于“日本摄影”的思考…………………………229
跋二:中平卓马的摄影家之决心…………………………237
作者介绍
作者:大竹昭子(Otake Akiko),日本摄影家、摄影评论家、作家、画家,1950年生于东京。1979年至1981年旅居纽约,并展开创作活动,涉及非虚构、随笔、小说、摄影评论等各种类型。同时在日本各地展开“在此说书”朗读座谈会。作品包括《用眼睛打猎的人》《这张照片真厉害2008》《随时欢迎观摩》《鼠京》《图鉴少年》等。
译者:林叶,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现为独立译者、摄影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翻译工作,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文摘
序言
对于《日本摄影50年(影像文丛系列)》这个书名,我最先联想到的就是一种时间跨度和历史厚重感。50年,这是一个足够让一个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也足够让影像艺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长度。我很好奇,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日本的摄影界经历了怎样的洗礼和蜕变?是从黑白胶片的严谨走到彩色胶片的绚烂,还是从传统的构图方式到更加自由和实验性的表达?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模糊的画面:或许有昭和时代的怀旧气息,或许有泡沫经济时期的浮华与失落,又或许是现代都市的疏离与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精美的相册,又像一篇深入的历史论文,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线串联起来,让我得以窥见日本摄影的完整脉络。我期待看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摄影大师的名字,以及他们是如何用镜头捕捉时代瞬息万变的瞬间,又是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来传达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评分“影像文丛系列”这个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定位会很清晰,它不单单是一本摄影作品的展示,更可能是一次关于影像叙事和文化解读的深度探讨。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像表达方式很感兴趣,而日本摄影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哲学意味,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罗列出50年的摄影作品,更希望它能解析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基因,比如武士道精神的沉淀,禅宗美学的渗透,又或是对“物哀”情结的独特表达。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日本摄影师是如何在继承传统与拥抱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又是如何通过镜头去审视他们的社会、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这本书的篇幅可能很厚重,但对于我而言,每一次阅读都将是一次与日本影像文化的亲密对话,一次对美学和哲学的深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调带着一种复古的质感,仿佛能将人拉回那个影像刚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代。光是看到书名《日本摄影50年》,就已经勾起了我对日本摄影艺术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日本的摄影作品总有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无论是风光、人物还是纪实,都带着一种别样的生命力。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像一个宝藏的索引,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50年的光影变迁中,有哪些重要的摄影师、流派和作品塑造了今天的日本摄影。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者是一些摄影师创作的初心和理念。作为一个对摄影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作品集,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日本社会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影像记录,以及这些影像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也许,它还能启发我自己的摄影创作,让我看到更多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日本摄影50年》立刻点燃了我对影像艺术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照片不仅仅是二维的画面,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记忆的载体。50年,这足以见证日本社会从战后重建到经济腾飞,再到如今的多元发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日本的摄影师们是如何用他们的镜头去捕捉这些时代洪流中的点滴瞬间?那些曾经的街景、人物、风景,它们在影像中会呈现出怎样的生命力?这本书会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有机会去回顾那些可能已经被遗忘的影像,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时间胶囊,打开之后,里面充满了日本摄影的精华,有那些奠基性的作品,也有那些颠覆性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能让我理解这些影像背后所蕴含的日本精神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这个国家。
评分当看到“大竹昭子”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立刻联想到了她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她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观察力,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精准捕捉。她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最平凡的场景也变得诗意盎然。因此,《日本摄影50年》这本书,如果是由她来梳理和解读,那么质量一定是有保障的。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会不仅仅局限于“50年”这个时间概念,更可能会深入到这些年里,日本摄影的发展趋势、艺术思潮,以及那些推动变革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大竹昭子女士的视角,我期待它能带有她一贯的细腻和深刻,不仅仅是作品的呈现,更是对这些影像背后故事的挖掘,对摄影师内心世界的解读,以及对日本社会变迁的影像学观察。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与一位我敬重的摄影大师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从中汲取营养,拓展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