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弈论
定价:96.00元
作者:林建超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41885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围棋是什么?是游戏?是竞技?还是文化?
围棋来自哪里?又将走向何方?
围棋为了谁?为小我?还是为大家?为国家?
——围棋主题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为您一一作答。
内容提要
围棋——穿越时空的中国智慧 中国文化的金名片
《围棋与国家》——一次从围棋与国家相互关系的高度对围棋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
作者:林建超
总定价: 860元
分册定价:
《围棋与国家》 79元 ISBN978-7-5141-8859-2
《围棋与战略》 56元 ISBN978-7-5141-8858-5
《围棋与哲学》 58元 ISBN978-7-5141-8860-8
《围棋与文化》 58元 ISBN978-7-5141-8856-1
《围棋与人生》 56元 ISBN978-7-5141-8851-6
《弈史》(上下册) 156元 ISBN 978-7-5141-8852-3
《弈论》 96元 ISBN978-7-5141-8857-8
《弈诗》(上下册) 116元 ISBN 978-7-5141-8855-4
《弈画》 108元 ISBN978-7-5141-8853-0
《弈典》 77元 ISBN978-7-5141-8854-7
围棋主题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一次从围棋与国家相互关系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研究的系列专著。
从新时代视角,对围棋、围棋文化和围棋事业进行全方位的历史探源、历史定位、理论概括、实践总结与发展前瞻,构建了当代围棋理论崭新独特的学术体系,为围棋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共十部,约360万字,分别为:《围棋与国家》《围棋与战略》《围棋与哲学》《围棋与文化》《围棋与人生》《弈史》《弈论》《弈诗》《弈画》《弈典》。
《围棋与国家》是围棋主题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部丛书一次从围棋与国家相互关系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是把围棋置于中华文化大系的整体背景下进行定位性研究的一次宝贵尝试;是把围棋文化与哲学文化、政治文化、历史文化、战略文化、才艺文化、宗教文化以及人生感悟等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创新成果;是对围棋发展本身所涉及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包括起源、特质、内涵、功能、价值、地位、思维、形态、传播、沿革、衍生等进行深入诠释与解答的理论教科书;是以当代文化视野为背景,全面梳理古今浩瀚围棋史料的集大成实用平台;也是以21世纪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性影响为参照,对围棋竞技与文化发展进行前瞻式分析展望的思想窗口。
《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构建了当代围棋理论崭新、独特的学术体系,为围棋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l 围棋发源于中华文明的母体
l 中国长期居于世界围棋之巅
l 围棋在国家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特殊位置
l 围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
l 围棋已成为国家智力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l 围棋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一席之地
l 围棋在国民生活中的衍生与延伸
l 围棋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l 围棋承载着对国家民族的特殊责任
l 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中国围棋的发展
目录
作者介绍
林建超,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先后兼任第七、第八届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第九届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围棋文化委员会主任。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批准同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7年12月中国围棋协会换届会议选举,出任第十届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作者长期工作在战略机关,同时也是中国围棋文化公认的领军人物,中国围棋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
从少年时起即热爱围棋。积极参与、支持和推动中国围棋事业发展。对围棋有深刻见解并作出多方面贡献。从事围棋文化研究近20年,撰写、发表重要围棋文论50余篇,包括《将军棋谋》《思维制胜》《围棋与国家》《围棋与战略》《中国围棋的战略》《围棋申遗研究报告》《围棋思维与海洋战略博弈》《从围棋思维解读治国理政思想》《围棋人机大战对指挥决策智能化的挑战与抉择》《从“围棋脑”到“指挥脑”的跃升》《兵棋?兵圣?兵经》《围棋与当代世界》《围棋的战略智慧与改革》《围棋市场化运营的特殊规律》《围棋大数据研究》《围棋与工匠精神》《智能围棋时代的文化解读》《新时代中国围棋文化之路》,等等。其中,《围棋与国家》入选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并获中国围棋年度大奖文化奖。关于围棋人机大战与指挥决策智能化的研究受到中央、军委有关领导重视,获2016年度军事科研成果奖。其余均在业界乃至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2013年起,主撰、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十部360万字,为当代中国围棋文化理论奠基之作。筹划组织中国围棋反击“韩流”的重要步骤——国家围棋队军训;推介促动中国围棋队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委会大奖;参与筹划推进央视“谁是棋王”中国围棋民间争霸赛32界别全覆盖电视直播系列工程;论证提出中国围棋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构想。先后为国家围棋队,中央、国家、军队机关,地方有关机构,大中小学,社会各界,以及各种重要围棋活动,作围棋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问题的主旨讲话、学术报告、理论讲座、专题讲课200多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叫《弈论》,我拿到手里的时候,纯粹是被这个名字吸引了。带着点古风,又有点哲学意味,感觉像是能让人沉静下来,思考一些深层的东西。刚翻开的时候,我以为会是那种讲棋局、解棋谱的书,但读进去才发现,它讲的远不止于此。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好像不是在告诉你一个道理,而是在和你一起经历一段心路历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变”的探讨,从棋盘上的动态变化,到人生际遇的起伏,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坐在我对面,用一种不疾不徐的语调,给我讲述他的人生哲学。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来自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但经过作者的解读,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意义。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那些画面,感觉自己也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喜怒哀乐。这本书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起伏,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心里被某种东西充实了,好像对世界多了一份理解,对人生多了一份感悟。
评分《弈论》这本书,我只能说,它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严肃、枯燥的书,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读起来相当流畅,而且充满智慧。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但一旦看到,就会觉得豁然开朗,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平衡”的论述,它不像很多书那样空泛地讲道理,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在生活的不同层面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的某个句子而反复咀嚼,甚至会去记录下来,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作者的观点,更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提醒和启发。它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应对。
评分拿到《弈论》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对这类名字的书,总是会有点戒备。但翻开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立刻就能焕然一新的书,而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它醇厚的味道。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是讲故事,也不像是写论文,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它会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引导你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关系”的探讨,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到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描绘得非常生动且富有洞察力。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很多平时困扰你的问题,似乎都有了新的解释,也多了一些解决的思路。它没有给你指明方向,但它给了你辨别方向的能力。
评分我最近读了《弈论》,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按摩。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达,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朴实的方式,去触碰那些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喜欢书中那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能够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然后慢慢展开,引申出很多有价值的思考。比如,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选择”的段落,当时我就在想,哦,原来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境,都和这里讲的一样,只是我之前没有这样去看待。它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引导你“怎么想”。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感觉自己脑子里的那些纠结和迷茫,似乎都渐渐找到了出口。它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但会让你有能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最欣赏的是作者那种不回避问题,但又不过分渲染痛苦的态度,他只是平静地陈述,然后留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消化和思考。
评分《弈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它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那些不曾被言说的情感和思考。我喜欢书中对“当下”的强调,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活在当下,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你切身感受到“当下”的珍贵和重要。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被我忽略的生活细节,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它没有给我任何具体的行动指南,但却为我的思维方式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有时候,我会觉得作者就像一个观察者,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然后把他的观察和理解,用一种非常温柔而有力的方式传递给你。它不是在改变你,而是在唤醒你,让你去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