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西山

桂平西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关山 著
图书标签:
  • 桂平
  • 西山
  • 地方志
  • 历史
  • 地理
  • 文化
  • 旅游
  • 广西
  • 桂平市
  • 山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7463214
商品编码:2978046948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桂平西山

定价:20.00元

作者:关山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807463214

字数:

页码: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桂平西山》是我国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桂平市城西1公里而得名。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这本摄影集将用图片为你展示这座中国华南佛教名山。

目录


作者介绍


关山,关僻闲,原名关启西,又名关山,号山人。广西桂平人。1928年生,自幼爱好文艺,美术、书法、音乐、建筑设计等皆有所长。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县文化馆馆员、馆长,县粤剧团团长兼书记。1971年调入西山园林管理所,后任副所长。在1971-1988长达17年的西山园林管理所工作期间,全面主持了西山园林景观的策划、设计和建筑工作。曾陪伴释昌慧法师(成姑)前往广东的庆云寺、六榕寺、佛山祖庙、南华寺,湖南的祝圣寺,浙江的灵隐寺,湖北的归元寺等地考察。期间大规模修复西山大门、洗石庵、龙华寺、李公祠、留翠亭、幽谷亭、半山亭、飞阁、观音岩等已有建筑;重新设计和修建了秋柳亭、翠竹桥、三星殿、洗石庵佛教壁画和龙壁、龙潭、画亭、石门揽胜、乳泉亭、通天道、劲松亭、朝阳亭、鼎泉、虹桥、神仙峡、一线天、九龙亭、相思茶廊、覆船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新的景观建筑以及所有环山游览山道,使西山形成现在的规模。关山先后获园林建筑师(中级)和园林雕塑仿古建筑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后任桂平市建设局副局长、文化局副局长。现已退休。
苏旅,原名苏万里。生于广西博白,先后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1981年应关僻闲所邀,和关洁共同绘制洗石庵佛教壁画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批评家网学术委员。历任柳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秘书长、副会长,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广西书画院学术委员,广西文艺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广西文艺“铜鼓奖”评委,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艺术学院硕士论文答辩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评委,广西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广西浦北县人民副县长等职。
张小宁,辽宁人,现在广西档案局工作,当代摄影家。
曾由组织安排负责拍摄胡、、温家宝、等党和人考察广西、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大活动100多项;圆澜完成了5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10届民歌节的拍摄任务;为《广西大百科全书》、《八桂大观》等一批“广西50周年大庆献礼图书”提供照片或进行专题拍摄。.并被自治区人民新闻办公室聘请为届至第三届《美丽神奇的广西》摄影大赛征稿组、展览组的副组长,参加照片的组稿、评审和展览工作。在《中国国家地理》、《民族画报》、《中国档案报》、《中国摄影报》、《当代广西》、《广西日报》、《广西档案》等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及摄影作品多件,参加各种摄影大赛并多次获奖。对本书提供帮助的释镛如法师、应斌先生致以衷心感谢!

