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良知之道-王阳明的五百年 | 作者 | 余怀彦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05736795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王阳明,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思想巨人,是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 王阳明的思想精髓何在?他的学说为什么会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他的“良知之道”对当下中国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就在这本《良知之道——王阳明的五百年》中。 这是一部记事客观公正、思想敏锐深刻的力作。作为研究王阳明的专家,作者提炼“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阳明学精粹,阐析其现实价值,并从阳明学与近代启蒙思潮、阳明学在东西方的影响等入手,以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张扬了“良知之道”这一中国精神,发人深省。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章 痴心求索,一个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1 一、“阳明三变”:出入儒道佛 5 二、张载的结论,王阳明的起点 12 三、从朱熹信徒到批判朱子学 24 四、“鸢飞鱼跃在我”:白沙学派的启迪 34 第二章 “龙场悟道”,一个创新的思想体系 43 一、“心即理”,建构自己的世界 45 二、身心快乐的独特教育思想 52 三、“知行合一”的诞生 67 四、“农民起义”之辨 77 五、启示中国现代化之路 88 第三章 劈荆斩棘,中国近代化的拓荒人 103 一、李卓吾:何惧别人说我狂 105 二、“真”字当头,繁荣了文学 116 三、黄宗羲:中国民主思想启蒙人 126 四、王阳明力挺明代工商业:商人亦可为圣 141 五、阳明学与贵州实学:敢于任事,求真务实 150 六、中国启蒙思潮:唤醒民众,解放自己 162 第四章 阳明学为何走红日本? 171 一、明治维新的原动力 173 二、被武士道尊崇和改造的阳明学 181 三、三岛毅:仰见良知千古光 187 四、换位思考的大哲学家 194 五、知行合一的成功企业家 201 第五章 “阳朱阴王”在韩国流行 211 一、李退溪对“知行合一”的批评 213 二、尹拯的心学思想 221 三、郑霞谷的中和论 232 四、现代韩国阳明学的复兴 243 第六章 进入西方精神世界的核心 251 一、西方人眼中的王阳明 252 二、人的发现:王阳明与马丁·路德 268 三、“心外无物”:王阳明与贝克莱 276 四、意志的力量:王阳明与尼采 285 五、境遇的哲学:王阳明与萨特 294 结束语 良知之道,中国和世界的希望 309 后记 321 主要征引书目 323 |
| 编辑推荐 | |
| 重新发现中国精神——良知之道。 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奇圣人,追随者遍天下。他的心学智慧,他的理想中国,极具现实意义。 余怀彦,阳明学学者,二十年磨一剑,大历史观,全球视野,观照现实,激情解读“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阳明学精粹。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布局,绝非简单的线性时间轴堆砌。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而巧妙,往往在一个段落的结尾埋下一个伏笔,让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怎样的转折或新的思考维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历史阶段的观点演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逻辑链条。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何种深远影响”。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晰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想地图,让人感觉到自己是在跟随一位高明的向导,稳健地探索一片思想的迷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色调,搭配着古朴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一种探寻历史与哲思的氛围中。书脊的设计也很讲究,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捧在手中,都给人一种厚重且值得细读的感觉。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上乘,触感温润,油墨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内容可能较为深奥的书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用心程度。光是这本实体书的质感,就足以让人对手中的这份知识珍藏心生敬意,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去领略作者是如何驾驭这般宏大的主题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作者如何平衡“历史的还原度”与“现代的阐释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既没有为了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而过度“戏说”或简化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也没有陷入故纸堆中,让人难以理解。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他用现代的语汇和视角,精准地解读了古人的困境与智慧,使得那些几百年前的思辨,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古为今用”的智慧,是衡量一本优秀思想读物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历史的沉淀中汲取营养,解决当下的困惑。
评分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手法上的独到之处,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院派的传记写法,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娓娓道来,时而穿插着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时而又聚焦于人物内心细微的挣扎与抉择。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亲身参与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晦涩难懂的理学概念,通过作者的阐释,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心路历程的那些段落,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更是在挖掘那些跨越时空的、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命题。这种叙述的流畅性和思想的穿透力,使得阅读过程既是一种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它在细节的考据上做得极其扎实,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在进行案头工作时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很多历史典籍中一笔带过的人物或事件,在这里都被细致地挖掘出来,并赋予了合理的解释和合理的推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整体认知。这种扎实的基础,为全书宏大的哲学论述提供了坚不可摧的支撑。它不是空谈玄理,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所以读起来让人感觉踏实、可信。这种对史实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执着,使得整部作品的价值得以升华,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部值得反复参阅的案头工具书,随时翻开,都能发现新的值得深思的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