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存义武学辑注(全三册)
定价:268.00元
作者:李存义著,阎伯群、李洪钟校注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04844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接近传奇,从读懂原著开始,集天津中华武士会教范之精华,高度提炼“八字诀”“九歌”等形意拳古法,津派画坛巨擘、中华武士会学务公所画师阎道生亲笔配图。
内容提要
建立于民国初年的中华武士会,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把国粹武术普及到学校、军队,继之上升为“国术”,其肇始之功当首归李存义。然而,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家,其著作却在今天少有出版。本辑注收录了李存义先生传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对照简体字版,并邀请中华武士会首批教员、李存义弟子阎道生之孙阎伯群,定兴“李氏三杰”之一李星阶曾孙李洪钟合力校注,参阅多种版本,加以详明阐释,确保内容正宗且。
目录
《岳氏意拳五行精义》上编意拳总论章 不动姿势第二章 意拳养气学中编意拳原理章 五行拳第二章 五行生克第三章 进退连环拳下编 绪论章 岳武穆九要论第二章 练习附录 五行连环拳谱合璧
《岳氏意拳十二形精义》岳氏意拳原序上编岳氏意拳十六要诀形拳原理十二形中编章 形意合一第二章 形意全体大用下编曹继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结论附录 八字功
《三十六剑谱》章 总论第二章 分论第三章 结论附录一 五行剑附录二 连环剑附录三 梅花剑附录四 三才剑附录五 三合剑
作者介绍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1911年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李存义的形意拳特点鲜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传承特征,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的一些技法风格,部分动作还保留了外家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义先生的武学著述,在我国形意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民国时期武术黄金时代的到来。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朴实,但翻开后,那浓郁的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勾起了我儿时在爷爷书房里闻到的那种古老的气息。虽然我不是武术行家,对李存义先生本人也只是耳闻其名,但从这套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武学精神的敬畏。每一页的纸张质感都很好,翻阅起来毫不费力,而且文字清晰,排版疏朗,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经过精心绘制,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武术家们在挥洒汗水、施展绝技时的力量与神韵。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古代插画风格,那线条的勾勒,那人物的表情,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即便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武学理论,单是这份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用心,就足以让我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像是一件承载着历史与技艺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就足以让人心生赞叹,感受到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文化上的分量。我本身并非武术爱好者,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艺有着天然的向往。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方,但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正如它所记载的武学一样,不事张扬,却内含乾坤。我对书中的校注部分尤为看重,因为我知道,要将古代武学文献清晰地呈现给现代读者,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力和细致的考量。那些批注和释义,就如同明灯,照亮了那些可能已经被时间尘封的知识盲区。我虽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但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一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以及对传承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华武术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哲学,也让我对那些为之付出努力的学者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武术教程,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并非习武之人,对拳脚功夫的理解仅限于影视作品中的描绘。然而,当翻开这套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严谨与考究,让我看到了中华武学背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书中的注解部分,字斟句酌,详尽入微,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为初学者耐心讲解每一个要点。我尤其欣赏那些校注者们在考证方面的努力,他们用现代的语言和逻辑,去解读古老的文字,让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招式和理论,变得更加清晰易懂。虽然我可能永远无法亲自实践书中的每一个动作,但通过阅读,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李存义先生当年练功时的那种专注和毅力,也能体会到校注者们在整理传承这份宝贵财富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本书,让我对“武术”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体魄的锻炼,更是精神的修炼。
评分第一次翻阅这套书,我被它浓厚的学术气息所吸引。我并非武术的专业人士,也缺乏系统的武术训练背景,所以,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具体技法,我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好奇。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所教授的招式,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校注者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力求精准,无论是对历史文献的考证,还是对武学概念的阐释,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我尤其欣赏那些在注解中所穿插的关于武术发展历史的探讨,这让我在阅读武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对中国武术的演变脉络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窗口,它让我感受到,即使是看似纯粹的技艺,背后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哲学思考,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独特技艺和精神的书籍情有独钟。这套《李存义武学辑注》便是其中一个绝佳的代表。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武术书籍,更是中华武术传承脉络中的一份珍贵文献。我惊叹于校注者们在文字整理和注解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心血。那些古老的术语,那些可能已经失传的细节,都被细致地梳理和解释,仿佛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武学世界的大门。即使我对于书中所记载的具体招式和理论并不十分了解,但从那些严谨的校注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知识的敬畏,以及对中华武术精神的不懈追求。这套书,让我更加坚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奉献。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基因的传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