文摘


序言



桂平西山:一座山,一段史,一种传承 在中国南方,桂平市的怀抱中,巍然耸立着一座名山——西山。它并非仅仅是地质构造的奇迹,更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孕育着独特文化的宝地。若要探寻桂平西山的精髓,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它需要我们深入其肌理,感受其脉搏,方能领略其真正的魅力。 地理的馈赠:山峦叠翠,湖光潋滟 西山,顾名思义,坐落于桂平城之西。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山脉蜿蜒起伏,最高峰海拔虽不惊人,但其形态变化丰富,山峰之间连接的峡谷、溪流,共同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充沛的降雨滋养了茂密的植被。漫步在西山之中,你能感受到森林的静谧,听到溪水的潺潺,呼吸到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息。 西山的山体以砂页岩为主,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了如今奇特的地貌。山间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岩洞,其中一些洞穴幽深莫测,传说与历史故事交织其间。而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西山脚下形成的碧波荡漾的湖泊。这些湖泊水面宽阔,倒映着青山绿树,宛如镶嵌在山间的明珠,为西山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秀美。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还是烟雨蒙蒙的时节,湖光山色都呈现出不同的韵味,令人心旷神怡。 历史的足迹:从古至今,人杰地灵 西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推进,西山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为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吟咏唱和的胜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山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和文人雅士。他们或是在此屯兵驻守,留下了荡气回肠的战史;或是在此隐居修道,留下了飘逸洒脱的诗篇。这些历史的痕迹,如同无声的诉说,在山间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古树上都留下了印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山在历史上曾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不同时期的宗教活动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寺庙、庵堂、道观等古迹至今犹存,它们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这些宗教场所的兴衰,也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变迁。 文化的积淀:信仰的传承,艺术的萌芽 西山的文化底蕴深厚,它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特色。其中,宗教文化是其最显著的组成部分。佛教、道教在此都有悠久的历史,许多著名的寺庙和道观至今仍香火鼎盛,吸引着来自各地的信徒和游客。这些宗教场所的建筑风格独特,雕塑精美,壁画传神,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宝贵资料。 除了宗教文化,西山还孕育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当地居民在长期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品格。他们将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和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得西山的民俗文化独具魅力。例如,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能看到当地特有的习俗和表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艺术方面,西山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历代以来,无数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被西山的风光所吸引,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西山为主题,展现了其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成为西山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西山的寺庙、摩崖石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墨迹,它们遒劲有力,神采飞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生态的馈赠:生物的宝库,自然的乐章 西山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山,更是一座生态宝库。这里保存着原始的山林风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珍稀的植物,如古老的乔木、名贵的药材,它们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动物方面,西山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林间穿梭的飞鸟,岩石上跳跃的松鼠,以及更深处可能存在的珍稀动物,共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些野生动物的存在,不仅是生态健康的体现,也为西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野趣。 西山的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绝佳的旅游体验。徒步登山,你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大地的脉搏。在溪流边驻足,听水流击石的声音;在林间漫步,闻花草树木的芬芳。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回归内心的平静。 传承与发展:古韵今风,共谱新篇 如今的西山,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着平衡。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西山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力求在保护其自然风貌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在保留古老寺庙、古道、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的同时,西山也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新的景观设计、生态步道、解说系统等的建设,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西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西山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重要的经济来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传承并发扬西山的优秀文化。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水平。 展望未来,桂平西山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它将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孕育着文化传承、展现着自然之美的活的载体。在这里,古老的韵味与今朝的活力交织,共同谱写着属于西山的新篇章。它将继续以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方式,讲述着属于它的故事,等待着每一个用心去感受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被它质朴而略带古韵的封面所吸引,上面那一抹淡淡的写意山水,仿佛自带了一股清凉的气息,让人心生向往。我本身就对那些承载着历史沉淀和人文故事的山川有着别样的情怀,总觉得每一座名山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传说和不为人知的过往。翻开书页,指尖滑过那些泛着淡淡油墨香的纸张,一种莫名的宁静便油然而生。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别样的世界,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聆听那里的自然之语,去探寻那里的文化根脉。我相信,好的书籍就像一位沉默的朋友,它不喧哗,却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滋养。这本书是否能成为我心中的那位朋友,我很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

评分

读罢此书,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和思考充斥着我的内心。它不仅仅是一次对某个地点的文字描绘,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鸣的深度体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无论是对人文景致的刻画,还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都仿佛将读者置身其中,感受那里的温度、湿度,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我尤其被其中对于一些古老传说和历史事件的解读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更融入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和人文关怀,让那些早已尘封的往事重新焕发生机,引发读者对过往的追思和对当下的反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视野的开阔。

评分

阅读此书的过程,宛如踏上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我本以为会是一次纯粹的文化溯源,却不曾想,它还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自然的哲学思考。作者的文字,时而如山间的清泉,涤荡心灵的尘埃;时而又如古老的钟声,唤醒沉睡的记忆。在那些关于自然景致的描绘中,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伟大;在那些关于历史人文的叙述中,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文明的传承。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篇幅,它是一本能够陪伴你、启迪你、让你不断成长的书籍,每一次翻阅,都像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精神的远足。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某个地方的绝佳窗口。它不仅仅是为那些即将前往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实的攻略,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人文的温度和情感的连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这片土地深厚的热爱,能够穿透纸张,感染到每一位读者。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地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了它的坚韧与活力,也看到了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壮丽的山川和古老的建筑,更体现在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身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最动人的底色。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叙事方式上有着独到的匠心。它不像一般的旅游指南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将故事、历史、地理、民俗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阅读体验。时而如流水般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般激荡人心。作者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去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轮廓,让读者在不经意间便被深深吸引。书中对一些传统文化的阐释,更是角度新颖,见解独到,让我对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書,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获得新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